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柒財經
上市銀行2024年財報披露季落下階段性帷幕。9家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中,除了華夏銀行外,其他8家銀行均公佈了完整的財報。
根據財報,前三季度,9家股份行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5,173.04億元,同比下降1.31%;歸母淨利潤5006.91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和浙商銀行實現了雙增長。
儘管整體業績較2023年有所改善,但淨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驅動銀行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其中,加大對對公業務的深耕力度,成爲一大亮點。
整體業績雖有改善,但仍然承壓
根據財報數據,規模最大的招商銀行增利不增收,實現營收3374.88億元,同比下降0.48%;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483.91億元,同比增長1.22%。
光大銀行同樣增利不增收,其年報顯示,該行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1354.15億元,同比下降7.05%;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416.96億元,同比增長2.22%。
興業銀行在結束了兩年的下滑趨勢後,業績開始反轉。該行2024年實現營收2122.26億元,同比增長0.66%;實現歸屬淨利潤772.05億元,同比增長0.12%。
同比實現雙增的還有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和浙商銀行,營收分別爲2136.46億元、1707.48億元、971.46億元和67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76%、0.92%、3.21%和6.19;淨利分別爲685.76億元、452.57億元、276.76億元和151.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3%、23.31%、4.98%和0.92%。
而平安銀行和民生銀行則分別同比“雙降”。其中平安銀行營收爲1466.95億元,同比縮水10.9%;淨利潤445.08億元,同比下滑4.2%。民生銀行營收1362.90億元,同比下降3.2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2.96億元,同比下降9.85%。
從各行的數據來看,作爲銀行營收支柱的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或者增長乏力,拖了後腿。
柒財經注意到,除了僅公佈業績快報的華夏銀行,其他8家A股上市股份行的財報顯示,僅有兩家的利息淨收入同比實現正增長。
兩家分別爲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具體來看,2024年興業銀行實現淨利息收入1481.07億元,同比增速1.09%;中信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1466.79億元,較上年增長2.19%。
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的利息淨收入爲2112.77億元、1147.17億元、966.66億元、986.90億元、934.27億元和451.57億元,同比分別下滑1.58%、3.14%、10.06%、3.65%、20.8%和4.99%。
淨息差繼續收窄,但剎車跡象明顯
這背後則是淨息差整體持續下滑。
受人民幣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及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存款定期化等因素的影響,柒財經注意到,上述8家銀行的淨息差同比均收窄。
財報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的收窄幅度最小,收窄0.01%至1.77%。
光大銀行、浙商銀行和平安銀行銀行爲收窄幅度前三的銀行,分別收窄0.2%、0.3%和0.51%至1.54%、1.71%和1.87%。
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的降幅則均在0.1%-0.2%之間,分別降至1.98%、1.82%、1.42%和1.39%。
根據利率自律機制在2023年4月發佈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商業銀行淨息差需滿1.80%的標準線。從絕對值來看,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淨息差仍高於這一標準線。
另外,據天眼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2024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2%。對比來看,已有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低於這一數據。
不可忽略的是,針對淨息差持續下滑,此前各家銀行均掀起了息差保衛戰。招商銀行就在2023年的年報中直言,將持續面臨規模增長與成本管控兩方面的壓力,並在闡述相關舉措時強調,要堅持核心存款爲主的推動策略,通過結算服務、財富管理、產品創新等方式拓展穩定的低成本存款。
興業銀行也在彼時的年報中表示,要“堅決打好息差保衛戰”,堅持把壓降負債成本作爲穩定息差的關鍵抓手,不斷加大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換高成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力度。
所以儘管同比持續下滑,但在去年年內按季度來看,下滑的幅度已經“剎車”,有的還企穩回升。
和各自去年中報顯示的淨息差相比,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此次的淨息差均與之持平,民生銀行的淨息差甚至回升1個基點。和前三季度的淨息差相比,興業銀行也回升了3個基點。
所以,一些銀行在業績說明會上,針對淨息差的收窄也表現得更加淡定和從容。
“我們的淨息差雖然在收窄,但收窄的幅度比其他銀行小一些,絕對水平比其他銀行好一些。”招商銀行繆建民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該行副行長彭家文認爲,今年息差收窄的趨勢可能還會延續,壓力依然存在。招行的目標是息差收窄的幅度較上年有所改善,同時息差水平仍然保持同業領先。
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林舒在業績說明會上稱,去年興業銀行自律機制方面在做成本壓降,並堅定構建低成本負債策略。總體來看,興業銀行的息差管控比較有效。而經內部初步測算,2025年該行存款付息率大概還有20個BP的下降空間,但同時因爲資產端收益率的下行,按照該行現有資產結構,預計全行淨息差將繼續下行10個BP,跑贏大市。
談及息差情況,浙商銀行行長助理侯波表示,爲了應對息差收窄,浙商銀行深化智慧經營,通過資產端和負債端雙向發力。而下一步,浙商銀行將進一步深化智慧經營的策略,盡最大努力將淨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力爭繼續能夠跑贏同業。
深耕對公業務,成增長“新引擎”
與此同時,各股份銀行也在積極探索增長的新路徑。其中,加大對對公業務的深耕,多家銀行表現出色。
以平安銀行爲例,在對公業務方面,平安銀行聚焦“做精行業、做精客戶、做精產品”,截至2024年末,該行企業貸款餘額16069.35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2.4%;企業存款餘額22464.98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2.1%;對公客戶數85.33萬戶,較2023年末增加9.93萬戶,增幅達13.2%。
具體來看,在做精行業方面,平安銀行持續深化落實對公大類資產投放策略。一方面,穩住基礎行業基本盤,實現基礎設施、汽車生態、公用事業、地產四大基礎行業的穩定增長,2024年,該行四大基礎行業貸款新發放4424.56億元,同比增長35.4%。同時,該行積極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興行業的新場景、新模式,貸款新發放2159.88億元,同比增長41.9%。
做精產品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數字財資平臺簽約集團客戶數2975戶,較2023年末增長209.3%;供應鏈金融融資發生額15983.12億元,同比增長19.9%;跨境貿易融資發生額2505.08億元,同比增長44.0%。
以“零售之王”而著稱的招商銀行在去年同樣加大了對對公業務的投入。財報顯示,招商銀行服務的公司客戶總數達316.6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2.26%;公司客戶存款餘額4.9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67%;公司貸款餘額2.5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8%。這遠高於其零售貸款餘額6.06%的增速。
中信銀行對公業務去年貢獻了952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5.03%,佔總營收的 44.91%。公司貸款餘額達2.92萬億元,同比增長8.31%。
而本就有着股份行“對公之王”之稱的浦發銀行,在對公業務上繼續突飛猛進。數據顯示,2024年末,該行對公信貸規模餘額創新高,達到2.93萬億元,年增量超過4000億元,增量位列股份制銀行首位。該行行長謝偉在該行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5年將保持對公投放的長板和優勢,對公業務成爲全行經營的壓艙石。
在業績說明會上,光大銀行副行長劉彥在談到“對公信貸投放重點領域”時也表示,光大銀行將持續加強對重大項目、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持續提升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2025年我行對公信貸中,我們單列了貸款高質量發展的專項計劃,突出表現我行在對於科技、綠色、普惠、製造業、民營、涉農等一系列領域的信貸支持,這些領域的信貸支持在今年全年信貸增量計劃中能夠佔到對公信貸增量計劃的70%以上。”其表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