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銀行:消費貸之殤

市場資訊
04-03

  來源:城商行研究

  2025年3月,渤海銀行發佈的年報引發市場震動:資產總額突破1.84萬億,淨利潤同比增長3.44%。

  但這份看似光鮮的成績單下,卻隱藏着零售業務27.87億元的鉅虧,以及個人消費貸不良率飆升至12.37%的驚天雷暴——相當於每8元消費貸就有1元淪爲壞賬 。這場由消費貸引發的危機,不僅暴露了渤海銀行的戰略失衡,更爲整個銀行業敲響警鐘。

  一、狂歡與崩塌:消費貸的致命缺陷

  渤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曾是一段“神話”。2017-2020年間,其通過與螞蟻、微衆等互聯網平臺合作,消費貸規模從88億元飆升至1170億元,短短三年增長超12倍 。但這場規模狂歡的背後,是風控主權的徹底讓渡:

  客戶結構脆弱:借款人平均年齡28歲、月收入不足8000元,年輕客羣在經濟波動中抗風險能力極弱;

  風控空心化:依賴第三方平臺的粗放導流,未建立自主風控體系,導致共債、欺詐風險失控 ;

  風險傳導鏈:消費貸崩塌後,風險向經營貸(不良率4.62%)、房貸(不良率翻倍至1.98%)蔓延,形成“信用貸→抵押貸→房貸”的鏈式反應 。

  2024年,當消費貸規模從759億腰斬至375億時,不良貸款仍高達46.4億,吞噬全年淨利潤的88% 。這場崩塌印證了金融業的鐵律:規模增長若脫離風控根基,終將反噬自身。

  二、斷臂求生與戰略困境:拆東牆補西牆的惡性循環

  爲應對危機,渤海銀行選擇“激進縮表”:砍掉高風險平臺合作、處置355億不良資產。但代價慘重:

  營收斷崖:零售業務收入暴跌54%,利息淨收入下降12%,手續費收入縮水25% ;

  財務粉飾:依賴金融市場業務“救場”,交易收益增長87.47%,金融投資淨收入暴增116.13%,但這類高波動性收入難以持續 ;

  治理隱憂:管理層頻繁更迭、股權結構分散(無實控人),戰略方向搖擺不定 。

  這種“縮表求生”並未真正化解風險。儘管整體不良率微降0.02個百分點,但撥備覆蓋率僅155.19%,逼近監管紅線,風險抵禦能力岌岌可危 。

  三、管理失控:罰單背後的風控黑洞

  年報暴露的不僅是數字危機,更是管理體系的崩塌:

  基層失控:爲完成KPI,分支機構默許“過橋貸款”“借新還舊”等違規操作;

  監管重罰:宜昌分行虛假商用房貸款、煙臺分行貸後管理失效等案例頻發,全年累計罰金超百萬元 ;

  科技脫節:早期宣稱“金融科技賦能”,但數字化風控模型未能適配互聯網場景,反成風險漏洞 。

  這種“重規模、輕質量”的基因缺陷,使得渤海銀行在行業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淪爲“規模至上主義”的典型反面教材。

  四、行業警示:消費金融的三大生存法則

  渤海銀行的教訓,爲銀行業劃出三條生死線:

  風控主權不可讓渡: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需守住底線,自主風控能力是核心命脈;

  規模與質量的動態平衡:短期衝量需以客戶質量和資產安全爲前提;

  週期意識決定生死:經濟下行期需強化壓力測試,避免“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極端操作 。

  五、破局之道:刮骨療毒的勇氣

  2025年,監管將互聯網消費貸上限提至30萬,渤海銀行迎來政策窗口期,但轉型仍面臨多重挑戰:

  存量風險出清:至少需1-2年消化46億壞賬,同時應對信用卡逾期激增26%的壓力;

  模式重構:借鑑招行“摩羯智投”、平安“AI+大數據”等風控體系,夯實自主能力;

  尋找新賽道:依託天津自貿區政策,發力供應鏈金融(2024年投放量增長36.69%)和跨境金融 。

  渤海銀行的暴雷,是行業狂飆時代的縮影。當“規模崇拜”遭遇風控缺位,當短期利益凌駕長期價值,這場消費貸之殤早已註定。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唯有迴歸“風險爲本、客戶爲基”的初心,才能在經濟週期與監管變革中行穩致遠。而渤海銀行的生死突圍,或許正是中國銀行業轉型陣痛的一個開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