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 | 把專心挺在最前面 向着高質量發展進化蝶變——專訪陝西省聯社黨委副書記、主任田亞歐
來源: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
記者:李曉海
三秦大地上首家資產破萬億的銀行機構——陝西農信正迎來改革發展的拐點。
不久前,陝西省聯社上報改革方案,改制進入“臨門一腳”的關鍵期。
而在2024年省聯社成立20週年這個頗具紀念意義的節點,陝西農信更交出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
截至2024年年末,資產總額11374億元,較2024年年初增加583億元,總量和增量持續穩居全省同業前列;實現財務總收入422億元,繳納稅金超18億元,反映金融機構對GDP貢獻的兩項淨收入191億元,位居全省同業首位。五年實現資產翻番,業務經營總體保持“穩中求進、穩中向好”態勢。
站在改制在即的關鍵時點,承載多方期盼,作爲陝西農信經營管理的主要負責人,陝西省聯社黨委副書記、主任田亞歐深感肩頭責任重大,又對發展充滿信心。
從陝西農家走出、經歷工商銀行26年職業生涯的歷練洗禮、2021年到省聯社任職,在與農有緣的田亞歐看來,無論是服務內涵還是人文氛圍,農信都具有獨特的溫度和溫情,“讓人有腳踏實地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結合自身的實踐、思考和感悟,田亞歐將陝西農信五年來的戰略脈絡濃縮成三個關鍵詞:“專心、平衡、重塑”。
“在省聯社黨委的帶領下,我們專注主責主業,把握好發展和穩定的平衡,以改製爲契機,向着高質量發展目標加速重塑和轉型,行穩致遠。”田亞歐表示。
把“專心”挺在前
以“四心銀行”擦亮金融爲民初心底色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
陝西農信五年來實現穩中求進、穩中向好,背後的戰略原點和基石究竟是什麼?
“把專注主責主業挺在前面,確保方向不變、初心不變、蹄疾步穩。”田亞歐開門見山、一語中的。
自2022年起,陝西農信正式從戰略層面確立“四心銀行”(專心銀行、貼心銀行、良心銀行、放心銀行)發展定位,在戰術層面確定“四求四不”(求質不唯量、求難不求易、求實不務虛、求穩不貪大)經營理念,不僅成爲陝西農信人的集體意識、奮鬥共識、鮮明標識,更在三秦大地上打響了農信人的金字招牌。
“前幾年,我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好銀行。結合農信天然的服務屬性、基本的普惠屬性、必備的穩健屬性,最初提的是做貼心銀行、良心銀行、放心銀行。後來加上了‘專心銀行’,並把它挺在最前面,突出農信支農支小的定位屬性。”對於“四心銀行”的來龍去脈,田亞歐記憶猶新。
對陝西農信而言,把專心挺在前面,不僅因強烈的使命感召,更有厚重的情懷根脈。
陝西省聯社黨委認爲,陝西農信有發源於延安時期的紅色農信傳統。只有傳承好紅色基因,才能彰顯政治屬性,更好地專注主責主業。只有堅守爲農初心傳統,大力弘揚老一輩的良好作風,才能守護好“農信動力源”。
“堅守初心、專注主業;緊貼民需、創新服務;讓利於民、普惠持續;客戶信任、社會信賴。”在田亞歐看來,以“專心”爲原點和基石,“四心銀行”各個要素相輔相成,串聯成一個內涵豐富的戰略體系,“沒有專心,就不能做實貼心和良心,自然不會產生放心。良心同時也包含着專心、貼心和放心,一體多面、相互呼應。”
秉承“四心銀行”定位,陝西農信以佔全省同業13%的存款,發放了全省同業16%的小微企業貸款、22%的普惠型小微貸款、31%的涉農貸款、61%的創業擔保貸款、63%的普惠型涉農貸款和95%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縣域貸款佔比37%,成爲三秦大地名副其實的金融服務主力軍。
“把做小做散和做線上結合起來,把金融爲民和數智賦能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成爲‘四心銀行’建設的一大特色亮點。”田亞歐強調,省聯社黨委順應潮流,找準數字普惠貸款和網點智能化轉型兩個切入點,致力於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全方位、無死角的貼心金融服務,真正把金融服務從鄉間村口推向掌心指尖。
2019年8月,陝西農信上線第一款數字貸款產品“秦e貸”,至今已形成“秦e貸”“秦V貸”“2+N”數字普惠貸款產品體系。截至2024年末,數字普惠貸款累計授信6689.76億元,規模位居全國農信前列。累計授信客戶數420萬戶,貸款餘額1140億元,累計投放6250億元,數字普惠貸款授信客戶佔總授信客戶數的81%。
2023年11月,陝西農信網點智能化轉型完成全省推廣,新業務場景整體辦理時間縮短約30%以上,個人賬戶密碼重置、個人賬戶掛失補開等長期影響櫃面服務質量的複雜交易辦理時間縮短70%以上。
一體推進化險和發展
以“降舊控新增效”綜合施治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能否把握好這一重大的戰略命題,既檢驗改革的成色,又關乎高質量發展的後勁,對於進入改革關鍵期的陝西農信而言意義重大。
在2025年工作會上,陝西省聯社黨委提出“提級晉檔”時限要求,實行潛在高風險機構“動態清零”。同時,明確提出對於新增高風險機構班子成員不提拔、不調動、不評優,並進行經濟、行政處罰,以追責問責倒逼積極作爲。
“雖然嚴厲,但我們有十足的底氣提出這樣的要求和約束,也相信同志們能做到。”田亞歐表示,“一方面,省聯社在後面推,幫扶鼓勵、嚴格督導;另一方面,機構主動往前上,扛牢化險主體責任,對標補短,自我造血。肯定能超額完成省委下達的任務。”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也是硬道理。業務經營不能出現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在田亞歐看來,信心和底氣源於省聯社黨委近年來始終注重規模、質量、效益、風險的平衡,採取一系列戰略舉措,一體推進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持續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在戰略上,以“四心銀行”“四求四不”引導機構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夯基固本、正本清源。
在戰術上,以化解信貸資產風險爲抓手,打好降舊控新增效組合拳,進一步牢固高質量發展底線。
面對曾經一個時期不良貸款佔比過高的問題,省聯社黨委痛下決心,在不良真實見底的基礎上,於2022年起開展爲期三年的“破冰、融冰、除冰”行動,集中開展不良資產清收攻堅。
同時,針對貸款審批行社分支機構權限過大、制約不足以及信貸基礎管理粗放等痼疾,加強信貸領域違規治理,改革信貸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持續涵養合規審慎的信貸文化,從源頭上遏制信貸資產風險。
2021年,增設業務發展部、鄉村振興部、信貸管理部,實現省聯社層面的前中臺分離。自2022年起,在全省範圍內,以推行兩項機制(授信業務集中審批機制、地市層面授信業務專家評估機制)重構授信業務管理模式,以建立三大體系(信貸標準化管理體系、信貸基礎管理考評體系、信貸業務風險監測體系)夯實信貸管理基礎,陝西農信垂直化、系統化、精細化的信貸管理體系由此破局成形。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從2021年到現在,每年幾百億的新增貸款我們是很放心的。”田亞歐表示,信貸管理機制改革效能已經顯現。今年,陝西農信將持續發力,建立大額貸款風險分析、信貸業務停復牌、集團(關聯)客戶名單制管理、押品限額管理四項機制。同時,還將啓動新一輪信貸資產風險防控化解三年攻堅行動。
通過三年系統施治,陝西農信實現表內不良貸款減量趨實、特殊資產清收成效顯著、抵債資產處置提質增效。截至2024年末,不良貸款佔比較年初下降0.3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佔比和關注類貸款佔比降至歷史最低,資產風險實現總體收斂目標。
“而面對淨息差不斷收窄、盈利空間持續壓縮的嚴峻形勢,我們也提早應對,着力降本挖潛增效。”田亞歐表示。
在政策導向上,陝西省聯社修訂經營目標責任制考覈辦法,提升效益指標權重,加大經營目標完成情況考覈,引導全系統多渠道提升經營質效。同時,強化“過緊日子”思想,細化推出25條具體舉措壓降行社經營成本。
在精細化管理上,一方面,建立網點模擬利潤覈算機制,分析網點成本與收入配比,以此促進網點資源優化。2024年整合低效網點92個。另一方面,優化存款結構,推動低成本存款佔比持續提升。截至目前,陝西農信一年期及以下存款餘額佔比達到60.3%,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0.17個百分點。
先立後破、向下賦能
以改製爲牽引,夯實省級平臺管理服務底座
在2025年工作會上,陝西省聯社黨委提出,要準確把握聯合銀行經營管理模式與現行模式的差異,加快轉變思想、重點督促落實,確保改革平穩、有序、高效。
“破立並舉、先立後破。不能身子進入了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田亞歐認爲,要增強主動思變謀變求變的意識,對標現代商業銀行加速轉換經營機制,革新管理層級、部門設置、職級序列等內部組織框架,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改制不改姓,改革不改向”。按照陝西省聯社黨委的設想,新的架構設置首先要有農信特色,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再結合商業銀行導向,綜合考慮前中後臺、三個管理層級(省行、審計中心、經營機構)、機關一線在崗位職責、流程效率、人員隊伍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系統地進行科學設計。
“就是想以改製爲契機,撬動思維重塑,引導大家更多面向市場、面向客戶、主動服務、主動控險,實現人人靠實績、人人有奔頭。在這個過程中,省聯社要發揮更大的牽頭、示範和服務作用。”田亞歐表示。
他認爲,隨着股權治理關係理順、管理鏈條拉直,改制後的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應成爲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機構,要全方位、更嚴密扛起管理責任,更好提供信息系統、產品研發、教育培訓、資金營運、抓總營銷等行業管理服務,成爲一個更加集約資源、更好向下賦能的服務平臺。
事實上,近年來陝西省聯社一直在朝着上述方向努力,尤其在信息科技建設和員工培訓體系建設上可圈可點,致力於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底座和智力底座。
針對數智轉型中遇到的客戶數據質量不高,以及豎井式信息系統建設導致重複研發、技術壁壘嚴重、運維成本高等突出問題,自2020年起,陝西農信提出數據“用、管、建”並重的理念,通過數據治理委員會統籌、數據治理辦公室組織、數據治理小組(田亞歐親任組長)牽頭,強力推動全系統數據治理工作。
同時,省聯社黨委下定決心,經多方調研、周密論證,於2023年啓動一號工程——“揚帆工程”,建設新一代核心系統。目前該系統已進入全面測試階段,即將上線運行。由此,陝西農信數字化轉型更換了新引擎,爲後續大模型的應用提供了堅實高效的技術底座。
“記得到省聯社的第二天,我就查看了機房。現在回過頭看,覺得像拼七巧板,只要開頭卡對位、落點準,後來就會越做越快、越做越簡單,最終產生聚合效應。”回顧數據治理、系統建設等基礎性科技工程,田亞歐頗爲感慨。
而對於省聯社以教育培訓賦能、提升全員的業務技能和素養,打造全系統提質增效的智力底座和學習平臺,田亞歐也非常重視。
從加大幹部員工外出交流學習力度、選址建立專門的培訓中心等基礎性工作做起,陝西省聯社全面構建了“5+3”培訓體系,開展“鑄魂”“航系”“啓辰”“賦能”“蒲公英”五大培訓,用好“農信講堂”“農信網校”“農信琢璞”三大平臺,制定了教育培訓三年規劃(2024年-2026年),開展培訓3858期,通過“農信網校”開展直播培訓105場,累計培訓幹部員工5.7萬人次。
“通過做好頂層設計、省聯社發揮搭臺賦能作用,目前陝西農信的經營基礎和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幹部員工的信心和底氣越來越足,未來高質量發展之路也會越走越穩,以新面貌在新徵程上展現新作爲。”對於陝西農信的明天,田亞歐期待滿滿。
責任編輯:王馨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