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盪的3月終於落下帷幕了,定睛一看,恒指3月還小幅上漲0.78%,上證指數漲0.45%,滬深300、深證成指同期小幅下跌0.07%和1.01%。
美股繼續全球墊底,標普500、納斯達克100和納指在3月分別下跌6.27%、7.68%和8.09%。
從一季度的表現來看,港股依舊全球領漲,3月累計上漲20.74%,恒指漲超15%,德股緊隨其後,德國DAX同期上漲12.82%。
A股有點原地踏步的意味,深證成指一季度上漲0.86%,上證指數和滬深300同期分別跌0.48%和1.21%。
從基金業績來看,wind主動股基指數一季度上漲4.21%,而被動股基同期上漲0.72%,主動權益基金開始揚眉吐氣了?
1
主動權益基金逆襲?
主動權益基金的一季度業績方面,鵬華基金閆思倩管理的鵬華碳中和主題A繼續以60.26%的漲幅稱雄全市場的開放式權益基金。
永贏基金張璐管理的永贏先進製造智選A以52.32%的漲幅拿下亞軍。中航基金王森管理的中航趨勢領航A以45.64%漲幅位列第三名。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ETF的一季度業績表現方面,漲幅第一的是憑藉3月漲超27%的銀華基金新經濟ETF,一季度累計上漲41.67%,截至昨日收盤的溢折率是23.51%。
公開資料顯示,新經濟ETF是一隻互掛ETF,標的是投資一隻在香港上市的ETF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ETF,標的指數爲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A 股上限)指數。
國泰基金港股科技ETF、景順長城基金港股科技50ETF和ETF一季度分別漲31.88%、31.32%和30.82%。
跌幅方面,一季度跌幅居前的毋庸置疑是美股ETF,標普500指數第一季急跌4.6%;納斯達克指數暴跌10.5%,拖累納指100ETF、東南亞科技ETF、納斯達克ETF均跌逾16%。
其次是煤炭ETF、國企共贏ETF和證券ETF龍頭一季度分別跌10.59%、7.45%和7.39%。
3月業績表現來看,中證主動股基指數3月上漲0.32%,被動股基同期下跌0.72%,依舊是主動權益基金稍勝一籌。
具體來看,前海開源基金吳國清管理的前海開源金銀珠寶A在3月憑藉17.73%漲幅位列第一。
銀華基金劉輝、王利剛共同管理的銀華同力精選以14.53%的漲幅位列榜眼。南方基金熊瀟雅管理的南方香港成長以14.31%位居第三名。
ETF方面,漲幅第一的是銀華基金新經濟ETF,3月累計上漲27.82%,但今日下跌6%。
國際金價持續攀新高的情況下,華安基金黃金股票ETF、華夏基金黃金股ETF分別漲18.76%和17.61%。
連續四年下挫的醫藥板塊終於捲土重來,銀華基金港股創新藥ETF、華泰柏瑞基金恒生創新藥ETF在3月分別漲9.73%和9.52%。
下跌方面,標普油氣ETF在3月以8.44%的跌幅領跌全市場。美股3月也大幅下跌,標普500、納指錄得自2022年12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納指科技ETF、納指100ETF在3月均跌逾3%。
3月半導體板塊持續回調,半導體ETF、芯片ETF和芯片ETF龍頭3月均跌逾7%。
大數據、軟件和算力板塊也表現不佳,大數據ETF、軟件ETF和雲計算50ETF在3月分別跌6.64%、6.48%和6.46%。
2
主被動之選
今年主動權益基金與被動權益基金出現了微妙的反轉趨勢,“局外人”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終於可以憑藉業績,揚眉吐氣一回。
近些年來,工具,備受市場青睞 ,其發展勢頭可謂是勢如破竹,近三年業績不僅表現更佳,且規模還超越主動權益基金。
但這並不意味着主動權益基金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歷史上主動、被動業績互有輸贏,雖然近三年主動權益基金整體跑輸滬深300,但興業證券統計數據發現,在5/10/15年的時間維度中,有82.88%/91.03%/92.05%的主動權益基金可以戰勝滬深300指數。
因爲主動權益基金更善於捕捉新產業趨勢且敢於重倉高景氣行業,這是主動基金能取得超額收益的關鍵原因。
但說一千道一萬,你得找到有能力取得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不然費盡千幸萬苦付出的機會成本,到頭來發現不如一開始就滿足指數投資帶來的β收益,更划算。
3
ETF資金一季度變化情況
說完基金一季度的業績表現,我們繼續來看看ETF在一季度的資金變化情況。
全市場ETF在一季度合計淨流出473.93億元。
最“吸金”的指數分別是:SGE黃金9999、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中債-30年期國債財富(總值)指數、機器人和CS人工智,一季度分別淨流入158.36億元 、145.78、億元、132.40億元、120.18億元、 116.68 億元、103.31億元。
300、科創50、中證A500、中證500在一季度分別淨流出403.68 億元、210.17億元、208.57億元和125.03億元。
從具體的ETF產品來看,富國基金港股通互聯網ETF、鵬揚基金30年國債ETF、工銀瑞信基金港股通科技30ETF、華夏基金機器人ETF和華安基金黃金ETF在1季度分別淨流入134.78億元、120.18億元、82.88億元、74.61億元和73.1億元。
淨流出方面,滬深、科創50ETF、華寶添益ETF和滬深300ETF易方達一季度分別淨流出175.97億元、133.79億元、126.91億元和103.63億元。
3月ETF全市場淨流入194.21億元。
其中最“吸金”的指數分別是恒生科技、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科創50和SGE黃金9999。3月分別淨流入112.52億元、95.95億元、90.51億元72.61億元和63.07億元。
寬基指數繼續淨流出居前,滬深300、中證A500、中證1000和中證500在3月分別淨流出290.84 億元、132.70 億元、57.67 億元和48.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3月累計上漲的港股創新藥(CNY)和恒生醫療保健也遭資金獲利了結,分別淨流出36.38億元和29.01億元。
具體ETF產品方面,富國基金港股通互聯網ETF、華夏基金科創50ETF、工銀瑞信基金港股通科技30ETF和鵬揚基金30年國債ETF在3月分別淨流入88.63億元、54.4億元、52.62億元和50.7億元。
淨流出方面,滬深300ETF、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和港股創新藥ETF分別淨流出81.43億元、61.27億元、43.55億元和36.48億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