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難產、罕見虧損8500萬,新增被執行4.4億:九臺農商銀行怎麼了?

時間財經
04-03

3月31日,吉林九臺農村商業 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九臺農商銀行 ”)發佈公告稱,因審計所需的資料整理尚未完成,該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將延遲刊發。

公告提到兩大直接原因:一是該行貸款和存款客戶數量衆多,函證(詢證)程序耗時較長;二是部分貸款減值準備的計提覈實尚未完成。

由於無法及時向核數師提供完整、充分的資料,以支持2024年度未經審計的管理賬目,董事會認爲不宜按計劃公佈初步業績。受業績延期影響,九臺農商銀行預計2024年年度報告也將相應推遲,原定的董事會會議延後至另行通知。

更值得關注的是,據 消費 日報多家媒體報道,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九臺農商銀行突然新增三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金額分別約1.38億元、1.42億元、1.62億元,合計約4.41億元,執行法院均爲長春市南關區人民法院。不過,截至發稿,時間財經已查詢不到上述信息。

根據公告,九臺農商銀行股票自3月12日上午起已被停牌,且將繼續暫停交易直至進一步公告。這一系列風波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也將該行潛藏的財務風險推至臺前。

資產質量承壓:不良貸款率攀升,逾期敞口擴大

財報延遲背後,九臺農商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不容忽視。

近年來,該行信貸資產的不良率和逾期率持續上升。2023年末,九臺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爲2.34%,較上年上升0.36個百分點;同期逾期貸款佔比也在提高。不僅不良貸款增加,關注類貸款(即潛在不良的前瞻指標)佔比從2021年的約3%升至2023年的5.9%,呈現明顯攀升態勢。這意味着該行潛在風險敞口擴大,未來不良貸款可能進一步增加,對盈利形成更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貸款五級分類偏離度有所加劇。根據聯合資信評級報告,九臺農商銀行在2023年受到經濟下行和部分借款人償付能力下降影響,出現借新還舊、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手段延緩風險暴露的情況,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認定存在不小偏離。

儘管該行通過現金清收等方式處置了一定規模的不良資產,2023年處置不良貸款約2.27億元,但信貸資產質量整體仍面臨下行壓力。當不良貸款持續上升且分類不夠及時嚴格時,資產質量承壓將直接影響審計進程和業績披露的可靠性。

撥備計提壓力:撥備覆蓋率偏低,減值損失侵蝕利潤

隨着不良貸款增加,監管要求銀行相應計提撥備以覆蓋潛在損失。然而,九臺農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2019年以來該行撥備覆蓋率始終略高於150%,2021–2023年分別爲157.33%、157.39%、156.98%,基本持平但明顯低於同期全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2023年行業平均約205%)。

評級報告指出,在關注類和逾期貸款佔比上升以及不良分類偏離的情況下,目前的撥備水平對不良貸款的保障程度有待提升。這也意味着審計師在覈查貸款減值準備時,需要評估撥備計提是否充分,進一步增加了審計難度。

撥備計提壓力已對該行盈利造成實質影響。2023年,九臺農商銀行出於審慎考慮加大了減值損失計提力度,導致全年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增加。該行當年貸款撥備率(即撥備餘額佔貸款比重)升至3.68%(上年爲3.12%),凸顯出額外計提了可觀的準備金。受淨利差收窄和撥備前利潤減少等因素疊加影響,2023年歸母淨利潤同比驟降約90%。

據財報數據,2023年淨利潤僅爲1.78億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這一數字接近16.72億元。利潤幾近“腰斬再腰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鉅額撥備吸收了本應計入利潤的資金,從而對業績形成“侵蝕”。

此外,九臺農商銀行在2024年前三季度甚至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淨虧損約0.86億元,而上年同期尚盈利4.24億元。在資產質量下滑背景下,撥備計提的增加直接壓垮了盈利能力,也導致管理層在審計過程中面臨如何平衡審慎撥備與盈利披露的難題。

淨利潤銳減與資本充足率“踩線”

業績下滑和資產風險攀升的直接後果之一,是銀行資本防線的削弱。九臺農商銀行近年來資本充足水平持續承壓,已接近監管紅線。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該行資本充足率從13.12%逐步下降至11.35%,一級資本充足率由10%以上降至8.81%。儘管截至2023年末,其各項資本充足指標勉強滿足銀保監會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7.5%,一級資本充足率≥8.5%,總資本充足率≥10.5%),但可用“家底”所剩無幾。

進入2024年,情況進一步惡化。合併口徑下2024年三季度末,九臺農商銀行總資本充足率降至11.13%,一級資本充足率8.6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59%。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母行口徑下(不含子公司),其一級資本充足率僅8.05%,已低於8.5%的監管下限。這意味着該行自身抗風險資本墊幾乎跌破監管標準,資本充足性處於“邊緣運行”狀態。

資本充足率下降削弱了銀行吸收損失的能力,也可能限制業務擴張和風險資產增長。聯合資信分析認爲,2023年該行內源性補充資本的能力(主要依賴留存收益)已顯著弱化,未來若要支持業務發展、應對不良反彈,亟需尋找外部資本補充渠道。否則,一旦資產質量進一步惡化,資本充足率跌破監管紅線,不僅會招致監管介入,甚至威脅銀行的持續經營。

在此次年報延期事件中,審計師對該行持續經營能力及資本充足性的評估也是關鍵環節之一。如果資本狀況被認爲不足以支撐資產風險,則可能需要在財報中強調重大不確定性或提出保留意見,從而影響審計報告的出具。

停牌影響與復牌前景:風險化解仍待時日

截至目前,九臺農商銀行H股仍處於停牌狀態,最後交易價定格在0.41港元。

持續停牌令中小股東陷入兩難:一方面擔憂公司基本面惡化帶來股價下跌風險,另一方面暫時無法退出只能靜待復牌消息。在A股市場,近年也有中小銀行因資產質量問題導致股價大跌甚至退市的先例,這加劇了港股投資者的緊張情緒。

復牌時間表方面,九臺農商銀行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與核數師合作,力爭儘快完成審計並刊發2024年度業績。後續能否順利復牌,取決於該行能否在合理期限內公佈令人信服的經審計財務報告,並針對市場關切的資產質量和內控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九臺農商銀行前身爲九臺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08年12月改製爲農村商業銀行並更現名。作爲吉林省農信系統中改革較早的銀行,九臺農商行於2017年1月率先赴港上市,成爲東北地區唯一一家上市農商行。

上市初期,該行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業務版圖拓展到省外並控股多家村鎮銀行,一度在當地同業中具備優勢地位。然而,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和同業競爭壓力下,其增長乏力、風險累積。截止2023年末,九臺農商銀行資產總額約2698億元,在全國農商行中屬於中等規模。

相比之下,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渝農商行 ,A+H股上市)資產規模已超1萬億元,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約5.97%,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18%。其資本充足率達到16.12%,撥備覆蓋率高達363.44%,遠優於九臺農商銀行當前水平。

另一家在港上市的 廣州農商銀行 總資產亦逾8000億元且資產質量指標保持在較好區間,不良率常年控制在1%左右。

據聯合資信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國商業銀行平均不良率爲1.59%,農商行平均值也在2%上下。由此可見,九臺農商銀行2.34%的不良率高於行業均值,且撥備覆蓋和資本充足等緩衝指標偏低,在上市農商行中處境相對艱難。

停牌近一月的九臺農商銀行,仍未走出審計與風險交織的陰霾。4.41億元執行案如懸頂之劍,不良貸款與逾期投資的雙重壓力步步緊逼,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這家曾寄望 資本市場 騰飛的區域銀行,如今在合規與盈利的夾縫中艱難求存。

復牌遙遙無期,投資者翹首以盼,九臺農商行能否在風險化解中覓得生機,仍是未知數。東北農商行的興衰故事,還在繼續書寫。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