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睒睒的雄心比輿論更危險

藍鯨財經
04-02

作者|市象 景行 

“去年輿論爆發的時候,光是把農夫山泉紅瓶水擺在貨架上,都會被人質疑,大家全都去買娃哈哈和怡寶了。”近日,超市老闆林陌對“市象”表示。

2024年2月,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離世,一場商戰考古風暴席捲了瓶裝水行業,農夫山泉迅速被捲入風暴中心,創始人鍾睒睒早年擔任娃哈哈經銷商的往事被挖出並受質疑。農夫山泉官方評價爲“翻箱倒櫃式的輿論攻擊”:

“2024年,公司受到有組織、長時間的連續抹黑和攻擊,品牌形象遭受歷史性考驗。”

風暴中,農夫山泉的核心產品紅瓶天然水遭受重創。上半年財報顯示,1至2月農夫瓶裝水營收同比增速仍有19%,但3月後業績迅速下滑,上半年整體增速爲-18.3%。中金數據顯示,去年3至6月,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連續4個月銷量同比跌幅超過20%,7月跌幅收窄,但仍爲17%。

下半年瓶裝水壓力進一步惡化,並影響農夫山泉全年業績。

今年3月25日,農夫山泉發佈的2024年財報顯示,集團全年實現營收428.96億元,同比僅增長0.5%;淨利潤121.23億元,增幅0.4%。2023年,農夫山泉營收、利潤增速則是28.4%和42.2%。

從具體品類看,去年農夫山泉包裝水、茶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其他產品分別實現銷售收入及同比增速爲: 159.5 億元(-21.3%)、167.5 億元(+32.3%)、49.3 億元(+0.6%)、40.9 億元(+15.6%)、11.8 億元(-9.8%)。輿論重壓下,包裝水收入史上首次被茶飲料反超。

受業績低迷影響,次日農夫山泉開盤即暴跌,盤中跌幅一度超11%,收盤跌幅8.3%。

神奇的是,輿論沒有完全沖垮品牌。主業急劇萎縮下,農夫山泉靠兩根支柱扛住了業績壓力,沒有墜入負增長。

其一是在輿論發酵後,品牌迅速推出綠瓶純淨水“暗度陳倉”,扛住市場份額下滑壓力。“馬上贏”數據顯示,當前農夫山泉瓶裝水市場份額仍然堅挺,今年2月在全國20個省份中排名第一,怡寶、娃哈哈緊隨其後。

其二是茶飲料。去年茶飲料成爲農夫山泉第一大收入來源,東方樹葉“單騎救主”。僅去年上半年農夫山泉茶飲料收入增速就高達59.5%,替品牌扛過了輿論爆發期。林陌對“市象”表示,去年東方樹葉號稱斷貨王,供不應求是常態。

這場聲勢浩大的聲討,沒有改變農夫山泉的增長邏輯。實際上,這個超級品牌的真軟肋不在輿論,而在下一個大單品。

01 輿論衝不垮利益同盟

“地堆(集中陳列)很好用,一箱水把最上面開掉,剩下的大家順手就買走了。”這是農夫山泉面對輿論重壓時,零售商的銷售訣竅。

“我這裏綠瓶水上來以後,賣得很好,買1元水的人根本不看牌子。”林陌對“市象”表示。

在去年的輿論風暴中,瓶裝水的市場份額從農夫山泉流向了娃哈哈。林陌透露,此前娃哈哈銷量一直不佳,但3月突然開始熱銷。

據娃哈哈集團披露,2024年娃哈哈業績猛增,營收額從2023年的512億元上漲到700億區間,回到十年前的高峯期水平。

但經銷商江離表示,自己目睹了因品牌惡性壓貨,造成娃哈哈在本地的價格倒掛,即經銷商拿貨價高於零售商拿貨價,廠方對此拒絕回應,不聞不問,這令他感到憤怒:“換作農夫山泉,哪怕其他二線品牌,怎麼可能放手不管?”

江離於是得出結論,娃哈哈在2025年不可能繼續增長。另一位超市老闆李岸表達了近似的觀點:儘管去年娃哈哈業績增長,但農夫山泉業務員始終勤奮,每週到店整理陳列,娃哈哈業務員依然懶散,只做表面功夫,每次都是擺拍陳列後走人。

回顧整場衝擊,農夫山泉面臨的輿論端攻擊火力兇悍、持續時間極長,但在消費端,受情緒驅動的消費者並未形成持續合力。在農夫山泉紅瓶水銷量猛降時,東方樹葉、綠瓶水正在逆勢增長,林陌表示:“一場事件下來,只有紅瓶水不好賣而已。”

經銷商葉淺對“市象”提到,相較競品品牌,農夫山泉紅瓶水的渠道利潤做得比較好,又有多年營銷的產品認知度加成:“和渠道做利益同盟,沒有經銷商不喜歡”。

在去年市場波動期,農夫山泉進一步強化了渠道讓利幅度,如24瓶一組的紅瓶天然水,出廠價從22元下降到20元;12瓶550毫升,零售價9.9元的綠瓶水,出廠價返利後合5元/箱,零售店到手價8元。

不過,農夫山泉的戰略未必都與經銷商利益一致,比如綠瓶純淨水的發佈。相比運營數十年的紅瓶水,綠瓶水是一款倉促的新品,葉淺對“市象”表示,綠瓶水感覺更像是農夫山泉在氣頭上報復競品的產物,你掀桌我也掀。

這款產品更像農夫山泉爲自保市場份額,向競品發動的價格戰。由於價格不及紅瓶天然水,綠瓶水沒有扛住農夫山泉瓶裝水業務的下滑態勢,但好在扛住了市場份額,沒有讓競品趁虛而入。

與此同時,品牌對綠瓶水的定位也堪稱魔幻。一邊,農夫山泉大力推廣綠瓶水上市,四處營銷;另一邊,鍾睒睒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不建議長期飲用純淨水:“如果是給我父母喝的,我肯定不生產純淨水。”

02 “農夫矩陣”太長了

真正令農夫山泉渠道從業者感到憂慮的,不是消費者的輿論衝擊,而是農夫山泉對第三大單品的雄心壯志。

“農夫山泉最大的問題是產品線太長,東方樹葉好賣,經常缺貨,其他不好賣的貨呼呼地壓給你,能賣十件的貨,廠子得讓你壓二十件。”葉淺對“市象”表示。

對農夫山泉品牌而言,瓶裝水迎面撞上輿論黑天鵝,茶飲料的增速也在放緩,去年上半年,農夫山泉茶飲料的收入增速還是59.5%,全年增速則降至32.3%。

放眼行業,跨界茶飲料已成潮流,除農夫山泉、三得利、統一、康師傅、娃哈哈外,元氣森林、百事、伊利紛紛藉助渠道優勢,發佈自家的無糖茶產品,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林陌對“市象”表示,自家的東方樹葉最近開始變得難賣,不少貨都過期了。葉淺告訴“市象”:“水的保質期是兩年還好,但飲料保質期不到一年,終端陳列越多,產生的臨期貨就越多,最後都是要自己扛。”

在央視《對話》節目中,鍾睒睒講述了東方樹葉臥薪嚐膽的增長故事。農夫山泉投入茶飲料的前六年都在虧損,但2021年突然爆發式增長,到2023年三個月拿下利潤不下50億元。2023年市面上還只有10個競品,到2024年,估計不下兩千個。

鍾睒睒堅信,只有少數優質產品能扛到最後。江離對此表示認同,這幾年興起的網紅飲料,能像東方樹葉一樣長期火爆的,幾乎沒有。

但在經銷商眼中,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東方樹葉沒走紅的前六年裏,品牌要求零售點必須做產品陳列、端架投放。沒有渠道扛住銷售壓力把產品頂在貨架上,東方樹葉的爆紅絕無可能發生。

更致命的是,農夫山泉的新品野心,不只在無糖茶一個賽道。

官網數據顯示,除了包裝水及茶飲料外,農夫山泉的產品線遍及運動飲料、果汁、咖啡、奶茶,乃至水果和大米等農產品。葉淺對此的評價是,產品線太長,品類太多,而且強制進貨,每個新品至少上兩個口味:“壓貨不怕,怕的是一直在處理尾貨,想起來就頭疼。”

在葉淺所負責的區域,農夫山泉真正的主力產品僅有包裝水和無糖茶,尖叫、茶π等產品中,不少口味都是過期大戶,長白雪、農夫果園、NFC果汁同樣令人頭痛。

此前,農夫山泉力捧蘇打水產品,葉淺所在區域裏,零售點家家做陳列,結果是終端賣不動,只能把臨期產品送到加油站、自助餐店銷售,售價不到1元一瓶。一年下來,價值超過3萬元的產品過期,只能返回來倒掉:

“數量太多處理不完,這東西給收廢品的都不要,人家說我得挨個瓶子打開倒掉,犯不上費那個勁。這還是去年情況好,今年市場更差,臨期貨只會更多。”葉淺對“市象”表示。

對於過期產品,品牌會補貼部分費用,主要投向零售端。葉淺向“市象”算了一筆賬,代理農夫山泉一年下來,毛利率約爲10%,淨利率約爲2%,這還是在過期貨相較往年較少的情況下,稍遇臨期扎堆,利潤壓力就倍增。

但眼下在品牌側,農夫山泉仍然在擴張產品線。在2024年財報中,農夫山泉寫道:“2024年我們繼續通過深耕原料、創新工藝、推出更加豐富的產品組合,努力爲消費者所需提供更具健康價值的產品。未來,我們將做飲料行業的研究型企業。”

2021年,農夫山泉在衡陽市的代理商被曝出捲款跑路,原因是經營不善,無力償還銀行及商戶債務。葉淺對“市象”表示,自己這邊的經銷商是兩年一換,本地沒人願做,只好找外地人幹。

短期之內,品牌與渠道的矛盾或許無解。如今,輿論的嘈雜聲已經遠去,如何既做好渠道利益同盟,又讓新品穩定頂在零售端,纔是對農夫山泉未來的最大考驗。

(文中林陌、李岸、江離、葉淺爲化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