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奧托立夫中國區銷售戰略及業務發展副總裁毛莉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奧托立夫如今是‘在中國,爲全球’。”尤其面對中國汽車市場技術快速迭代,近年的奧托立夫在研發進行了策略上的改變,開發時間和技術創新完全能滿足中國的市場需求。
同時,面對市場競爭,“奧托立夫的強項在於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擁有了避免陷入價格戰泥潭的關鍵能力。”
中國市場的安全系統研發走在世界前列
安全帶、氣囊、方向盤是奧托立夫的三大拳頭產品,作爲一家以安全件爲主要產品的瑞典企業,如今奧托立夫更爲重視在中國的深耕發展。
毛莉莉透露,奧托立夫在全球技術中心一共有14家,但很快就要有第15家——也即,中國的技術中心馬上就要有第2家。“中國的整個技術中心規模跟覆蓋的客戶羣體全球是最大的,在這裏我們的客戶涵蓋幾乎所有市場的所有汽車品牌。我們在上海的技術中心是全球最完整的,可以幫助主機廠去開發滿足全世界各地區的NCAP實驗標準的系統和產品。”
“在中國,爲全球。我們很多產品研發首發都是在中國,因爲中國市場電動化、智能化最快。”毛莉莉表示,目前中國的研發效率也是很快的,這幫助公司滿足了中國許多汽車品牌的需求。以此反哺全球,也爲海外的區域做類似的研發。
她舉了一個例子:汽車的儀表板最早期是沒有屏幕的,但隨着國內汽車智能化發展,屏幕越來越大帶來的問題是——副駕駛氣囊裝在哪裏?其他海外市場同期並沒有這樣的需求,但在中國這種需求萌芽會比較早,奧托立夫根據中國市場需求,研發了跨屏式氣囊。
“中國市場的智能座艙的發展比其他國家區域來得更快,就像現在還有零重力座椅就催生了新的安全系統需求,因爲原來的座椅安全帶沒辦法匹配。”毛莉莉透露,奧托立夫已經跟主機廠和座椅廠在做共研,在今年4月舉辦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就會對外正式發佈零重力座椅的安全系統,在行駛過程當中也能爲乘客提供相應的安全保護。
以全球資源助力中國企業“大航海”
“以前整個車型的開發週期基本上要4~5年,2018年開始,中國自主品牌研發中週期一下子縮短到1年,甚至6個月。想要滿足中國的市場,就不能說不。”毛莉莉表示,CEO經常在公司內部說,奧托立夫就是一家中國企業。據悉,當前奧托立夫在全球運營共分爲四個區域,中國是唯一一個以國家爲區域的,不僅因爲中國的汽車市場是最大的單一市場,也因爲中國客戶對產品研發要求和速度非常高。爲此,中國區直接向總部彙報,以此能夠加快研發和投入的速度。
針對中國的技術創新和速度要求,奧托立夫在研發流程上進行了多次調整,來滿足中國速度。比如共通化概念的推出,就實現了與中國主機廠同步快速拓展市場並降低成本。“奧托立夫把很多資源都放到了前期,目前已經能夠實現多區域、多品牌、多項目使用同一零件號,大大降低了接下來自主品牌走向海外存在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開發的時間週期以及投資,同時中國團隊也跟各個區域的團隊不停地調整內部流程,滿足中國速度。”目前,全球都能響應中國速度,各個區域基本上都能夠完成12—15個月的開發週期,以前這個時間基本上是24個月到36個月,中間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在中國自主品牌都在向海外發展,我們慢慢地幫助中國的供應鏈,讓他們跟着奧托立夫一起走出去。”毛莉莉表示,奧托立夫在全球接近45%的市場份額,依託全球其他客戶的業務,能夠幫助中國的供應鏈與供應商們更健康、更持續地發展。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