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造車新勢力跨過第十個年頭,“蔚小理”戰略選擇、技術路徑、命運分野在2024年財報中愈發清晰。
整體而言,連續兩年盈利、實現正循環的理想宣佈加碼AI和整車操作系統開源;還處在“ICU門口”的小鵬依然需要靠技術降本和智駕破局;虧損擴大的蔚來需證明換電模式的規模效應,爭取在今年四季度扭虧為盈。
財報上盈虧、成本、毛利率等各個指標的毫釐之爭或是三家車企未來走向的映射。
理想 汽車 交付量大漲
單車淨利潤卻降了
2024年理想賣了500508輛車,同比去年376030的交付量相比,同比大漲33.1%。
按理説,在理想的產品結構和價格沒有大調整的背景下,汽車交付量增長了,營收也有雙位數增長,理想的淨利潤也應該有所增長。但事實是,理想2024年的淨利潤下滑了約1/3。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理想營收1444.6億元,同比增速16.64%;歸母淨利潤80.32億元,同比下滑31.37%。
理想去年汽車交付量和營收都有雙位數的增長,淨利潤為何大幅下滑?這或許可以從其去年主要在售車型的銷量和單車價格變化看出端倪。
去年,理想在售的主要車型有理想MEGA和理想L7、L8、L9、L6等。
2024年3月1日,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PV MEGA正式上市,全國統一零售價55.98萬元,從3月11日開啓交付。
儘管MEGA定價超過50萬元,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對其市場表現依然滿懷信心。在MEGA發佈前夕,李想曾在社交媒體上直接喊話供應商,“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們,產能供應一定要跟上,千萬不要被高端純電沒銷量的假設所誤導。”
後期由於不走尋常路的外觀造型,理想MEGA未能如李想預期般成為“爆款”。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3月至12月,理想MEGA銷量為10798輛,還不及理想L6當月銷量的一半(2024年12月,理想L6銷量27769輛)。
從理想L6去年交付量佔比看,起售價24.98萬元的理想L6扛起了去年理想交付量的大旗。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上市不到9個月的理想L6累計交付19.2萬輛車,佔理想去年所有交付量的38%。作為理想產品線中價格最低的車型,L6的熱銷雖提升了整體銷量,但也拉低了平均單車利潤。
根據2023年及2024年理想的歸母淨利潤及年銷量粗略計算,2023年理想汽車的單車利潤約3.11萬,2024年約1.6萬元,降幅約48.6%。
去年4月,理想汽車官宣全線產品降價。其中,2024款L系列車型降價1.8-2萬元,理想MEGA比原來售價下降3萬元。
理想去年調低2024款理想L7、L8、L9、MEGA價格也影響了理想的淨利潤和平均單車利潤。
為了扭虧,李斌連幾萬元的場地費都不批了
在“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中,蔚來的虧損還在持續擴大。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蔚來營收657.32億元,同比增長18.2%;歸母淨虧損226.58億元,與去年虧損211.47億元相比,虧損進一步擴大。
把時間跨度拉長至5年,從2020年至2024年這5年,蔚來共虧了745.47億元。
汽車製造業的盈利依賴規模效應,隨着產銷規模的擴大,單位固定成本(如研發、工廠折舊、供應鏈前期投入)被攤薄,邊際成本會遞減,車企會逐步進入盈利的正循環。
但從蔚來的年度交付量和虧損變化看,規模經濟的螺旋目前還未體現在蔚來身上。
據財報顯示,2024年蔚來汽車交付量達221970輛,較2023年增長38.7%。汽車交付量的增長提升了蔚來的營收增速,但虧損卻進一步擴大。
蔚來的錢主要花在哪裏了?蔚來創始人兼CEO李斌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解釋,蔚來虧損的錢主要花在研發和佈局充換電網絡上。
“蔚來是第一家三地上市的汽車公司,我們累計投入了接近600億人民幣研發,但我們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無形資產只有400萬美金,這因為我們是用最高的財務標準來要求我們自己的,我們的錢虧在哪了,都是一目瞭然的,非常透明的,這也是蔚來對自己的一個要求。”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或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大部分研發費用在發生時被費用化,而不是資本化為無形資產。蔚來把當期的研發費用直接計入損益表,這會減少當期利潤。
通俗的講,可以把蔚來的虧損看成是“重資產換充電+技術研發+用戶生態”的商業模式與銷量增速不足的矛盾,當規模效應無法覆蓋固定成本擴張時,賣得越多,虧損缺口越大。
據財報顯示,近5年,在“蔚小理”這三家公司中,蔚來的研發費用是最高的,為443.84億元;小鵬研發費用最低,近五年為227.89億元。
2024年全年,蔚來的研發費用為人民幣130.373億元(17.861億美元),較上一年度下降2.9%。扣除 股權激勵 費用,研發費用(非公認會計準則)為人民幣117.412億元(16.085億美元),較上一年度下降1.5%。
在研發方面,蔚來自研的全球首顆5納米智駕 芯片 “蔚來神璣NX9031”已被搭載到蔚來ET9上。對於這顆自研芯片的投入,李斌解釋,“這個投入確實非常大,一顆芯片研發投入可以布1000個換電站。”
除研發費用外,蔚來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也是三家中最高的。以2024年財報為例,2024年,蔚來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為157.41億元,是小鵬汽車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的兩倍多。
蔚來汽車的營銷費用高和其實施多品牌戰略有關。除定位高端的蔚來這一主品牌外,蔚來還有樂道、螢火蟲(定位智能電動高端小車)兩個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蔚來和樂道在售後服務、換電服務以及管理支持團隊方面實現了資源共享,但二者的銷售網絡門店將保持獨立,不會進行合併,這會增加蔚來的營銷費用。
財報顯示,因新品牌與產品的營銷活動增加及銷售服務網絡擴展帶來的人力成本上升,蔚來2024年第四季度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為人民幣48.780億元,較2023年第四季度增長22.8%,較2024年第三季度增長18.7%。
李斌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透露,公司不會降低對技術研發的要求,這意味着蔚來的研發費用或進一步增長。
如果蔚來要實現今年四季度盈利的目標,就要從降低整車BOM成本(即構成一輛汽車的所有零部件及其相關信息的詳細列表)及營銷費用切入。
據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透露,李斌已經開始在內部壓縮營銷費用。“螢火蟲將於4月19日線上發佈,現在斌哥(李斌)幾萬元的場地費都不批了,讓在牛屋(NIOHouse)舉辦。”
除螢火蟲外,樂道或會成為蔚來汽車今年銷售增長點。為推動樂道銷量的提升,樂道汽車總裁已經由艾鐵成換為原能源業務負責人沈斐。
今年初,艾鐵成曾向外界承諾,2024年12月的交付量能夠超過一萬輛,而在2025年3月達到兩萬輛的交付量。據蔚來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樂道的交付量僅為4820輛。
“技術降本”見效
小鵬單車銷售成本降幅約13.9%
從盈虧的角度看,小鵬和蔚來依然是“難兄難弟”。但從減虧程度看,小鵬汽車快要爬出ICU的門口了。
2024年全年,小鵬營收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2%;歸母淨虧損57.9億元,與2023年虧損103.76億元相比,虧損明顯收窄。
“隨着銷量提升和毛利率改善,預計將從2025年四季度開始盈利。”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在財報業績會電話會議上稱。
在銷量方面,2024年小鵬汽車總交付量為190068輛,較2023年的141601輛增長約34.2%。2025年1月和2月,小鵬汽車交付量分別為30350輛和30453輛。根據今年2月公佈交付數據,小鵬汽車上調2025年的銷量目標至35萬輛。
國內 新能源 汽車行業有個共識,30萬輛的年度交付量或被看成規模化競爭的“入場券”,也是車企抵禦行業價格戰、維持現金流安全、達到盈虧平衡的的關鍵閾值。
從毛利率看,小鵬汽車2024年 綜合 毛利率和汽車毛利率都大幅提升,其中綜合毛利率由2023年的1.5%提升至14.3%,汽車毛利率從2023年的—1.6%提升至2024年的8.3%。
小鵬汽車毛利率的提升,原因之一是何小鵬直管供應鏈後小鵬汽車BOM成本得到優化。何小鵬曾表示,與P7相比,P7+的研發成本攔腰砍,降了一半。
為了降低整車BOM成本,小鵬汽車部分車型放棄高成本的激光雷達,於去年8月正式推出AI鷹眼視覺方案,搭載在去年四季度推出的小鵬P7+和小鵬MONA M03上。
從小鵬汽車的平均單車銷售成本看,其“技術降本”已經開始見效。與2023年相比,小鵬汽車2024年的單車平均銷售成本降幅約13.9%。
2024年小鵬汽車的汽車銷售成本為328.66億元,全年汽車交付量為190068輛,2024年單車平均銷售成本約17.3萬元;2023年小鵬汽車的汽車銷售成本為284.58億元,全年汽車交付量為141601輛,2023年單車平均銷售成本約20.1萬元,單車平均銷售成本降幅約13.9%。
為了達成2025年35萬輛的銷量目標,何小鵬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透露,會加速全球化擴展,目標是在本年度進入60個國家和地區。
“都沒躲過價格戰的“大刀”
雖然“蔚小理”三家汽車交付量、營虧、毛利率等漲幅各不相同,但2024年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平均單車銷售價格都有所下滑。
其中,理想汽車的平均單車銷售價格由2023年的31.99萬元降至2024年的27.68萬元;小鵬汽車的平均單車銷售價格2023年的19.78萬元降至2024年的18.85萬元;蔚來的平均單車銷售價格2023年的30.78萬元降至2024年的26.24萬元。
三家公司平均單車銷售價格的下滑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為應對去年繼續加劇的價格戰,三家公司都在推動老款車型降價;二是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三家都在推價格更便宜的車型,以提升銷量。
在降價方面,去年年初,蔚來針對8款車型推出2.4萬-3.2萬元不等的優惠;理想2024款L7、L8、L9、MEGA去年4月的降價範圍在1.8萬-3萬元;小鵬汽車曾宣佈小鵬P7i鵬翼性能版直降5萬。
除降價外,三家都於去年推出價格更便宜的車型,以提升銷量。其中,理想起售價24.98萬元的理想L6在2024年累計交付量19.2萬輛,佔理想所去年總銷量約38%。
蔚來2024年9月才推出的樂道L60(起售價20.69萬元),其2024年12月單月銷量就能達到主品牌蔚來的一半。
小鵬也於去年8月推出主打10萬—15萬元的MONA系列。有數據顯示,起售價11.98萬元的MONA M03,上市僅22天,量產下線數量超1萬輛,創造了新勢力新車最快萬輛下線紀錄。
眼下,車企的價格戰並未有熄火的苗頭,推出更便宜的車型或是“蔚小理”搶佔市場的主力。
“很多車企都會推動價格戰的進行,畢竟 新能源車 規模爆發式增長,單車批量大幅增大,單車成本明顯下降,且頭部的競爭格局仍未穩定,所以價格戰在2025年必然是極其猛烈的。”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