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稅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就能變成工業國家了”

觀察者網
04-03

【文/觀察者網 王一】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在此基礎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徵更多關稅。白宮的聲明宣稱,龐大而持續的貿易赤字挖空了美國的製造業基礎,而關稅將“重新定位美國製造”,“奪回我們的經濟主權”,同時“解決貿易不平衡”。

但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天發文稱,特朗普希望用關稅結束全球化,沒有那麼容易。關稅的不確定性會讓企業的支出計劃銳減,商業投資意圖被整體削弱;而且美國製造業沒有準備好足夠的基礎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商已面臨着一些零部件成本的上漲,這都凸顯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

“你不能徵收關稅、翻轉開關,(然後期望)美國突然之間又是一個工業國家了。”美國音頻製造商MISCO Speaker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迪格里(Dan Digre)抱怨道。

一項“緩慢、昂貴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特朗普2日在白宮玫瑰園宣稱:“工作和工廠將回到我們國家,你看到這已經在發生了。”對於任何抱怨關稅的公司或國家,他直接“建議”道,“如果你希望關稅稅率爲零,那麼你在美國製造產品就可以了”。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對等關稅”,工人們坐在臺下聆聽。 視覺中國

《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關稅閃電戰給美國和外國公司傳遞了一個信息:全球化的時代已經過去。特朗普的在美國製造的野心意味着,近年來湧向低成本製造目的地越南,以及美國盟國韓國和日本的投資,即將枯竭。

但是,鑑於這所涉及的成本,拆開全球供應鏈並讓其以特朗普想要的方式搬到美國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經濟學家德里克·卡姆(Derrick Kam)分析稱,這一過程將“非常複雜”,將是緩慢、昂貴且具有挑戰性的。

幾十年來,美國製造業一直在走下坡路。美國智庫卡託研究所(CATO)2023年時曾援引數據稱,在1979年美國製造業有1950萬名員工,2000年遞減至剛剛超過1700萬,隨後在截至2023年1月的數據中,一直在減少。白宮在4月2日的聲明中也指出,從1997年到2024年,美國損失了約500萬個製造業工作,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製造業人數下降之一。

CATO稱,鑑於工業中西部對美國總統選舉的重要性,政客們多年來也在試圖利用對製造業困境的擔憂進行政治宣傳,復興製造業成了美國政治話語中的一個持久不衰的口號。白宮就在其最新聲明中宣稱,“美國對外國生產商的商品的依賴使美國供應鏈易受地緣政治破壞和供應衝擊,這種脆弱性在疫情期間被暴露出來,後來又在中東航運襲擊中再次暴露”。

《華爾街日報》稱,之前由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跨國公司增加了中國之外的新生產基地,比如美國蘋果公司在印度開始生產一些手機,以避免受到物流延遲、自然災害、經濟制裁等影響。中國公司也開始在海外建立起生產設施,繼續爲跨國客戶提供服務,墨西哥、越南憑藉其較低的成本,一直是熱門目的地。

這樣的結果是,報道稱,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份額下降了,但與越南、墨西哥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赤字擴大了。

於是,隨着特朗普這次重返白宮,他不僅將貿易戰帶給了對手,還瞄準了盟友。特朗普政府指責其他國家通過推動出口、限制進口,利用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的全球貿易體系獲益。分析人士對《華爾街日報》表示,這些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國的貿易赤字,但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家都認爲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和較低的儲蓄率反而是該國難以縮減的貿易赤字的主要推手。

缺材料、缺人、缺錢

早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就開始“預告”起他的關稅政策。上任後,他屢次簽署行政令宣佈關稅、然後又延期施行的舉動,被不少外媒解讀爲特朗普在拿關稅作爲“外交談判的籌碼”,向企業和其他國家施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特朗普這麼做確實震懾到了一些企業。德國西門子集團上個月宣佈,將在美國市場增加100億美元的投資,預計可以爲美國創造900多個製造業崗位。

半導體製造商臺積電上個月表示,他計劃未來幾年內向其美國製造工廠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特朗普4月2日公佈的關稅,豁免了半導體。

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握手。 視覺中國

儘管如此,《華爾街日報》援引美聯儲的商業投資意圖標準稱,因爲關稅的不確定性,企業支出計劃整體縮減了。英國《金融時報》上月底指出,關稅帶來的美國經濟放緩也可能會動搖投資者信心,其不確定性也讓消費者、企業和股市退縮。

但這還不是唯一的問題。報道稱,美國製造業更偏向先進科技,並沒有準備好其需要的基礎材料和零部件。這些零部件本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在海外生產,而現在美國製造商已開始面臨着螺母和螺栓成本的上升。

美國音頻製造商MISCO Speaker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迪格里(Dan Digre)抱怨道,“你不能徵收關稅、翻轉開關,(然後期望)美國突然之間又是一個工業國家了”。他公司一半的生產在美國,但他們依賴海外工廠生產的銅線圈等必要揚聲器組件,其中許多在中國生產。

迪格里稱,自2018年以來,他們公司已在關稅上花了1400萬美元,他一直在尋找其他替代供應商,但現在的大規模關稅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他說:“沒有地方安全。”

CATO的報告指出,美國製造業復興還有一個“攔路虎”——勞動力短缺,這反而是該行業最大的長期增長障礙。在2021年和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製造業有80萬左右的工作崗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人。即使美國製造業一直在努力尋找工人,但2023年,此類空缺只增不減。報告總結道,美國製造業繁榮的最大威脅遠非缺乏就業機會,而是缺少填補崗位空缺的工人。

而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在大規模驅逐無證工人。業界多次發出警告稱,這可能會加劇製造業和建築業的用工荒,新建的工廠可能面臨施工延誤。

美國《連線》雜誌4月2日還注意到,特朗普宣佈全面“對等關稅”前不久,美國政府官員決定停止向美國製造業拓展夥伴(MEP)組織在一些州的中心提供補貼,因爲其“工作不再與政府的優先事項保持一致”。MEP是在20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高峯時期,美國國會建立起的一個全國性組織,來幫助美國製造商在當時特別困難的環境中生存和成長。

民主黨人和MEP多個州的中心負責人認爲,放棄對該計劃的支持違背了特朗普承諾的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目標,不利於製造業復興。

更矛盾的是,《金融時報》指出,爲什麼特朗普認爲聚焦製造業是實現美國繁榮的最佳途徑?如果其目標是讓更多工廠落地美國,那麼最好還是消除商業壁壘,而非設置障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