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智傳網”:走進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

通信產業網
04-02

智傳網打通AI驅動的“三大空間經濟”。

從突破深水成像瓶頸的智能光電技術,到實現“不停工工廠”的工業智能體軟硬件協同,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正以“一治+三智”的科研佈局,繪製智能流動貫通“天地海井網”的新一代產業圖景。

近日,《通信產業報》深度探訪TeleAI,見證國資央企唯一的人工智能科研機構,如何以“智傳網(AI Flow)”爲核心構建國家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通過通信、網絡與智能體的深度耦合,在賽博空間、臨地空間、廣域空間三大維度推動智能產業發展。

TeleAI 正在加速“智傳網”的研究工作,並與 AI 治理、智能體、智能光電,形成“一治+三智”的完整科研佈局。

據瞭解,TeleAI 由中國電信集團 CTO、首席科學家李學龍教授牽頭組建,於2024年7月正式揭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家人工智能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探索前沿理論研究,推動重點技術攻關,打造服務民生的創新應用。

在李學龍教授的帶領下,TeleAI 正在加速“智傳網(AI Flow)”的研究工作,並與 AI 治理、智能體、智能光電(包括具身智能),形成“一治+三智”的完整科研佈局。TeleAI 目標通過智傳網(AI Flow)打通並發展由“AI 驅動的三大空間經濟”,包括賽博空間、臨地空間、廣域空間。

其中,在智能光電領域,TeleAI 進一步推進涉水光學技術創新,將人工智能與光電技術結合,爲海洋光學工程等涉水應用場景提供有力支撐。例如,通過連接深水相機、水下具身智能等水下智能光電設備,爲海底通信系統的全生命週期安全提供智能決策支持,助力國家海洋戰略資源開發的精準調度與風險防控。

前瞻佈局,

助建新型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智傳網集結了人工智能、通信、網絡三項關鍵技術,通過將“端-邊-雲-網”高效串聯。

智傳網(AI Flow)集結了人工智能(智)、通信(傳)、網絡(網)三項關鍵技術,通過將“端-邊-雲-網”高效串聯,讓智能可以在家居生活、生產製造、農林生態、海洋勘探等多種場景發揮巨大價值,是新型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大勢所趨。它通過網絡分層架構,基於智能體間的連接,以及智能體和人的交互,能夠實現智能的傳遞和湧現。

在智傳網(AI Flow)的構建過程中,通信網絡系統將發揮關鍵作用。其作爲智能信息的重要載體,能讓智能信息高效交互與傳遞,爲低時延、高可靠的智能服務提供保障。

TeleAI圍繞兩個關鍵點展開智傳網(AI Flow)領域的持續探索與研究。最新學術文章AI Flow at the Network Edge已在IEEE 通信協會(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旗下的專業學術期刊IEEE Network 發表。

第一,家族式同源模型協同。通過同源定製形成特徵對齊的一系列家族模型,其同源特性可支持模型間的無縫切換與信息共享。當家族模型部署於端邊雲網各個位置時,能通過分佈式計算實現推理效率倍增。

第二,基於連接和交互的智能湧現。在高質量數據資源枯竭的背景下,智傳網(AI Flow)將突破傳統的以數據驅動的智能湧現範式,轉而探索以連接和交互來驅動的智能湧現新範式,即通過多模型連接協作、知識共享及環境交互,實現超越單體模型的羣體智能湧現。

智傳網(AI Flow)提供了一種新的服務模式,能夠發揮電信龐大主幹網的優勢,可以解決數據傳輸延遲高、網絡帶寬佔用大等問題。未來,三大空間將充滿智能的流動,一切都是高效的、有序的、便捷的。

突破邊界,

繪製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圖景

當前,人們與AI的交互還主要停留在網絡系統、手機APP等賽博空間。然而從地面和海面以下100米到以上1000米的臨地空間核心區域,纔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主戰場”,這裏包含低空經濟、邊海空防等各種現實應用場景,AI能夠發揮巨大的價值和潛力。

以航空領域爲例,智傳網(AI Flow)可以推動其業務從單點智能向全域智能演進,讓“人駕駛飛機”轉變爲“飛機協同航行”。在礦山開採中,智傳網(AI Flow)還能通過數字網聯、無人操作、智能巡視、遠程干預等實現高危環境作業替代,既保障人員安全又提升開採效率。

進入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智傳網(AI Flow)通過家族式同源模型實現設備協同,例如機器狗負責AI巡檢,機械臂執行高精度的物料傳輸,人機協作機器人完成複雜裝配。系統還能支持24小時動態任務分配,讓“不停工工廠”成爲現實。

隨着運載火箭、水下航行器等技術的發展,上至太空,下至深海,人類的腳步不再侷限於地球表面。而 AI 技術的進一步應用,讓人們的活動範圍可以拓展到更廣闊空間。

地球是一個被水覆蓋的行星,表面約 71% 是海洋。大海不僅面積廣闊,而且深不可測,其中物種多樣,礦產豐富。然而,由於海水對光存在強烈的吸收和散射,這就爲水下作業和深水探測等帶來極大挑戰。

在涉水環境中,包括江河湖海、雲雨霧雪,智能光電技術可通過多模態光電探測系統進行光信號的全鏈路管控,並採用藍綠光傳輸的水下窗口,結合偏振融合、載波調製、距離選通等技術,突破水體散射衰減造成的傳輸距離限制。

同時,搭載邊緣智能處理板卡,採用量化神經網絡算法與分佈式模型訓練方式,還能實現多維參數耦合分析。依託端邊雲網的融合能力,智傳網(AI Flow)可以串聯融合水下多節點數據,在應急場景下實現任務規劃與執行,爲深海勘探、水下救援等複雜作業提供決策支持。

例如,在智能化的海洋牧場中,邊緣計算設備被部署在各關鍵節點,它們搭載着深水相機等智能傳感器,如同敏銳的“眼”,可以實時捕捉魚類的運動狀態。憑藉端-邊-雲的協同處理能力,不僅增強了視覺理解能力,減少了數據傳輸延遲,還能降低運營成本,爲海洋牧場的科學養殖注入強大動力。

跨海大橋的建立爲不同區域間的人員往來、物資運輸和產業合作帶來了巨大便利,但由於橋墩長期遭受海水中鹽分的侵蝕,且檢測難度大,其結構極易出現裂痕,甚至存在坍塌的重大安全隱患。通過智傳網(AI Flow)集成深水光譜儀多模態傳感器與智能診斷系統,就能實現實時安全預警,爲及時維修提供可靠依據。

隨着三大空間經濟的貫通,新一輪的產業圖景將觸手可及。TeleAI 希望通過智傳網(AI Flow)讓智能的流動跨越空間、產業和技術的邊界,賦能更多行業和場景,爲社會發展與民衆生活帶來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級。

爲此,TeleAI 正廣納賢才,通過引入海內外頂級高校教授、知名企業技術負責人或科學家、科研機構青年人才以及有高影響力開源成果的天才學生,目標打造一支國際化、年輕化、成體系的人才隊伍,由領軍科學家領銜、青年人才擔綱、科研新生代引領創新。

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長陳銀介紹道,“我們探索了一套靈活的用人制度,通過構建 AI 人才的海內外雙循環體系,既能把人‘引進來’,也能‘走出去’。”

TeleAI 一方面搭建了適配人才快速發展的科研平臺,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爲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源動力;另一方面擴展全球科研力量佈局,加強與海內外多方的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夯實與高層次人才的互動交流。

不難發現,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以“智傳網(AI Flow)”爲核心引擎,通過通信網絡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耦合,構建起貫通賽博空間、臨地空間、廣域空間的智能流動體系,開創了AI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新範式。從突破深水成像瓶頸的智能光電技術,到家族式同源模型驅動的工業智能體軟硬件協同;從深海光譜儀實時預警跨海大橋隱患,到邊緣計算激活海洋牧場科學養殖,TeleAI正以“一治+三智”科研佈局,推動智能技術向生產生活全場景滲透。

採寫:李洪力

圖表:曙念

編輯:洪力

指導:辛文

延伸閱讀:中國電信財報

最新:一張圖看三大運營商2024年業績與格局

穩健增長:中國電信2024業績出爐(附PPT)

下降10.6%:中國電信2025年資本開支計劃836億元

中國電信:衛星通信收入增長71.2%,手機直連衛星用戶超240萬

增速放緩?柯瑞文談天翼雲發展和升維

簽約6個億:柯瑞文談DeepSeek

柯瑞文談科技人才:中國電信的未來寄希望於他們

延伸閱讀:中國聯通財報

中國聯通2024業績出爐:三個向新成績斐然(附PPT)

舉例說明:陳忠嶽詳解中國聯通“融合創新”戰略

在AI大時代“有力增長”:中國聯通這場Q&A信息量巨大

喜人:一張圖看中國聯通2024年業績

中國聯通“融合創新”戰略:怎麼“融”,如何“創”?

延伸閱讀:中國移動財報

一組數字:看複雜市場中的中移動平衡術

坐穩萬億俱樂部:中國移動2024業績出爐(附PPT)

“穩步”和“良好”:楊傑談中移動2025增長預期

大象如何“穩跑”:楊傑詳解中國移動2025增長預期

1112.04億元,中國移動2024年應收賬款激增41.6%

成績單:一張圖看中國移動2024年業績

“拆解”分析師及投資者會:中國移動“加碼”5G-A背後是什麼?

一組數字:看複雜市場中的中移動平衡術

延伸閱讀:產業鏈財報

超8600億!華爲2024年營收強勁增長22%

中國鐵塔2024年報:收入利潤雙增長

淨利潤飆升!騰訊“最牛”財報發佈

愛立信2024財報:利潤增長36%

AI向實:中興通訊2024年業績出爐

亞信科技2024財報:數智運營企穩回升

中信國際電訊2024財報:收入利潤髮布

維信諾2024業績出爐:淨虧損25.05億,但營收增長34%

推薦閱讀

央企2025年指標定調:“一利五率”總體穩定、個別優化

分析:“一利五率”優化對通信央企意味什麼?

重磅:國家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五部門關於促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全文)

靜水深流:《通信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24》發佈

最新:中國5G用戶突破10億

重磅:2025通信產業十大技術趨勢發佈

重磅:2024年度通信產業十大事件發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