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早盤衝高後震盪盤整,恒指半日漲0.06%,恒生科技指數漲0.58%;優必選漲超7%,華虹半導體漲近3%,同程旅行跌超3%,小米集團跌近1%。
關於港股後市
方正證券發佈研報稱,目前這輪港股上漲的邏輯仍未被打破,當前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基本處於歷史平均水平附近,估值並未達到極端水平。往後看,該行認爲在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上市公司盈利觸底回升、流動性環境整體友好、科技產業邏輯催化等邏輯支撐下,中國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推動港股市場行情繼續向好前進。
中金最新研報指出,港股定價長期取決於盈利前景,若盈利兌現,相關股票甚至將出現股價越漲、估值越低的情形。整體而言,從短期看,不排除部分前期漲幅較多的港股標的存在震盪回調的風險。不過,中長期來看,中國科技資產重估邏輯未發生變化,依舊看好價值重估行情演繹。
銀河證券認爲,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配置價值較高的三大主線分別是:第一,業績有望兌現的科技板塊。在政策支持和技術發展下,AI應用落地加快,科技股有望從估值抬升階段步入盈利兌現階段。第二,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消費板塊。提振消費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更多增量政策仍值得期待。第三,投資收益穩定的高股息板塊。
格上理財研究員畢夢姌指出,往後看,海外方面,雖然降息步伐減慢,但海外利率仍將逐步下降,港股壓制力量將逐漸緩解。國內方面,短期內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出現波動。但長期而言,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託底經濟基本面,港股市場在“下有底”的環境中,仍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新加坡銀行中國股票策略師霍慧敏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促進消費、支持包括人工智能(AI)在內的技術創新、推動供給側改革以及穩定房地產行業,整體基調更偏向於支持增長,利好股市。新加坡銀行對恒指目標價爲25900點。然而,在獲利回吐壓力及風險管理下,加上外圍風險仍然存在,關稅爭議及談判可能延續至第二季,預期中國股市短期內波動及整固,但任何回調都是吸納機會。
興業證券研報稱,近期恒生綜指換手率、賣空成交佔比等指標,從歷史經驗顯示市場情緒處於短期高點;疊加港股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容易受到歐美股市及地緣政治影響,所以,短期震盪實屬正常。當前中國牛市剛剛找到“AI科技突破以及機器人等領域進展”的行情主心骨,剛剛步入行情主升浪,該階段因爲海外風險而導致獲利回吐式調整,有利於牛市行情中期持續性。建議投資者利用短期震盪形成的“黃金坑”,具有逆向思維的投資者可以抓住機會,逢低買入當前的以AI爲代表的新核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