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落戶合肥 能打飛的了嗎?

上觀新聞
04-01

  近日,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行業傳來新消息,3月28日,合肥市國資平臺與億航智能合資成立的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了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全球第一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

  持有OC的企業可以在獲得批准的區域內進行商業運營,提供付費載人運營服務。這意味着,合翼航空擁有了空中商業化運營的資質,可以面向普通消費者開展低空觀光旅遊、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務。

  那麼,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們普通人很快就能夠坐上eVTOL,打“飛的”出行了?

  答案是:先別急。

  一家eVTOL企業想要正式開展商業化運營需要“四證”齊全。分別是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標準適航證(AC)和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前三張證件證明了企業有生產可靠飛行器的能力,而最後一張證件則認可其上天運營的安全性、合規性。

  從拿證的進程來看,億航智能的確走在前列,國內頭部eVTOL企業中僅有億航智能集齊“四證”。

  其他企業也在不斷加快腳步。2024年10月23日,沃蘭特航空VE25-100項目型號合格審定首次審查會順利召開,適航審定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2024年6月,峯飛航空載人eVTOL盛世龍首次型號審查會順利召開,峯飛航空步入載人適航階段。時的科技也已與中國民航局簽署適航審定問題紀要(G1),進入適航實質階段。不少頭部企業都預計在2026年完成適航取證,據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透露,目前,申請型號合格證(TC)的企業已經大排長龍,預計要排上一年多。

  儘管各家eVTOL企業仍然在適航取證方面不懈努力,但羅軍坦言,想要真正進入低空經濟時代,可能還需要再等上個兩三年。在他看來,低空經濟商業化運營需要三個必備條件,一是空域開放,二是空中交通指揮網絡、地面飛行服務網絡等配套設施的搭建,三是企業拿到OC。目前,低空空域改革尚在推行中,而大部分城市的低空基礎設施還未搭建完善,那麼即便取證也僅能實現有限範圍的飛行。

  “現在大家的期待太高、太急迫了。”羅軍指出,飛行器飛起來只是第一步,需要形成常態化的運營模式,一條航線每天能夠飛足夠多的班次才能稱之爲“經濟”,如果飛行器僅能從A點返回A點,在遙控範圍內盤旋幾圈,那麼象徵意義仍大於實際意義。而在兩三年後,國內大中型城市的低空基礎設施基本能夠完善,城市之間“低空交通一張網”等基礎設施標準也能確定,以提供足夠的飛行保障。“當然,合翼航空的取證仍然具有里程碑意義,對行業發展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羅軍說,畢竟行業需要頭部企業先行探索成功,才能迎來大規模爆發。

  合翼航空也表示,今後,合翼航空將在合肥駱崗公園等運營點正式開展商業載人服務。在此前採訪中,駱崗公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億航智能和合肥將在駱崗公園聯合建設合翼航空城市空中交通運營中心,將建立票務區、安檢區、候機區、乘機區、充電區、維護區等區域,並開展演示飛行。這個支撐諸多科技創新場景落地的公園可能將是長三角最先常態化運營“空中出租車”的地方。

  另外,合翼航空拿到OC對於合肥而言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機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負責人表示,OC取得是低空經濟重大試點任務的開始,合肥將以此爲契機,把安全作爲核心準繩,加快建設運營保障體系相關的更多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政策體系、標準規範及監管措施。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