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師天浩觀察 師天浩
從2024年初的鐘睒睒悼念宗慶後風波,到後續由網友發起的一系列的“反抗”,農夫山泉彷彿成了“謠言收割機”,每一次都需奮力自證清白。不過,謠言並非毫無力量,2024年農夫山泉就交上了一份算不上“喜慶”的財報。
3月25日,農夫山泉(9633.HK)披露2024年業績公告。去年營收了428.96億元,同比增長0.5%;公司淨利潤爲121.23億元,同比增長0.4%。看起來不錯,農夫山泉的包裝水收入卻罕見下滑,該板塊收入同比下滑21.3%至159.52億元,市場份額從47.5%下降至37.2%。
可見,受輿情影響,農夫山泉包裝水業務受到了真實的衝擊。去年財報之所以沒有下滑,是因爲作爲第二曲線的茶飲料業務的拉昇。24年茶飲料收益167.45億元,同比增長32.3%,佔比提升至39%,成爲最大業務板塊。
作爲去年圍繞農夫山泉和鍾睒睒本人的各種輿情風波的見證者之一,感覺有必要覆盤下整個過程,以作爲其他企業在面對公衆輿情時的一個參考。
謠言的三種形態
相比企業和一些知名人士的言論,公衆意見更多通過一種“荒誕”的方式傳播。媒體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會更多報道企業動態、知名人士觀點等信息。公衆意見往往分散且難以總結,及缺乏核心訴求等特點,會被媒體人在報道過程中予以忽略。
公衆意見爲何常以謠言爲特徵,或偏激的論點等形式出現呢?這不得不說公衆意見主要形成平臺——社交化媒體平臺的特點了。以算法、流量和互動量爲傳播主要動力的社交化媒體,天然會傾向於“擴散”爭議性高的觀點和話題,這導致了公衆意見總會包裹在“荒誕”的一些言論之中。
2024年網友和農夫山泉之間的“恩恩怨怨”,就是一個特別典型的案例。從去年出現的謠言類別中,主編總結了三大類謠言:無中生有、牽強附會、歪曲解讀。就事件爆發的原因,在於網友對宗慶後的懷念,及對娃哈哈這家企業的喜愛。鍾睒睒和農夫山泉與宗慶後的一些歷史關係,被這些網友豎立成了“靶子”。
因爲誤讀網友的“仇恨值”,農夫山泉過激的應對,最終讓這場輿情演變成了一樁鬧劇,並以農夫山泉包裝水業務的受損而告終,先來回顧三大形態的謠言。
1、無中生有
例如,有網友造謠,農夫山泉花錢僱傭水軍抹黑娃哈哈,農夫山泉禁止商店售賣娃哈哈、降價惡意打壓娃哈哈。真相是,農夫山泉從未僱傭水軍誣陷娃哈哈,從未要求商店禁售娃哈哈,從未降價打擊娃哈哈。
2、牽強附會
例如,有謠言稱鍾睒睒創立農夫山泉是針對娃哈哈,屬於恩將仇報,是現代版的“農夫與蛇”故事。
據瞭解,鍾睒睒創辦農夫山泉是臨時起意的拍腦袋項目,並不針對任何人或者企業。1996年,做保健品生意的鐘睒睒去千島湖考察收購一家百年藥酒廠,中午在新安江邊用午餐,被千島湖黛色的秀水吸引,當即決定放棄收購酒廠。餐後即安排在新安江邊上尋找合適地塊籌辦瓶裝水廠。
更有甚者,一些網友將農夫山泉標誌性的“紅色瓶蓋”,解讀爲媚日的證據。這顯然就是基於情緒宣泄,故意將一些人所共知的企業特色,和大衆所反感的媚日行爲聯繫起來。類似牽強附會的謠言很多,都是類似事實+附會的格式。
這種一眼就能看出其中“貓膩”的謠言,因爲大衆情緒中的不滿,也有了傳播空間,給農夫山泉造成了困擾。
3、歪曲解讀
在三類謠言中,殺傷力最強的,就是基於事實問題的歪曲解讀。比如說,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兒子現在是美國國籍,一些謠言傳聞該企業未來將歸於“美國人”,將成爲美國企業。在普遍子女接班的現在企業傳承中,這種歪曲解讀存在非常廣闊的空間。
好在鍾睒睒及時回應,一期電視節目中,鍾睒睒直面敏感的農夫山泉傳承一事:農夫山泉股權結構非常簡單,不是開曼羣島公司,最重要的所有權問題我一定是考慮得非常清楚的,農夫山泉永遠屬於中國。
整個2024年,出於泄憤需要,網友“創造”的農夫山泉謠言還有很多。這是一起因爲懷念某個企業家,轉而將這種情感釋放在他們所認爲的“敵人”——農夫山泉身上。儘管這些謠言很幼稚,很另類,吸引公衆眼球卻經不起任何推敲,可在現實中,它們給農夫山泉帶去了真實的影響。
“硬懟”謠言爲何是錯誤的選擇?
從上個段落總結的三類謠言形態中,我們發現公衆意見的特點,他們相比於職業化的媒體人,創造“謠言”這方面沒有太多心理包袱。僅憑情緒上的不滿,一些網友就會“信口開河”。如果說,牽強附會、惡意解讀的兩類謠言,還可以劃歸一種觀點。一些完全無中生有的謠言,實在讓人頭疼不已。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該如何應對呢?從農夫山泉去年一些列應對措施來看,他們選擇了“硬懟”謠言的方式,和一些編造的謠言展開撕扯。
從應對形式來看,農夫山泉選擇的直面謠言“硬懟”,只能打個及格分。畢竟,這種方式也有效地把真實信息給傳播出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謠言對企業的負面影響。
那爲何只能打六十分?因爲“硬懟”謠言背後,是企業誤讀了公衆意見的惡劣性,應對方式未能獲得部分人羣的認可,進而影響了自身包裝水業務一年的發展。
首先,謠言背後情緒,纔是企業應該關注的焦點;互聯網帶來了全球各國地區的信息流通大爆炸,網民基本都具備了一定的謠言辨別能力。然而,我們在面對謠言時,也常受個人情緒影響。比如說,當一個不喜歡農夫山泉,又非常偏愛娃哈哈的網友,會存在明知“謠言”也要轉發一下的衝動。
在企業非常多荒誕謠言被網友轉發、分享和評論背後,是一種存在多數人內心不滿情緒的宣泄。包裹在三類謠言背後,是公衆不滿情緒,如果不能認清這個事實,直率的“硬懟”謠言,往往只會激化矛盾。
其次,企業強硬的態度,會引起公衆的天然反感;簡單來說,公衆輿論空間企業天然是強勢一方,公衆雖然數量衆多,但由於“各自爲戰”是弱小一方。因此,每當公衆訴求和企業本身產生矛盾,就會衍生謠言或偏激觀點的外在形態,內核其實是不滿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
以農夫山泉和鍾睒睒爲例,一個是飲料行業知名企業,一個是幾度拿下中國首富頭銜的企業家,他們在獲得媒體關注和支持方面具備天然優勢。爲何部分網友和農夫山泉的“矛盾”,會演變成今天這步模樣?其和農夫山泉選擇的強硬回應態度有着直接關聯。
企業在對外表達自我訴求或自我辯解時,有專業的團隊對言論進行整理,有專業的團隊進行策劃,且媒體視角看企業所發表的信息和觀點更可信。這種情況下,強硬的態度只能激化矛盾,造成一些網友選擇更爲偏激、更爲激進的製造“謠言”,最終形成了去年最大的一場鬧劇。
部分網友並沒有“贏”,靠造謠掀起的關注,往往殺傷力弱小。而選擇硬懟的農夫山泉,也弄巧成拙,本身是一次和公衆情感關係很好的溝通機會,因選擇強硬的態度,這次溝通機會白白浪費不說,還憑空製造了更多的矛盾。
社交化媒體時代企業需構建“軟實力”
整個2024年,鍾睒睒和農夫山泉都不好過。
從應對手段來看,鍾睒睒和農夫山泉應對手段,只能說打個及格分。如果說,是什麼讓農夫山泉平穩度過這次輿情危機,更多源於企業自身的硬實力。比如說,農夫山泉擁有行業最多的水源;農夫山泉線下渠道具有較強優勢,80%以上的營收來自線下。
因此說,農夫山泉產品自身的“硬實力”,是這次危機公關最大的武器。有張圖,看出來農夫山泉在礦泉水品質上的投入遠高於競對。
礦泉水行業農夫山泉堅持做了近30年,目前,該司已在全國成功建成12大水源地,形成了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公衆輿情發酵時,單憑企業一己之力很難面面俱到,但產品“硬實力”是危機公關最大武器。
但從軟實力上來說,去年農夫山泉包裝水業務的受損,就是此方面弱勢的結果。其實,類似農夫山泉這樣以渠道、供應鏈爲運營核心的企業,在與公衆對話上,往往會缺乏經驗。社交化媒體時代很多企業都忽略了一點,由於企業經營最終“觸點”是消費者,無論自身喜愛或厭倦,都無法忽視來自公衆的評價,及由此帶來的影響。
那公共關係的要點在哪裏?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和公衆的情緒管理。比如說,很多製造農夫山泉“謠言”,和轉發此類謠言的網友,未必會相信相關信息的真實性。但很多人具備感性的一面,對一家企業如果有厭煩情緒,會不分辨的轉發、分享甚至互動對該企業不利的信息。
就在鍾睒睒發難今日頭條、喊話張一鳴的時候,是否意識到,無論他如何不滿這些謠言。在企業和公衆的情緒管理上,如果長期處於“惹人嫌”的狀態,自身即使硬實力過硬,仍會招來各種謠言的攻擊。一旦企業自身有縫隙,這種以謠言爲包裝的攻擊,很快會利用新的“事實”,形成一種態勢。
總之,農夫山泉應該意識到去年風波的核心,並不是世界上壞人多。而是,長久以來和公衆缺乏對話,並行爲和言論和大衆的傾向不一致,是導致現在處境最根本的根源。
現在的農夫山泉還在一本正經的和“謠言”交戰,這只是讓矛盾進一步激化,只有意識到背後的情緒動因,並在如何調和企業和公衆情緒方面發力,才能硬實力和軟實力雙管齊下,早日將輿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章:
21世紀經濟報道:《農夫山泉下跌10%!飲用水收入罕見下滑2成!鍾睒睒發聲,品牌遭受了歷史性考驗》
魯中晨報:《整整20條!農夫山泉再發闢謠聲明》
中國品牌:《農夫山泉有可能會傳給美籍二代?鍾睒睒首度回應接班人問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