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一早,景東茶倉茶葉公司門前,渾厚悠長的牛角號聲迴盪山間。地面上,滿是青翠的松針——在彝族文化中,它象徵着長壽、堅韌與吉祥,與吹奏牛角號一起,象徵迎接貴賓的最高禮遇。
而今天,他們迎接的貴客,正是剛剛卸下“首富”光環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
8點30分不到,鍾睒睒一行抵達茶廠。身着彝族民族服飾的男女老少齊聲唱着迎賓調,拉起寫有“感謝農夫山泉捐贈製茶廠”的橫幅,夾道相迎。
沒錯,這一次,農夫山泉把“善”的種子撒向了雲南。
不過,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捐贈,它更像是一場關於中國茶葉產業的變革。通過捐建茶廠、提供設備和技術培訓,農夫山泉試圖建立標準化、工業化的中國茶葉體系,提升中國茶葉的產業化水平和國際化競爭力。這不僅有助於提高當地茶農收入,還能讓農夫山泉從源頭掌控優質原料,帶領自身茶產品向上發展。
1
一年四顧雲南背後
鍾睒睒看到了中國茶葉的困境
在這次雲南之行的媒體見面會上,鍾睒睒透露,一般的水源地,他只去一次,而從去年5月至今,他一共來了雲南四次。
爲何要爲雲南破例?因爲這裏的茶葉存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但又常年陷入“低價”“低質”的困局中。
茶葉喜陰,而云南地處低緯度高原,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同時,這裏原生古茶樹資源豐富,病蟲害較少,相較於其他茶葉主產區,化學農殘風險更低。用鍾睒睒的話來說,“其他地方的茶不是自己長出來的,而云南的茶是自己長出來的”。
然而,令所有人大喫一驚的是,當地茶農採摘的春茶茶青只賣幾塊錢一斤,甚至不夠支付採茶的人工費,甚至仍然以作坊式生產爲主,工廠老舊,設備落後,質量標準也不統一,常常遭到黃麴黴素等安全質疑。
所以在鍾睒睒看來,雲南的茶葉,特別需要外來的市場信息。他說,”浙江如果沒有陸羽,就不會有龍井。雲南就是缺了一個像陸羽這樣的人。"
爲了幫助雲南茶葉脫困,去年以來,農夫山泉捐贈了5家現代化茶葉初制廠,每一家的面積不低於2000平方米,5家總投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其中,景東縣的作爲首家投產運營的初制廠,成爲當地茶行業的一個“樣板間”。
這座初制廠配備了國內最高標準的生產線,實現了從“鮮葉進料-殺青-冷卻-回潮-揉捻-烘乾-勻堆-打包”全流程茶葉不落地作業。據農夫山泉茶葉生產管理部技術員張凱棋介紹,在相同產量下,傳統茶廠需20多人作業,而這套工業化生產線只需要8個人即可完成,茶葉品質合格率也從52%躍升至90%以上。
農夫山泉此舉對於當地來說意義重大。
首先在原料端,農夫山泉提高了收購價格。當地茶農報價8元/斤,農夫山泉則給到了10元/斤。過去,茶農往往丟棄夏秋茶,而農夫山泉發現,當地的夏秋茶品質甚至不遜於浙江春茶。由此,茶農從僅售春茶轉變爲全年銷售春、夏、秋三季茶葉,收入翻倍。
一位當地茶廠老闆表示,以前他的夏秋茶僅能賣到2.8元/斤,而農夫山泉的收購價提高至4元/斤,這1.2元的漲幅,使他一個茶廠就能讓農民增收400多萬元。
其次,提高了當地茶葉品質。農夫山泉並未設置“包銷”條款,農民可自由選擇買家,形成良性市場競爭。但是,要想以高價賣給農夫山泉,必須嚴格按照其標準生產。
2024年,雲南南澗茶廠在農夫山泉的特定標準要求下,簽訂了60萬公斤幹茶的收購訂單。南澗茶廠負責人周紅海表示,“農夫山泉對茶葉的要求極爲嚴苛。每一批加工出的幹茶,每天乃至每個小時都要進行茶湯留樣品嚐,不光基地管理員會過來,農夫山泉的品控和研發人員也要親自品評,最終的抽樣還需送往農夫山泉總部接受100多項農殘檢測。一旦發現茶葉使用了農藥,合作將立即終止。”
除了幫助農民增收,農夫山泉推動茶葉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更深遠意義在於帶動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
以此次捐贈所在地景東縣爲例,當地茶園面積達28萬畝,但人均年收入只有一萬三四。農夫山泉收購秋茶後,茶農收入提高,消費能力隨之增強,直接帶動了區域消費市場的活躍。以瀾滄江的一家啤酒廠爲例,去年因茶農收入增長,其銷量竟翻了一番。
這一連鎖反應,正是農夫山泉“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理念的生動詮釋,也展現出產業升級帶來的撬動效應。
2
一年爆賣167億
農夫山泉的茶飲還要向上“卷”
商業文明的核心是互助,農夫山泉在幫助農民的同時,也是自己受益。
當前,中國瓶裝茶飲市場競爭激烈,主要由農夫山泉、統一、康師傅等品牌主導。其中,農夫山泉不僅是較早佈局原味茶飲的品牌之一,更是最先深入茶葉產區,推動茶葉供應鏈革新的企業。通過源頭把控品質、推動標準化建設,農夫山泉持續爲東方樹葉賦能。在無糖茶市場日益增長的趨勢下,行業格局勢必向頭部品牌集中,而具備供應鏈優勢的領先者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領先地位。
根據中信證券等研究機構測算,東方樹葉2024年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到70%,穩居行業第一,未來甚至可能成爲接近200億元的大單品。
年報顯示,以東方樹葉、茶π爲核心的茶飲料板塊,在2024年爆賣了167.45億元,成爲農夫山泉新的增長驅動力。農夫山泉“水+茶”的雙引擎戰略,成效顯現。
據農夫山泉茶葉基地管理部的毛鵬飛介紹,以前農夫山泉靠其他的供應商供應原料,而近兩年農夫山泉直接介入了茶葉原料端,以工業化的手段標準化生產,不僅保證產品品質穩定,還能降低採購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
2022年9月,農夫山區啓動黃山基地項目,一年後再將30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現代化研發中心落戶黃山,就地取材產自安徽的太平猴魁、黃山毛峯、祁門紅茶,上新具有安徽地域特色、融入徽州茶文化的茶飲料產品。
截至目前,農夫山泉已經在雲南、四川、貴州、安徽、福建、湖北、浙江、湖南茶葉產區設立茶產業團隊,並且已經成立了杭州、廣西成立雅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茶葉製品生產、初級農產品收購以及發酵過程優化技術研發等。
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農夫山泉“向上卷”的表現。鍾睒睒也認爲,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應與更強的對手競爭,而非向下競爭。向上競爭與向下競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競爭態勢。
他表示,無糖茶市場競爭的加劇,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爲只有一個品牌的話,市場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力量。大家一起參與無糖茶領域的競爭,才能推動行業發展。沒有比較,就沒有進步;競爭必然帶來更多機會。重要的是,每個品牌都應專注於提升自身實力。雖然競爭激烈,必然會有一些品牌在過程中退出,但這是市場的自然規律。
全球商業史上有許多巨頭間的“向上競爭”案例。比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長期競爭,促使雙方不斷創新,並推動全球碳酸飲料市場發展;阿里巴巴與京東的競爭,促進了物流、支付、供應鏈等產業的升級,也推動了電商行業的多元化和服務體系完善。
農夫山泉的雲南茶佈局亦是如此,不僅推動了自身產品的創新和品質提升,還激發了整個茶飲行業的升級。周紅海就提到,與農夫山泉合作後,其他茶飲品牌,包括奶茶品牌,都紛紛找到了他們。既然他們的茶能滿足農夫山泉的要求,那麼其他品牌的需求更不在話下。
由此可見,這種競爭態勢已經爲行業帶來了向上發展的積極影響。
3
結語
2024年業績公告中,農夫山泉首次提及其國際化戰略。這意味着,雲南茶產業的標準化不僅是農夫山泉邁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更標誌着其從本土龍頭逐步轉型爲全球頂尖消費品牌的戰略佈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