藥監局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發展 醫療AI等有望加速,三大細分環節率先受益!

金融界
04-02

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就《關於優化全生命週期監管 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舉措(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提出,加快推進醫用機器人、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等領域的基礎、通用標準和方法標準等制修訂工作。

這一政策的實施將爲醫療器械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和市場化進程方面,有望加速技術突破和產品落地。

截至2024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3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此次政策從監管框架重構、技術標準升級、產業鏈協同三個維度推動行業變革。

監管層面,全生命週期管理要求的細化(如新增質量保證與風險管理章節)將加速行業出清,2024年醫療器械行業併購規模同比增長28%,預計2025年低合規成本企業的市場份額提升幅度可達15-20%。

技術標準方面,AI醫療器械性能評價體系的建立將縮短產品上市週期,當前國內AI輔助診斷系統平均審批時間已從24個月壓縮至14個月,而3D打印骨植入物等創新產品的標準化將推動相關市場規模從2024年的42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68億元。

產業協同效應上,政策明確支持腦機接口、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前沿技術,與2024年10月發佈的《醫療器械管理法(草案)》形成協同,後者已將創新醫療器械臨牀審批效率提升30%。

光大證券分析,結合近期的行業動態,三大技術突破正在重構醫療器械產業的邏輯。

一是AI醫療進入臨牀剛需階段,DeepSeek大模型在百家三甲醫院的應用使診斷效率提升40%;

二是手術機器人實現國產替代加速,2025年Q1國產腹腔鏡手術機器人裝機量同比增長67%,單臺手術成本下降至進口設備的60%;

三是腦機接口進入商業化臨界點,湖北省醫保局已將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費用納入醫保支付,單例手術收費突破6000元。

展望後市,從市場空間看,全球AI醫療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達1.5萬億美元,中國佔比超30%,而醫用機器人領域國產化率有望從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35%。

落腳到A股市場,光大證券指出,細分領域中,AI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新型生物材料等賽道受益顯著,關注具備自主創新能力與出海能力的醫療器械研發平臺化廠商,以及在AI醫療、醫用機器人、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等領域佈局領先的企業。

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