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房企去年營收盈利雙降
樓市深度調整,毛利率繼續承壓
化債成果初現,部分房企負債率下行
“止跌回穩”下房企窺見一絲曙光
作者 宿泱韞
路透北京4月1日 - 中國樓市寒冬未盡,主要房企去年再度遭遇淨利、銷售額雙位數暴跌,昔日標杆萬科000002.SZ2202.HK更是危機四伏、鉅虧近500億元人民幣;但另一方面,房企去槓桿、收縮戰線之舉,已初顯成果,負債率普遍同比下行。
在中央對樓市“止跌回穩”的定調下,去年下半年至今,部分核心城市成交持續活躍,已有築底跡象,久違的“地王”一季度此起彼伏,意味着一些資金相對充裕的房企已開始積極佈局下一場。
“總體來看,考慮到尚在去庫存之中,預計2025年上半年弱二、三線城市房價仍承壓,但部分核心城市(如北上深杭)已初露企穩跡象。”花旗分析師Griffin Chan等撰文稱,基本面出現積極信號。
他們並指出,更多房企開始設定銷售目標,如中國金茂0817.HK目標增速爲12%,越秀地產0123.HK爲5%,中海地產、華潤置地1109.HK、招商蛇口001979.SZ等一些頭部房企,則傾向於維持市場份額。花旗預計2025年行業銷售平均同比下降25%,但上半年土地補充帶來上行空間。
路透統計的10家主要房企年報顯示,除中國海外發展0688.HK一枝獨秀的同比持平外,其他房企銷售額同比依然雙位數下跌,跌幅從綠城中國3900.HK的11.6%至碧桂園2007.HK的72.9%不等;兩家房地產央企--招商蛇口和華潤置地、以及有央企股東背景的綠城中國3900.HK營收同比保持增長,其他七家皆回落。
銷售規模下降、計提減值擴大,房企的盈利能力普遍繼續滑落,萬科自1991年上市以來首次錄得年度淨虧,虧損近500億元,另一家一度遭遇流動性危機的金地集團600383.SS亦同比轉虧,盈利的房企則全數雙位數重挫。
此前的高價地逐漸進入結算、同時爲促銷房企傾向“以價換量”,兩頭擠壓之下,房企毛利率多下滑。不過出險房企碧桂園2007.HK和融創中國1918.HK逐漸爬出谷底,盈利能力有所修復。
“綜合來看,2024年房地產行業普遍虧損,進入結算壓力期。”東方證券研報指出,考慮到銷售到交付至少需要一年週期,而根據克而瑞數據,2024年百強房企銷售額繼續同比下降 27%,今年房企收入端仍將承壓。
其並稱,今年在“止跌回穩”政策目標下,去庫存是政策發力主要方向,但新房銷售持續改善需要過程,2026年下半年或能看到房企收入端穩定跡象。
**曙光初露**
在行業深度調整期,房企更注重安全經營,碧桂園和融創中國等出險房企謀求債務重組,多數房企亦在積極降槓桿,衡量債務風險和財務穩健性的核心指標--淨負債率多同比下滑。
“目前房企的經營還是以穩健經營爲主,並不像過去一樣以衝規模爲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王琳週二表示,房企的競爭格局已經保持相對穩定。
淨負債率逆市驟升的萬科表示,將運用大股東深鐵集團在內的各方資源優勢,進一步聚焦主業,加快融資模式轉型;打造高效組織,科學降本增效,瘦身健體,盤活存量,降低負債,規範治理,築牢風險防控的底線。
作爲首家完成境內債務重組的房企,融創中國財報稱,今年將努力完成交付任務和境內公開市場債務風險的化解,並爭取境外債務風險化解取得實質性關鍵進展。
穩健派民企代表--龍湖集團0960.HK去年實現負債規模和融資成本“雙降”,管理層稱債務結構轉化大部分已經完成,今年將是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年。
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陳序平在業績會上指出,龍湖會持續做開發業務,但會聚焦在好城市好地段,“提供好房子,這是最關鍵的”;而要實現收入結構的轉換,前提是要完成債務結構的切換。
而包括中海外在內的實力房企,則抓緊佈局土地市場。今年一季度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土地拍賣市場接連出現地塊高溢價率成交的現象,“地王”頻繁易主。分析人士指,地方政府有意在提高土地供應質量,引導市場房價上漲預期;同時房企也更加註重“安全”,選擇高能級城市的核心地段。(完)
property sales 2024 https://tmsnrt.rs/3E3fW1s
property rev 2024 https://tmsnrt.rs/3YaWFSA
property net profits 2024 https://tmsnrt.rs/4lduKLO
property gross magin 2024 https://tmsnrt.rs/43tS1mi
property leverage 2024 https://tmsnrt.rs/4lbrsbV
(審校 張喜良)
((jenny.su@thomsonreuters.com; 86-10-56692102;))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