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米集團為例,港股“先舊後新”配售是什麼?對股價有多大壓力?

基本面力場
04-03

這兩天,小米的熱度陡然高漲,卻不是什麼好事兒。與資本市場無關的話題,力場君就不聊了,今天還是來聊一些和股票相關的東西。

3月31日港股收盤之後,小米集團(1810.HK)發佈公告,宣佈以53.25港元的價格,以先舊後新的方式完成8億股新股份的配售,藉此募資淨額約425億港元。

當日晚間,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博發文表示:“前段時間,小米新一輪的增發融資的新聞,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只是沒想到,很多人不知道香港股市最常規的操作,居然有‘雷軍帶頭減持小米股票’的驚悚言論。”

他還向大家科普到:港股增發,先將大股東自己持有的股份配售給獨立的第三方投資者,然後公司再給大股東相同數量的新股,這樣可以大幅度縮短了交易流程,並強調稱“這個操作絕對不是大股東減持股票!”

港股市場的很多操作,在A股投資者來看是比較陌生的。最典型的當屬被看作是“老千股”慣用伎倆的低價供股,對此力場君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作出過分析。

這次小米集團的“先舊後新”配售,也是A股不存在的操作規則。關於規則本身,王總在微博裏說得挺明白了,不需要力場君畫蛇添足。本文僅就“先舊後新”配售操作,對於資本和股市的影響,做一些不登大雅的分析,供小夥伴們參考。

1、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本質是便捷的再融資

從小米集團的公告中能夠看到,“先舊後新”配售本質上就是一次再融資,只不過多了一道大股東經手的過程,從外部投資者向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換得股份,變成外部投資者向大股東提供資金換得股份、再由大股東向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換得股份。

這種方式的主要優點在於快,無需漫長的監管審批、縮短融資流程,特別適合在股價高位時趁機快速實施高價融資。

以本次小米集團爲例,從去年8月份的15港元左右,上漲到3月中旬最高時的近60港元,短短半年時間就漲了3倍,正是一個實施高價增發融資的好時機。二級市場行情難以預料,如果審批流程長,股價跌了可咋辦?

這就凸顯出“先舊後新”配售快速實施的好處了,本次小米集團配售價爲53.25港元,而截至到昨天也即4月2日收盤,二級市場股價已經跌至44.55港元了,相比配售價折價逼近20%。

不難想象,如果這個融資方案沒有及時實施,現在再想按照53.25港元來做,難度可就大了去了。

2、對於接受配售的對象:可將鎖定期轉嫁給大股東

通常來說,如果外部投資人直接出資認購上市公司增發的股份,持股都需要有鎖定期,不能剛買進來就賣出。而通過“先舊後新”配售的方式,外部投資人實際上是購買的大股東手裏可流通的股票,這樣就可以避免鎖定期的約束;或者可以理解爲將鎖定期轉嫁給大股東,這也更有利於吸引外部投資人。

3、對於二級市場:歷史經驗表明大多對應股價高點

客觀來說,在實施了“先舊後新”配售之後,小米集團的股價跌了,但這也與其他觸發因素有關,不適合將此定論爲是受到“先舊後新”配售的影響。但以史爲鑑,“先舊後新”配售對二級市場股價有壓力。

典型如小米集團此前曾於2020年12月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約10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爲23.7港元,較前一日收盤價折價約9.4%。二級市場方面,小米集團股價在此之前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期間出現了一輪大幅上漲,在2020年12月完成配售之後,2021年1月股價見頂,之後一路下跌到2022年9月。

還有美團(3690.HK)在2021年4月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了1.87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介於265至274港元之間,較當時市價折讓5.3%至8.4%。二級市場方面,美團也是在此之前2020年4月到2021年2月期間出現了一輪大幅上漲,在2021年4月完成配售之後加速下跌,一直下跌到2024年1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