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因高速NOA智駕誤判地面標線引發的車禍,進入大家眼球。
4月1日晚10時05分,網友“歲歲”通過社交平臺發文稱,日前其駕駛一臺2023款蔚來ES6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110公里的速度行駛,變道超車時因“車道上的標線重合”,進而無視左後側車輛,強行變道引發後車追尾。隨後,蔚來售後方面根據行車記錄儀視頻及現有數據分析後認爲,系車道標線的問題,車輛輔助駕駛邏輯沒有問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此事諮詢蔚來汽車官方,至截稿爲止並未獲得任何有實質內容的回應。
(車主在網絡上發佈的行車記錄儀畫面截圖)
在該事故中,車主稱在開啓智駕後,自己全程手握方向盤,但車輛變道非常突然,來不及作出反應。
記者通過車主公開的行車記錄儀視頻看到,在其超車後,前方道路的標線,突然增加了一段斜穿道路的標線(疑似錯誤標線),智駕系統跟隨斜走的標線切到了左邊的車道之中。由於變道突然,後車車輛車距比較近,閃避不及,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避讓障礙物的優先級就低於車輛直行嗎?”車主對此十分不解。
開啓高速NOA後,駕駛人固然是第一責任人。但面對道路標線混亂的道路,智駕判斷的邏輯是什麼?智駕系統在面對隔壁車道也有車輛障礙物時的避讓邏輯又是什麼?
這不僅是車主的疑問,也是普通駕駛人對智能駕駛系統決策邏輯的疑問。
前後兩日,不同車企的事故皆因與智駕系統而起。
本案例中,蔚來變道事故存在的問題是:駕駛員固然要承擔過度依賴NOA的責任,但在對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相關功能的宣傳中,車企是否存在“避重就輕”的誇大傳播?
記者留意到,此次事故中的車輛是2023版蔚來ES6,是去年5月份上市的車型。在智能駕駛的配置上,官方描述“可在高德高精地圖的助力下,實現NOP+增強領航輔助Beta功能,爲駕駛者提供更爲智能的駕駛輔助。”7月,NOP+增強領航輔助正式版隨Banyan2.0.0版本向用戶推送。通過該功能,車輛可以根據設定的導航路線,在高速、城市快速路等封閉道路上,輔助駕駛者完成進出匝道、選擇最優車道、超越慢車與根據限速自動調速等一系列駕駛任務。
資料還顯示,今年1月10日,蔚來汽車更新了一個全新的智能安全輔助功能——“自動緊急避讓AES”。官方還針對該功能會遇到的場景:“如果旁邊有車,AES會如何應對”、“AES會和人搶方向盤”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其中在“‘自動緊急避讓AES’觸發後,與相鄰車道車輛發生碰撞怎麼辦?”中,蔚來指出,“自動緊急避讓AES”在功能觸發前,已經對自車前進路徑、左右車道線是否爲實線、左右相鄰車道的空間、左右相鄰車道是否存在前後車輛或障礙物、後車車距與速度進行了全面掃描與計算,只有在變道路徑上沒有任何影響因素的情況下,AES纔會觸發。任一條件不滿足,“自動緊急避讓AES”均不會觸發,但“自動緊急制動AEB”會介入工作。
描述中還強調:蔚來“以羣體智能的技術手段進行了超過3億公里的真實場景運行測試,嚴格滿足100萬公里誤觸發小於1次、因誤觸發導致碰撞概率1億公里不多於1次的苛刻指標,用戶可以安心使用。”
近期AEB是否被觸發也成爲焦點。業內指出,當前L2級智駕技術屬於“輔助駕駛”範疇,用戶使用時依然要隨時接管車輛,掌握駕駛主動權。
4月2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朋友圈發文稱,呼籲媒體和行業機構統一自動駕駛的中文名詞的標準,“L2和L3什麼的用戶聽不懂,都是專業話術”。李想建議統一名稱:L2=輔助駕駛,L3=自動輔助駕駛,L4=自動駕駛,L5=無人駕駛。他表示:“一個多餘的中文字也不要有,避免誇張的宣傳造成用戶使用的誤解。在推廣上剋制,在技術上投入,對用戶、行業、企業都長期有利。”
業內指出,當前L2級智駕技術屬於“輔助駕駛”範疇,用戶使用時依然要隨時接管車輛,掌握駕駛主動權。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