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綠城業績會:2024年銷售額2768億,新任董事會主席劉成雲稱中交集團的支持會越來越強

時代週報
04-01

  3月31日下午,綠城中國(03900.HK)召開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非執行董事劉成雲,執行董事、行政總裁郭佳峯,執行董事、執行總裁耿忠強,執行董事、副總裁李駿等管理層出席會議現場。

  這是劉成雲就任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後首次亮相業績會。此前3月27日,綠城中國公告稱,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來自於中交集團的劉成雲被委任爲董事會主席。

  “過去一年,房地產行業延續調整,是綠城中國發展極不平凡又極不容易的一年,公司在經營質效和行業排名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和亮點。”劉成雲稱。

  根據綠城中國3月28日披露的業績報告,2024 年,綠城中國總合同銷售額2768億元,位列行業第三。其中,自投銷售額1718億元,排名行業第六;權益銷售額1206億元,排名行業第六,權益比達70%,較2023年提升4個百分點。此外,公司總借貸加權平均利息成本爲3.9% ,較2023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展望後市,劉成雲認爲,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止跌回穩”階段。其判斷,受宏觀經濟走勢、購房者預期信心、市場庫存去化等多種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從深度調整到市場拉昇的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各城市止跌回穩週期並不同步,一二線城市比三四線城市率先企穩,二線城市企穩存在分化。與此同時,優質項目頭部效應將會凸顯。

  而對於綠城中國的未來,劉成雲則表示,“我們中交集團的支持會越來越強,在中交集團的支持下,在各股東的全力協同下,在全體綠城人的共同努力下,綠城中國有能力從容應對市場變化,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利潤指標仍面臨一定壓力,自投銷售有望衝擊1600億

  數據顯示,2024年,綠城中國實現收入約爲1585.46億元,同比增長20.7%;股東應占利潤約爲15.96億元,同比下降48.8%。

  綠城中國在財報中指出,股東應占利潤的下降主要是受存貨減值的影響。2024年,公司計提若干資產的減值及公平值變動損失達49.17億元,該數字2023年爲20.35億元。若扣除該影響,公司2024年度股東應占利潤同比有所增加。

  針對存貨減值大幅提升背後的原因,執行總裁耿忠強表示,“去年結合市場形勢、行業動態,特別是新規產品的不斷出現,導致老產品競爭力快速減弱。”

  據他透露,上述49.17億的資產減值撥備及公允價值變動,幾乎全部來源於2021年的項目,主要包括存貨減值39.25億、往來款減值9.2億等。其中,往來款減值9.2億,主要源於一些虧損較大的合聯營公司,公司對其應收款項計提了減值。

  耿忠強預計,“2025年,公司的整體收入將保持相對穩定,但受收入結轉結構以及重難點庫存去化的影響(2021年之前尚有一定量的存貨在結轉),利潤指標仍面臨着一定的壓力。但是可以明確的說,基本處於底部。”

  對於今年的銷售目標,副總裁李駿表示,公司將根據存量項目可售貨值及今年新拓項目情況鋪排。

  據他透露,2025年,綠城中國自投項目可售貨值約2002億元(不含2025年1月後新獲取項目當年可推盤貨值),可售面積約628萬平方米。在存量項目可售貨值方面,公司預計能夠完成銷售1250億,去化率 62%;而在新拓項目方面,根據前三季度拿地情況鋪排,預計轉化超過300億;兩者合計自投銷售有望衝擊1600億左右,較2023年預計下降10%以內。

  拿地貨值或超過去年,年內已獲取超500億

  回顧過去一年,拿地亦是綠城中國繞不開的話題。去年8月,綠城中國在以高達13.1萬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斬獲上海徐匯濱江地塊,時隔八年再度刷新了全國土拍樓面價紀錄,一度備受市場關注。

  據悉,2024年,綠城中國共計新增42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18萬平方米,預計可售貨值約人民幣1088億元,一二線貨值佔比達92%。其中,權益投資484億元,權益比提升至79%。而2025年至今,綠城也頻頻出手,在杭州、蘇州、嘉興等多地拿地。

  談及對當前整體土地市場的看法,行政總裁郭佳峯指出,當前土地市場回暖明顯,特別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市場的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競爭異常激烈,大型國央企自去年11月下旬開始明顯發力,部分項目土地樓面價甚至高於原先的住宅限價,局部出現過熱的跡象。

  郭佳峯表示,對於明顯過熱的地塊,綠城會在合理的地價範圍內出價,始終保持理性,不會爲了拿地就大幅放鬆投資標準。“ 我個人認爲,並非雙限放開,房地產市場就企穩回升了。我認爲(局部過熱)是時間階段性、地域局部性的現象,我們會很謹慎的去迎接、應對這樣的現象,我們會更重視對項目自身質地的判斷。”

  據他透露,今年拿地貨值目標跟去年基本相當,如果機會好的話,可能超過去年。截至目前,綠城中國今年已經獲取超500億的貨值,相當於去年一半的水平,權益拿地金額約250億左右。

  “今年做得好的話,預計超300億元左右可以當年轉化,這樣,下半年投資後勁也會更足。”郭佳峯稱。

  2025年剩餘未到期境內債85億元、境外債2.9億美元

  在經營計劃之外,公司的財務狀況依然是媒體與投資者們關注的焦點。

  今年2月24日,綠城中國完成發行2028年到期票息爲8.45%的優先票據(ISIN:XS2971601336),本金總額爲5億美元,用於現有債項的再融資。

  相比國內融資,上述美元債的利率明顯要高上不少。所以,彼時也引起了市場不小的熱議。對此,耿忠強回應稱,這筆5億美元債是2023年2月以來中資地產板塊發行的首筆美元債,標誌着中資地產美元債融資渠道重啓。這次發行是基於綠城自身的股東架構、負債水平、經營態勢的綜合考量做出的決策。

  耿忠強稱,“公司會進行外匯掉期交易,降低該筆債券的實際利率水平,預計降低2%左右”。

  財務數據方面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5077.85億元,同比下降5.2%;總負債3943.01億元,同比下降6.5%;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67.3%,較2023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公司淨資產1134.84億元,淨資產負債率56.6%,較上一年下降7.2個百分點。

  此外,綠城中國的債務結構亦有所改善。於2024年12月底,公司帶息負債1371.87億元,同比下降6.1%,銀行借款佔比76.3%,一年內到期債務約317億元,佔比爲23.1%。

  至於現金方面,公司銀行存款及現金(包括抵押銀行存款)總額約爲人民幣730億元,足以覆蓋短期債務,現金短債比爲2.3倍。

  據耿忠強透露,2025年,綠城中國公開市場到期境內債126億元(含行權),境外債7.68 億美元。截至目前,境內債已到期41億元(含行權),境外債已到期0.27億美元,並已要約提前回購4.5億美元;公司剩餘未到期境內債85億元,剩餘未到期境外債2.9億美元。

  耿忠強指出,“綠城目前境內、境外兩個融資渠道都是非常暢通的,境內安排了詳細的鋪排計劃,按照到期金額借新還舊的方式來進行發行,境外部分目前在手的發改委額度是充裕的,屆時公司將結合市場及成本情況再擇機發行。”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