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第一股”6年虧損:鷹瞳科技難破“普惠”魔咒

財中社
04-01

  3月27日,鷹瞳科技(02251)發佈2024年財報,公司全年營收1.56億元,較2023年的2.04億元同比下降23.3%,創下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年度虧損從1.46億元擴大到2.65億元,同比增虧82%;歸母淨虧損從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到2.55億元,同比增虧92.75%。

圖片來源:鷹瞳科技2024年財報,下同

  業績滑坡困境

  鷹瞳科技爲當年的港股AI醫療第一股,專注於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爲慢性疾病及眼健康管理提供診療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但自其2021年上市以後,虧損狀況並未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有愈加擴大趨勢。

  2024年是鷹瞳科技2019年以來的連續第六年虧損,2019-2022年,其歸母淨虧損分別爲-8714萬元、-8006萬元、-1.43億元、-1.8億元。自2019年至今的累計歸母淨虧損已達8.78億元。

  從鷹瞳科技2024財報中可發現,其虧損擴大主要源自幾個核心原因。

  一是政策原因。國家藥監局2024年7月1日起,禁止銷售未獲第三類醫療器械認證的激光近視治療儀,導致公司計提商譽減值4320萬元。同時,並對受到藥監局通知影響的相關客戶未償還應收款計提2370萬元虧損撥備。

  二是成本。雖然銷售成本從2023年的7880萬元同比減少11.6%至2024年的6970萬元,但由於服務成本增加,疊加新產品生產初期的高成本,公司的毛利從2023年的1.25億元下降至2024年的8670萬元,毛利率也從2023年的61.4%下滑至2024年的55.4%。

  三是行政研發支出的倒掛。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1.017億元,較2022年巔峯期的1.26億元縮減20%;同期行政支出卻從2022年的0.72億元(調整前)增加55%至1.116億元。公司解釋爲"優化人才結構"與"離職補償金增加",但這一支出結構在AI醫療賽道顯得不太尋常。

  “普惠”醫療仍難普惠

  鷹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張大磊曾言,“在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的路上,鷹瞳Airdoc一直努力把它做到普惠,讓優質的健康服務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2024年,鷹瞳科技通過視網膜檢測AI輔助判斷的SaMD(醫療器械軟件)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共計服務了710萬病例,識別出3.56萬例重大陽性案例,活躍服務網點同比增長39%到7883個,檢測服務費也從2023年的22.6元/次同比下降29.7%至15.89元/次,實現營收1.12億元。

  2025年2月,鷹瞳Airdoc宣佈自研萬語醫療大模型升級並接入Deepseek-R1推理模型,推出AI管家“ikkie”。截至2024年底,其相關視覺訓練AI產品的家庭服務用戶達到1.7萬,到院服務用戶達到17.5萬,覆蓋全國800餘家醫院,幫助39.2萬名患者康復,實現營收1546萬元。

  2024年,其近視防控AI使用次數達402.5萬次,同比增長352.1%;近視防控AI產品服務用戶同比增長61.8%至2.3萬;實現營收2820萬元。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我國近視人羣超7億,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3.6%。在2.3萬與7億人羣的規模對比之下,產品服務人羣滲透率堪堪達到0.003%。鷹瞳科技若想真正實現“普惠醫療”,僅從B端入手恐怕遠遠不夠。

  面對“商業現實”的破局

  雖財務承壓,但鷹瞳科技的全球化佈局與技術創新取得突破。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1.0)獲歐盟、新加坡、南非等9國監管批准。

  2024年,鷹瞳科技海外收入達957萬元,佔總收入的6%。目前,鷹瞳科技重點佈局中東市場,已在沙特、阿聯酋等地獲批產品,預計2025年銷售額穩步增長。

  2024年,鷹瞳科技全年新增40項專利,累計專利達270項。基於PBM-LED(光生物調節LED)技術路線的無創光線近視治療儀,獲得國家藥監局器械認證,成爲國內首個獲此認證的同類產品。

  國內市場上,鷹瞳科技長沙製造基地年產能達10萬臺眼底相機;同時,鷹瞳科技預計推出便攜式眼底相機瞄準家庭市場,拓展C端服務,計劃2025年覆蓋3000家視光門店,服務5萬青少年患者。

  《2025-2030全球與中國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運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2023年全球AI醫療器械市場規模84億美元,2024年突破100億美元。預計2025年全球AI醫療器械市場規模127億美元,2033年將達到763.9億美元。

  在AI醫療的馬拉松賽道上,鷹瞳科技正面臨"普惠理想"與"商業現實"的雙重考驗。當Deepseek的技術紅利被行業均攤,當近視防控的藍海湧入更多競爭者,鷹瞳科技需要重新證明,醫療AI不僅要有溫度,更要有自我造血的生存能力。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