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年後的港股市場風雲突變,迎來了一波牛市行情,引發全球投資者矚目。如今2025年已經走過四分之一,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港股市場的真實表現究竟如何?
另外,在港股二級市場走強的同時,一度疲軟的IPO市場也迎來大幅回暖,並在2025年首季取得佳績,獲得了機構的繼續看好。
首季恆科表現亮眼,這些個股大漲
從指數表現來看,2025年一季度,恒生指數累漲逾15%,另外由於科技資產迎來價值重估,恒生科技指數更是飆升近21%,恒指和恆科的表現領跑全球主要股市。
而匯聚美股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反而是全球主要股指中走勢較差的,一季度累跌近11%。
從板塊表現來看,一季度,珠寶鐘錶概念走勢最強,這主要是因爲老鋪黃金(06181.HK)持續飆漲,頻創新高;玩具及消閒用品漲幅位居前列,板塊內的泡泡瑪特(09992.HK)、布魯可(00325.HK)表現不俗;半導體漲勢強勁,作爲科技概念代表之一的中芯國際(00981.HK)獲得資金熱捧,首季大漲;生物技術也大幅走強,百濟神州(06160.HK)、藥明生物(02269.HK)走勢亮眼。
此外,包含了阿里巴巴(09988.HK)、美團(03690.HK)在內的線上零售商也迎來大漲,汽車概念、電訊設備概念、數碼解決方案與服務等板塊漲幅較大。
而在另一邊,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多元化零售商、重型基建、鞋類等板塊一季度的跌幅居前。
從大市值個股的表現來看,一季度走勢最爲強勁的當屬阿里巴巴、小米集團(01810.HK)、比亞迪股份(01211.HK),此外騰訊控股(00700.HK)、滙豐控股(00005.HK)、中國銀行(03988.HK)等股也都普遍上漲。
不過,這些大市值的龍頭股中,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中國神華(01088.HK)、攜程集團(09961.HK)、中信證券(06030.HK)、海爾智家(06690.HK)等個股在一季度遭遇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場在2025年首季取得亮眼“成績”,消息面上有DeepSeek橫空出世的宏大敘事助力,資金面上則得益於內外資金的蜂擁而入,尤其是南向資金的瘋狂買入更是大幅助推了行情的上行,如下圖所示一季度南向資金整體呈現出持續、大幅流入狀態。
Wind數據還顯示,2025年一季度,南向資金最爲青睞的主要是科技股和銀行股,買入較多的港股包括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中國銀行等。
而有了內外資金的流入,今年首季,港股市場的交投明顯更加火爆,成交量出現了顯著增加。
IPO市場大熱,“A+H”漸成潮流
在二級市場持續火熱的大背景下,港股IPO市場延續了2024年下半年的強勁勢頭,在2025年一季度取得了優異表現。
根據畢馬威的數據,2025年首季,全球上市宗數爲283宗,籌募資金282億美元。與2024年同期相比,募資額上升了4%,上市宗數持平。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在募資額方面領先全球,佔全球IPO募資總額約30%。東京股票交易所因完成2025年迄今爲止最大的IPO而排名第三。香港股票交易所則位居第四。
具體而言,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場完成了15宗IPO,募資額達177億港元,高於去年同期接近三倍,創下自2021年以來第一季度的新高。
而今年一季港股IPO市場募資額大幅增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上市宗數增加25%;其二,首季有六宗IPO的募資額超過了10億港元,推動平均交易規模增長了193%,包括蜜雪集團(02097.HK)、赤峯黃金(06693.HK)、南山鋁業國際(02610.HK)、古茗、布魯可(00325.HK)和宜賓銀行(02596.HK)。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首季上市的一些新股表現不俗,腦動極光-B(06681.HK)上市以來累漲逾120%,古茗(01364.HK)上市以來累漲近90%,布魯可、蜜雪集團的股價也有上佳表現。
與此同時,IPO申請數量亦迎來大幅增長,根據畢馬威的數據,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2024年年底86家有顯著增加,主要得益於今年一季度有51家企業首次提交申請,而上季度僅有24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港股IPO市場出現了一股新潮流——A股行業龍頭紛紛赴港,佈局“A+H”模式。
據悉,今年一季度首次提交申請的企業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A股的上市公司。
而且就在最近,港交所就有關優化IPO定價流程及公開市場的相關監管框架進行檢討,建議措施旨在爲公司在資本管理結構和增強流動性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特別是針對通過“A+H”上市模式的企業。
高盛亞洲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指出,行業龍頭企業的出海浪潮仍在繼續,“A+H”股上市也會成爲很多行業龍頭企業全球化戰略佈局的關鍵選擇。
王亞軍認爲,2025年中國香港新股市場募資規模有望達到200億至250億美元,整體中國離岸發行市場,包括IPO、新股增發、舊股減持及可轉債,估計全年規模至少達500億至600億美元。
投資者熱情不減,港股仍值得期待?
關於未來,3月31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態度正變得積極。
陳茂波表示,近期港股交易量的回升、外資機構在港業務的擴展,以及家族辦公室數量的增加,均顯示出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
而銀河證券研究人員近期在文章中指出,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配置價值較高的三大主線分別是:第一,在國內擴內需、穩消費等政策刺激下,消費行業業績有望繼續改善,從而促進當前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中低水平的消費股上漲。第二,科技政策支持與產業趨勢將迎來共振,相關公司業績改善預期較強,科技板塊有望持續上漲。第三,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備吸引力,尤其是積極進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標的。同時,高股息標的可以爲投資者提供較爲穩定的回報,是較好的避險資產。
平安證券研究人員則在日前表示,當前中國科技資產重估主線持續,兩會政策定調積極且聚焦需求側,爲中國資產重估擴散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在此背景下,排隊赴港上市企業數量激增且不乏A股行業頭部企業,科技、出海優勢行業爲主力軍,這一趨勢將爲港股提供更多優質標的,並提升市場“含科量”。
平安證券研究人員認爲,當前港股仍處於較好的戰略配置區間,尤其科技資產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AI、消費電子等細分領域機遇值得關注,政策支持的內需消費領域優質資產也具備結構性機會。從中長期看,赴港融資提升企業研發投入以及擴展海外市場,若使得港股業績預期逐步兌現,則有望繼續支撐市場上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