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行業“春寒料峭”時 吳以芳談復星醫藥的“瘦身”與“聚焦”

新華財經
04-02

  新華財經上海4月2日電(記者杜康)2024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在對外許可方面交易活躍,很多國際知名大藥企和基金都來中國尋找創新藥研發資產。同步,國家出臺了大量政策,支持創新藥發展,一些企業也成功融資或上市。

  儘管如此,中國的醫藥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用“春寒料峭”來形容當前行業所處階段,“聚焦”和“瘦身”也成爲他反覆提及的兩個關鍵詞。“當行業纔剛剛開始出現復甦跡象的時候,風險和不確定性仍在存在。企業依然面臨收入端增長和盈利端下行的壓力。愈是此時,我們愈要保持戰略上的冷靜和理智,保持財務健康。”

  可以看到,2024年,復星醫藥迎來了經營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的大幅改善。在經歷了連續兩年下跌之後,公司淨利潤也再次迎來正增長。

  瘦身後“輕裝上陣” 復星醫藥更“聚焦”創新

  年報顯示,2024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410.67億元,同比微降0.8%;歸母淨利潤27.70億元,同比增加16.08%。復星醫藥經歷了連續兩年的淨利潤下滑後,重回正增長。

  淨利潤重回正增長的背後,可以看到復星醫藥的戰略調整,正在通過“瘦身”以更加聚焦主業。此前很長一段時期內,復星醫藥依靠投資和併購實現了規模的快速增長。但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債務的上升、過高的商譽、不斷增長的對外擔保總額等。近幾年,復星醫藥的投資收益也出現了下滑。

  隨着業務板塊的聚焦,吳以芳介紹,2024年,復星醫藥的經營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都大幅改善。

  2024年,復星醫藥經營現金流44.77億元,同比增長31.13%,高於當期經營性利潤的增速。“財務穩健的第一要點就是現金流健康。經營現金流的改善得益於復星醫藥在質量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週期管理、創新研發等環節持續推進精益管理,推動運營效率和盈利空間的提升。”

  吳以芳還提到,2023年下半年開始,復星醫藥陸續關掉了幾個國外高成本研發中心,把相關研發轉移到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國內。“其實我們高價值項目的研發進度沒有落下,但研發費用下來了,這些都體現了我們擴張中的一種理性。我們強調低成本的擴張,最好是盈利性的擴張。此前四年,我們自由現金流承壓,資本性支出、全球佈局等各個方面的投入,造成公司負債持續不斷上升。2024年,我們自由現金流大幅度改善。”吳以芳說。

  記者獲悉,復星醫藥2024年持續推進資產結構優化,通過減持、出售持有的資產等回籠資金約30億元。年報顯示,復星醫藥在2024年還通過股權轉讓或者股權重組的方式處置了包括重慶國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國融樂養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六家子公司。進入2025年,今年3月份,復星醫藥繼續“瘦身”,清倉所持有的“和睦家”醫院和診所股權。

  可以看到,“賣”的同時,復星醫藥的“買”並未停止。2024年9月,復星醫藥宣佈,其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擬現金出資2700萬美元受讓Kite Pharma持有的復星凱特50%的股權。復星凱特是復星醫藥旗下細胞治療技術的核心平臺,擁有奕凱達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地區的相關商業化權利,奕凱達是國內首款獲批的CAR-T產品。

  復星醫藥還曾主導私有化復宏漢霖復宏漢霖主要從事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發,公司自研創新PD-1單抗藥物漢斯狀已在國內上市,不過,由於吸收合併方案在復星醫藥H股類別股東大會上未獲通過,私有化一事以失敗告終。

  “退”是爲了更好地“進”。吳以芳表示,未來,復星醫藥會繼續處置一些過重的資產,從而“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進一步改善公司的資本結構和負債結構。2025年,復星醫藥將繼續加大回籠資金力度,退出和整合非核心、非戰略、低效率的資產,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

  創新藥海外收入有望於2027年迎來高增長

  談及未來3到5年的戰略,吳以芳表示,復星醫藥未來要想真正成爲全球領先的綜合型藥企(Pharma),必須以創新作爲最重要的驅動力,“未來,我們將更聚焦高價值創新藥、高價值醫療器械。即便是成熟產品事業部,仿製藥單元也將進行更多改良式創新,不斷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分業務板塊看,2024年,復星醫藥的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9.24億元、43.23億元、76.47億元。可以看到,製藥板塊仍然是復星醫藥營收的大頭。記者瞭解到,復星醫藥約289億元的製藥收入中,創新藥收入約爲76億元。

  “仿製藥業務目前仍是我們的現金流業務,營收佔比更高。但由於已經有了200多億元的大體量,除非有特別高價值的大品種,否則未來增速有限,估計在5%以下。創新藥板塊雖然當下面臨比較大的行業壓力,但我們自己每年上市的創新藥數量,有望支撐板塊20%到30%的複合增長率。”吳以芳說。

  吳以芳介紹,預計從2027年起,公司在海外註冊上市的創新藥將會貢獻明顯的收入增長。屆時海內外共同驅動,將帶來創新藥收入佔比的迅速提升。

  出海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對於復星醫藥亦是如此。2024年,復星醫藥海外收入112.97億元,佔營收比重27.51%。可以看到,復星醫藥正在一方面推動相關藥物在海外的臨牀獲批,另一方面加快建設海外商業化團隊力量。

  據悉,復星醫藥的製藥與醫療器械業務已主要覆蓋美國、歐洲、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海外商業化團隊超1000人。在美國,復星醫藥集團的仿製藥自營團隊日趨成熟,與各大分銷商及集團採購組織(GPO)均建立合作關係,推進製劑產品銷售。與此同時,復星醫藥已組建美國創新藥團隊,並開展創新藥抗PD-1單抗斯魯利單抗注射液的商業化籌備工作。

  吳以芳介紹,當前美國地區的收入,佔到復星醫藥海外收入的40%以上。下一步,復星醫藥的海外擴張計劃將優先考慮中東地區和東南亞地區。此外,復星醫藥還將通過對外授權(License-in)等方式,與國內其他藥企攜手,在短期內實現海外收入的快速增長。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