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策利好、技術突破疊加行業對AI的需求,多重因素正助推AI+工業互聯網成爲萬億級風口。
政策層面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動,“大模型”首次被寫入國家頂層設計,同時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八年提出“工業互聯網”,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並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截至目前,多省市已針對工業智能化轉型推出實施方案和補貼政策,如江蘇省針對工業企業“智改數轉”每年投入專項資金12億、廣東中山市針對認定爲數字化智能化示範工廠企業給予最高500萬激勵等,相關政策利好有望促進企業加速智能化轉型。
技術層面上,2025年已有多家科技巨頭和頂尖研究機構同步推出了新一代大模型,覆蓋通用智能、垂直領域、多模態交互及倫理安全等多個方向;5G毫秒級時延使雲端協同AI成爲可能,邊緣計算的普及、算力成本的下降也將催化AI多領域應用場景落地。
在此情形下,2025年將成爲AI與工業大模型的關鍵年,標誌着AI技術從“All in AI”的專注研發階段進入了“AI in All”的廣泛應用階段。
而隨着工業領域數智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和工業大模型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創新奇智作爲中國快速發展的企業級AI解決方案供應商和領先的“AI+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也將邁入紅利兌現期,迎來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一模一體兩翼”戰略確立 軟硬件全方位賦能工業製造
作爲市場罕見的專注“AI+製造”領域的科技公司,創新奇智目前已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模式與業務框架。
簡單來說,公司已確立了“一模一體兩翼”的技術戰略,即基於自研AInnoGC工業大模型與AI智能體開發平臺,構建出兼顧軟硬件兩方面的“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雙核業務體系。
作爲公司的核心技術支撐,AInnoGC工業大模型於2024年再度取得多項性能突破,在計算效率、模型精度及穩定性上實現顯著提升。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全新版本的AInno-75B大模型具備750億的參數規模,相比此前的AInno-15B參數提升至5倍,並新增了多模態處理能力,支持輸入文本、圖像、視頻、EEG(腦電波)以及工業場景中的特定模態。
在能力指標方面,創新奇智的AInnoGC工業大模型已獲得中國信通院可信AI工業評測的最高等級4+級;上榜23年12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的15個“中國AI大模型先進應用案例”榜單;在SuperCLUEC發佈的首箇中文原生的工業大模型測評基準SC-Industry中,AInno-15B排名僅次於GPT-4 Turbo和GPT-4,在國內工業領域大模型中榮登榜首。
此外,AInno -75B工業大模型已通過國家網信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和境內深度合成服務算法的雙備案,還獲得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頒發的“通用人工智能與工業融合AI大模型潛力服務商”認定,這表明公司的大模型已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應用價值,未來將加速推進商業化實踐。
“AI智能體”是一種可接受自然語言命令、可與場景互動並具有初步思維鏈的小程序。如果說基礎大模型是由海量知識庫組成的“大腦”,那麼AI智能體就是大腦與現實世界的交互層面,能夠通過感知、檢索、分析、推理、規劃、決策、執行等步驟充分利用大模型的知識儲備,像人類員工一樣進行陪伴和協作。
基於AInnoGC工業大模型技術平臺,創新奇智構建了面向工業領域的AI Agent智能體開發平臺,實現了AI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執行的重要轉變。據瞭解,創新奇智的AI智能體平臺支持可視化拖拽快速構建生成式AI應用,可將開發週期縮短60%以上,大大縮減AI應用的開發成本,且廣泛覆蓋設備運維、工藝優化、質量檢測等多個工業場景。
在2025年ICT行業趨勢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即將到來的2025年將是AI智能體與AI終端的元年;OpenAI CEO奧特曼則預計,2025 年首批 AI 智能體將“進軍”勞動力市場,切實改變公司的產出模式。
建立在AInnoGC工業大模型與AI Agent智能體開發平臺這“一模一體”的深厚根基上,創新奇智積極探索更多AI商業化應用實例,在軟硬件兩方面不斷賦能製造業數智化轉型,促進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兩翼”展翅高飛。
2024年,創新奇智加大對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構建了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業具身智能技術棧。具身智能是指將人工智能集成到機器人等物理實體中,賦予它們從環境中感知、學習並與環境動態互動的能力,具身智能機器人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載體。
據瞭解,創新奇智升級後的ChatRobot採用多模態、端到端的VLA(視覺-語言-動作)策略模型,具備了“感知-理解-規劃-決策”閉環能力,大幅提升了機器人操作的任務泛化性和交互友好性。
而在AI工業軟件方面,此前公司已推出了生成式輔助工業設計應用ChatCAD,支持以語言交互的方式生成機械、電氣設計,通過簡單的自然語言輸入就能得到複雜的工業設計模型;目前公司更進一步探索圖像輸入生成CAD技術(Image-to-CAD)的實現路徑,僅僅通過靜態圖片就能夠自動生成CAD模型,且生成模型兼容多種主流CAD格式。
考慮到現代工業設計和製造與CAD技術處處緊密相關,該應用將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
進一步聚焦高毛利核心業務 財務健康度顯著改善
在戰略層面進一步深化的同時,創新奇智的基本面亦是亮點紛呈。縱觀公司的24年財報,不僅營收保持穩健增長,多項財務指標也出現明顯改善,經營質量穩步提升。
具體而言,集團全年營收12.22億,經調整淨虧損同比收窄23.9%至1.17億;由於進一步聚焦高毛利的高質量業務,毛利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34.6%;全年公司製造業營收佔比首次突破80%,持續鞏固“AI+製造”的差異化市場優勢。
得益於公司在經營理念上做出重要調整,將經營現金流的優先級置於首位,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80.1%,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2.05億元;賬齡結構顯著優化,貿易應收賬款及票據淨值同比減少28.8%,賬齡3個月及以上的佔比低於五成。
截至目前,公司的財務健康度處於自成立以來的最好狀況,展現出精細化管理策略的卓有成效。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圍繞AI和工業大模型累計申請專利1365件,其中發明專利1118件;確權專利605件,其中發明專利383件。強勁的研發能力也推動公司客戶總數從去年同期的397家上漲至521家。
通過業務結構和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升級,創新奇智既增強了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又以充裕的現金流爲後續研發創新的不斷投入提供了充足保障。
專注垂直領域厚積薄發 “AI+製造”商業化變現提速
展望後市,創新奇智正不斷拓寬AI在製造業各個環節的應用邊界,密集商業化應用落地有望推動技術紅利加速釋放,爲業績貢獻更多增量。
通過AI智能體賦能工業軟件,2024年創新奇智瞄準工業製造中的傳統痛點,推出多項細分領域落地應用,如營銷端的智能銷售知識助手、管理運營端的智慧辦公助手、產品研發端的智能配方工藝分析優化、生產製造端的智能設備運維助手等,全方位賦能工業製造產業鏈;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公司積極探索物流場景的落地應用,通過引入大模型技術優化場內物流機器人的運維效率,顯著減少了作業阻塞時間,提高了調度系統的響應速度與準確性。
如公司旗下子公司賽迪奇智自主研發的“iSmartBGSU橋式抓鬥卸船機智能作業系統”,融合高精度定位、智能感知、數字孿生、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橋式抓鬥卸船機智能化作業;
又如公司研發的iSmartLoco無人機車駕駛系統已在南方某原料碼頭實現落地部署,其核心搭載的高精度控制系統可智能匹配機車載重(80-1500噸)、運行場景(室內/外)與氣候條件,在牽引超千噸載重時仍可保持5-10cm級別定位精度,創造性地實現了“全流程無人駕駛閉環”。
而在公司的傳統優勢領域工業視覺,公司取得更多技術突破,通過巧妙實現AInnoGC大模型技術與傳統的MMOC小模型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應用場景從單一的質檢場景和視頻安全擴展到了模型生產、模型管理、模型性能判定、質檢應用構建、質檢結果智能分析的全流程,爲行業頭部客戶提供集成度高、性能卓越的智能質檢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
進入2025年,AInnoGC工業大模型再次進行技術升級,完成了DeepSeek-R1蒸餾AInno-75B技術適配。本次升級後AInno-75B的推理能力顯著提升,同時保留了對工業知識深入理解和低成本私有化部署的優勢,能夠在更廣泛的工業環境中實現部署應用。
小結
浙商證券指出,我國工業大模型應用正在從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單一環節向垂直行業多場景覆蓋拓展,未來有望形成知識智能、業務智能、具身智能、體系智能等產品形態,重塑研發、生產、管理、服務、設備等生產製造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推動製造業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階段。
經過多年持續深耕AI+製造業,創新奇智在垂類大模型領域已開拓出廣闊的應用場景,其AInnoGC工業大模型的應用已覆蓋了汽車裝備、面板半導體、鋼鐵冶金、能源電力、食品飲料&新材料、智造實訓等諸多領域,持續增長動能充足。
在政策利好與市場景氣度高增的雙重驅動下,AI浪潮正推動創新奇智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公司二級市場被顯著低估的當下,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