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賣,京東正在拿出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進行投入。
4月2日,京東宣佈,達達員工薪酬將在今年升級至19薪,明年升級至20薪,優秀員工還將授予集團股票。過去一年,京東持續給員工漲薪,這一次終於輪到了即將挑大樑的達達員工。
前一天,達達剛剛宣佈,已與母公司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和母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簽署協議及合併計劃,達達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退市,成爲京東的全資子公司。
達達是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臺,京東這兩個動作背後,均指向了即時零售,尤其是外賣業務。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達達作爲獨立上市公司,缺少更多的風險承受冗餘空間,股價低迷影響融資能力,私有化後作爲京東更大平臺的一部分,成本結構更穩健。
按照京東的戰略定位,外賣業務可以和京東核心的零售業務形成互補,在投資上將保持高度的ROI導向和謹慎態度。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爲,京東可以通過外賣進一步整合配送資源,促進京東零售的整體銷售。
過去二十多年,互聯網行業催生了電商、外賣等高頻消費場景。隨着流量紅利見頂,大廠們正以核心業務爲支點,向高頻場景延伸以提升用戶黏性,外賣作爲日均千萬級訂單的流量入口,自然成爲京東的必爭之地。
過去,互聯網競爭更多是燒錢搶地盤的邏輯。如今,大廠之間的廝殺則是對成熟業務的貼身肉搏。對京東來說,要想在外賣市場奪得一席之地,會面臨一場硬仗。
繼採銷、客服以及整個零售集團之後,京東終於給達達漲薪了。
華爾街見聞從京東內部獲悉,達達早在2022年8月就已經融入京東架構。從此次漲薪的幅度來看,達達員工薪酬明年升級至20薪,與京東零售集團兩年20薪的規劃一致。
同時,京東打算通過私有化的方式,將達達完全納入自身體系。
今年初,達達發佈公告稱,收到大股東京東集團發出的一份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京東提議,以每份美國存托股份(ADS)2.0美元的價格購買達達集團尚未持有的ADS,按照彼時達達收盤價,京東收購溢價高達42%。
4月1日,達達宣佈,已經和京東簽署相關協議,達達ADS將被註銷,由京東全資擁有。根據公告,雙方預計將於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據華爾街見聞估算,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達達總髮行普通股10.36億股,京東及其關聯方持股佔比約63%,京東收購剩餘流通股成本約爲1.9億美元,考慮到未行使期權、交易費用等,收購總成本約2億美元。
私有化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收購公司發行在外的其他股份,使公司因股權集中而退市的一種特殊交易安排。一位資深資本人士表示,相較於16美元的發行價,達達股價最低只有1.17美元,當下是京東私有化達達的合適時機。
目前,達達還處於虧損狀態。根據財報,2024年第四季度,達達實現收入24.33億元,同期下降11.6%,運營虧損爲12.57億元;整體來看,2024年達達淨虧損爲20.39億元,比前一年略有擴大。
不過,秒送業務的增長勢頭很迅猛。2024年,達達集團從達達秒送業務中產生的淨收入達到58.05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60%,同比增速高達44.6%,主要得益於向各類連鎖商家提供的城市內配送服務訂單量的增加。
在沈萌看來,達達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抗風險能力較弱,難以靈活應對市場波動和競爭壓力;二是融資渠道受限,無法快速獲得充足資金支持業務擴張。私有化後,達達將深度融入京東的生態體系,實現更高效的成本管控和更可持續的財務結構。
上述人士表示,達達成爲全資子公司後,京東可以簡化決策流程,避免作爲上市公司需要遵守的嚴格監管和披露要求,使京東能更直接地控制其運營,可以減少公開市場的壓力和短期業績壓力,有利於長期戰略佈局。
從漲薪到私有化,京東對達達的調整本質上屬於公司治理範疇,目的是更好地激發員工積極性,發揮出更大的協同效應,在即時零售市場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私有化達達背後,是京東對其即時配送能力的深度整合需求。
可以說,達達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京東對即時零售的投資史。京東從入股達達到將其轉變爲全資子公司,用了9年。
據華爾街見聞盤點,京東對達達有三次關鍵出手。
第一次是2016年,彼時京東正在發展O2O項目京東到家,但較高的履約成本和補貼帶來了較大的財務壓力。因此,京東選擇和達達合作,以京東到家和2億美金換取合併後新公司47.4%的股份。
2020年,達達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爲“即時零售第一股”。第二年,京東增持達達,且持股比例超過50%,首次成爲達達控股股東。2022年8月,達達創始人蒯佳祺辭任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成爲達達集團新一任董事會主席。
由此,達達開始融入京東生態。2024年5月,京東到家和京東小時達全新升級爲“京東秒送”;9月,京東購買了沃爾瑪所持達達的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63.2%。第三次就是京東對達達實現100%控股。
持續增持達達背後,是京東對即時零售業務的堅定看好。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2018年以來,即時零售行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該機構預計,到2026年,即時零售的年增長率仍然可能高達47.1%,這是京東必須抓住的增量市場。
不同於前兩次出手,京東第三次私有化達達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背景,即京東開始全面佈局外賣業務。
今年2月,京東外賣正式啓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3月,京東宣佈,已與超10000名全職騎手簽署正式勞動合同。這意味着,在積蓄多年後,京東正式啓動外賣業務規模化擴張。
迴歸一線業務的劉強東也罕見爲外賣騎手發聲。他在朋友圈呼籲:“所有快遞員和騎手都可以獲得五險一金待遇,因爲今天中國幾大平臺的利潤和市值完全可以支撐。”
達達130萬騎手構建的即時配送能力,是京東外賣打開局面的關鍵。華爾街見聞從京東內部獲悉,京東外賣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召集上萬名全職騎手,是因爲很多騎手是由達達騎手內部轉崗而來。
一位達達騎手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騎手在後臺可以自由搶單,除了日常百貨、買藥等,還可以搶餐飲外賣。該騎手屬於衆包,時間比較自由,目前日均接單30多,日賺200多元。
江瀚認爲,達達作爲即時配送領域的領軍企業,擁有廣泛的配送網絡和高效的物流體系,未來這些資源將更好地服務於京東的外賣業務,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私有化和控股最大的不同在於協同的深度,如今,達達在數據打通、資源調配上獲得更大權限,並藉此幫助京東撕開外賣市場的口子,同時推動即時零售與外賣場景的融合,形成“高頻帶低頻”的增長飛輪。
京東對外賣市場一直很感興趣。2022年,時任京東零售 CEO 辛利軍就曾表示,京東已考慮進軍外賣業務。然而,從想法到落地,京東外賣用了兩年多。
直到京東做了充分準備。首先是財務上的支撐,2024年第四季度,京東實現營收3470億元,同比增長13.4%;NON-GAAP(非通用會計準則)歸母淨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34.2%,收入和利潤雙雙超出市場預期。
其次是人員調動,私有化達達之外,劉強東還爲達達挖來兩員美團背景的大將。去年,原美團最高決策機構 S-team 成員郭慶入職京東,擔任達達集團董事長,並接管了京東秒送業務,另一位是美團外賣早期核心員工楊文傑,負責達達秒送業務。
從履歷來看,郭慶2014年加入美團,大部分時間負責酒旅業務,被美團內部公認是“美團味兒” 很純的人。對王興來說,郭慶是左膀右臂級別的人。楊文傑熟悉美團外賣的整體商流工作,並擔任美團外賣業務發展部總經理,是美團外賣的核心骨幹。
面對外賣這個相對成熟的市場,京東選擇了差異化路線。從定位來看,京東外賣瞄準的是品質堂食。在業績電話會上,京東高管表示,公司憑藉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通過對品質商家的扶持、騎手權益完善等舉措來豐富優質供給,逐步建立品質外賣這一差異化的用戶心智。
“現在很多商家願意入駐,一是因爲不抽佣金,二是品質外賣定位,會把很多小作坊以及衛生不達標的餐飲店pass掉,這樣對消費者肯定有好處。”一位成都連鎖餐飲品牌負責人表示,他的門店已經入駐京東外賣。“不花錢多一個渠道總是好事。”
華爾街見聞獲悉,京東外賣上線一週後,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推出“最高20元餐補隨機領”優惠活動,首批覆蓋大學生用戶及京東PLUS會員。截至3月24日,超45萬堂食餐廳入駐京東外賣,已迅速在全國142個城市上線。
不過,雖然京東外賣初期快速增長,但要想實現持續的規模化增長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曾光認爲,目前京東外賣以頭部連鎖品牌爲主,由於此類品牌擁有強流量,故佣金以及廣告收入貢獻實際低於長尾中小商家。從遠期看,商家資源的持續獲取也依賴於公司BD團隊的地推,而京東在該領域佈局也需要時間。
相較美團、餓了麼等成熟平臺,京東外賣在商家運營體系、騎手調度經驗等基礎能力上仍在加速完善。上述連鎖餐飲品牌負責人指出,目前訂單量尚在爬坡期。"當前更多是客羣的補充,平臺和商家都在同步優化合作模式。
雖然京東非常重視外賣業務,外賣業務的角色仍是輔助型業務。京東高管直言,不要單獨思考外賣業務,而是要放在京東整體零售業務能力和服務體驗上通盤考慮,對即時零售,包括外賣的投入,對京東豐富消費場景、打造能力、提升用戶體驗都有積極效果。
對京東來說,外賣只是即時零售場景下用戶高頻的業務之一,是爲了把用戶留在京東上做更多消費。正因如此,京東雖然表示會根據業務發展情況來動態調整投入力度,但仍會保持一定的財務紀律性。
沈萌認爲,京東外賣接下來有兩件事很關鍵,一個是網絡覆蓋要快速擴大,另一個是利用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吸引客戶。江瀚認爲,京東外賣要想真正做起來,關鍵在於建立完善的配送體系和服務網絡,核心競爭力在於配送速度和服務質量,京東需要投入大量資源。
三年前,抖音憑藉流量優勢切入本地生活市場,但也只是分到了在線業務的蛋糕,仍未攻克外賣業務。如今,京東成爲繼抖音之後又一個發動奇襲的大廠,它能否在美團和餓了麼主導的市場裏分得一塊蛋糕,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2025年本地生活市場硝煙再起,京東要在外賣市場升級打怪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