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完善價格治理機制,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

格隆匯
04-03

2025年4月2日,中辦、國辦發佈《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強調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中信證券認爲這有利於使後續價格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係。《意見》對能源、公共事業、農產品、公共服務、數據要素等領域的價格機制做出部署安排,可以被視作宏觀經濟治理的基礎。在“2%左右”的價格目標指引下,通過市場化價格機制,中信證券認爲有望看到更多政策推動物價溫和回升。

事件:

2025年4月2日,據新華社電,中辦、國辦發佈《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意見》聚焦價格改革、價格調控、價格監管等方面,佈局能源、交通、農業、公共服務、數據等多領域價格治理機制完善工作,旨在加快構建市場有效、調控有度、監管科學的高水平價格治理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水平。

《意見》強調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有利於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係。

《意見》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中信證券認爲這反映了價格目標的重要性持續提升,有利於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係,促進生產要素高效順暢流動。特別是,當前我國物價水平持續偏低,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設定在“2%左右”這一更具實際引導意義的水平,預計後續一攬子經濟政策將共同推動價格水平溫和回升。

《意見》提出健全促進資源高效配置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創新服務重點領域發展和安全的價格引導機制。聚焦能源、公用事業、農業、公共品等多領域價格體系改革:

能源領域以價格市場化爲主基調。1)電力領域市場化縱深推進。《意見》提出“推動電能量價格、容量價格、輔助服務價格由市場形成”,打破傳統行政定價模式,體現供需關係與資源稀缺性。同時,完善跨省跨區交易機制,優化區域間資源調配。並推進工商業用戶直購電擴容,加速電力消費端市場化進程。此外,創新定價機制,包括“建立健全天然氣發電、儲能等調節性資源價格機制”“新能源就近交易價格”“增量配電網價格”“綠電交易體系”等。2)油氣煤炭領域以價格調整靈活性爲重,包括成品油方面提升定價靈活性,縮短調價週期、增強與國際油價聯動性,減少國內煉化企業價格倒掛風險。天然氣價格“雙軌制”破局,逐步放開管制環節,推動門站價、終端價市場化。煤炭價格建立“基準價+浮動價”動態調整機制,避免行政限價導致市場扭曲,增強火電企業成本傳導能力。

公用事業領域關注民生成本與生產成本平衡。一方面,推進基礎設施收費改革。規範鐵路貨運價格體系,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差異化停車收費,提升公共設施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完善供熱計量收費改革,推動成本向終端傳導。並優化居民階梯水電氣價制度,非居民領域實施超定額累進加價,強化資源節約導向。中信證券認爲,價格動態調整可緩解成本倒掛壓力,改善燃氣、供熱企業現金流,推動公用事業企業盈利趨穩。

農業領域重在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民收益。一方面,強化收益保障機制。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與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建立“價格+補貼+保險”三重保障體系,穩定農民種糧積極性。優化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探索蔬菜、生豬等特色農產品保險機制,分散生產端風險。另一方面,注重成本控制與資源優化。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完善化肥保供穩價機制,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規範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促進規模化經營與土地資源高效配置。

公共品領域普惠性與規範性並重。1)基本公共服務:《意見》強調,公辦養老、醫療、教育等核心民生領域需由政府指導價覆蓋,民辦普惠機構收費納入參考區間管理,防止過度市場化。並強化普惠幼兒園、學校服務性收費監管,建立學費與財政撥款聯動調整機制。中信證券認爲,普惠性機構受價格約束,高端化、特色化服務或成爲民辦教育/養老突圍方向。2)公共交通領域:加快健全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各種運輸方式協同銜接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有效規範自然壟斷企業經營範圍,防止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游競爭性環節延伸。3)公共數據:數據授權運營以“公益用途免費,產業用途有償(成本+合理利潤)”爲原則,推動數據要素流通。預計政策層將加快制定數據市場規則,探索數據資產入表、交易定價等配套機制。

風險因素:

政策推進落實不及預期的風險;宏觀經濟修復不及預期的風險;海外地緣政治擾動風險。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4月3日發佈的《政策組合拳系列之九—完善價格治理機制,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報告,分析師:楊帆S1010515100001;於翔S1010519110003;任柳蓉S1010524030002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