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據報道,格芯(GFS.US)正在探索與中國臺灣省芯片製造商聯電(UMC.US)進行合併,旨在打造一家更具彈性的老一代半導體製造商。華爾街分析師對這筆交易持謹慎態度,認為監管審批和執行方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摩根大通予聯電臺股“中性”評級,目標價為37新臺幣。摩根大通認為,聯電與格芯的擬議合併可能是積極的,但監管審批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摩根大通表示,考慮到成本效率和規模效應,任何成熟代工廠(如聯電/格芯)的擬議合併都可能是積極的。聯電約23%的產能位於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省以外地區,這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可能被視為有利因素。
但摩根大通繼續對獨立的成熟晶圓代工業務保持謹慎態度,並認為當前的產能利用率低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需求前景疲軟,且中國內地晶圓廠和臺積電的產能快速擴張。
摩根大通還表示,一般情況下,晶圓廠的合併相當罕見,因為不同晶圓廠在工藝流程上的差異很大。客戶可能還需要在統一的製程節點上重新設計和驗證現有工藝,這可能削弱合併的規模效應。
控股權方面,摩根大通認為,即使這可能是一次“對等合併”(鑑於兩家公司市值相近),但格芯由Mubadala group控股81%,而聯電沒有控股股東,因此最終的控制權可能仍掌握在格芯手中。摩根大通不確定聯電管理層和董事是否會同意這種組織架構。
摩根大通強調,聯電與格芯的交易可能受到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監管可能是一個重大障礙,過去類似交易(如英特爾收購Tower Jazz)也因未能獲得各種監管機構的批准而流產。
總體而言,摩根大通認為聯電股價可能仍然表現不佳,原因是產能利用率低迷以及行業競爭加劇。合併交易可能有助於穩定環境,但交易的性質將決定股價的反應,因為監管審批和執行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高盛予聯電“中性”評級,其中聯電臺股目標價為39新臺幣,聯電美股目標價為6.0美元。
高盛認為,聯電與格芯合併帶來的協同效應有限。這兩家公司都專注於傳統的晶圓代工業務,以及類似的終端細分市場,如汽車、通信、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
高盛表示,鑑於兩家公司都沒有涉及先進製程業務,這筆合併交易對競爭格局的影響有限。合併後的公司仍將面臨激烈競爭和價格壓力。
高盛表示,地域多樣化的效益存在不確定性。潛在的合併可能會建立一個地域多元化的實體,聯電的亞洲業務與格芯的美國和歐洲業務互補。但這種地域多元化未必能帶來運營協同效應,特別是如果他們現有的客戶羣或供應鏈已經得到充分服務。值得注意到的是,聯電管理層在2024年12月表示,公司目前沒有立即投資美國的計劃,且在美國運營的高成本可能進一步加重公司負擔,這意味着擴大美國生產可能不符合聯電目前的戰略重點。
最後,考慮到半導體/晶圓代工行業對中國臺灣省經濟的重要性,以及聯電是該地區第二大晶圓代工廠,高盛預計合併將受到中國臺灣省和美國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