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造紙龍頭企業晨鳴紙業(000488.SZ;01812.HK)深陷鉅虧漩渦,一紙“非標”審計報告揭開其債務狀況。
近日,晨鳴紙業發佈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爲227.29億元,同比下降14.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74.11億元,2023年同期淨虧損12.81億元。
由於停機檢修已滿3個月,晨鳴紙業未能大面積復工復產,公司A股、B股於今年2月被深交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同月被調出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
更麻煩的還有債務問題。2024年來,晨鳴紙業面臨階段性面臨流動資金緊張局面,致使公司及個別子公司出現債務逾期情況。部分債權人已就相關債務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即便公司作爲南粵銀行第二大股東,也被該銀行起訴。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晨鳴紙業總負債約506.74億元,流動負債合計438.42億元,而公司不受限制的貨幣資金僅不到2億元。
晨鳴紙業從山東一家縣辦小廠起步,一路擴張成爲國內造紙行業龍頭,曾被市場譽爲“紙茅”,還跨界金融、地產等領域,如今深陷債務危機,跨界金融後遺症也持續顯現,其自救之路困難重重。
晨鳴紙業董事長鬍長青在年報中稱,爲扭轉局面,公司全力以赴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快銀團新增授信落地、盤活處置現有資產、對接引入戰略投資。
對於復工復產、債務化解、處置非主業資產、高管薪酬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近日致函晨鳴紙業,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兩年虧掉86億元
短短兩年間,晨鳴紙業虧掉了86億元。
晨鳴紙業上市20餘年,曾長期保持盈利,業績拐點發生在2022年,受制於市場需求疲軟及生產成本高企等因素,公司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歸母淨利潤下滑84.81%至潤3.17億元。2023年和2024年,公司分別虧損12.81億元、74.11億元。僅2024年第四季度就虧損了67億元。
胡長青在年報中稱,報告期內,造紙行業受新增產能集中投放影響,市場短期供需矛盾凸顯,公司主要紙品價格承壓下行,尤其是白卡紙價格受供需失衡影響出現大幅下滑,導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續走弱,並出現虧損。
造紙行業是一個典型的週期性行業。民生證券研報數據顯示,造紙業在2021年至2023年經歷產能大幅擴張期。
大規模擴張下,造紙行業出現供應過剩,紙品價格承壓下行。晨鳴紙業的主營業務持續出現下滑,2024年,公司機制紙業務實現營收201.8億元,同比下降15.54%,毛利率僅爲1.53%,同比下降6.23%。其中,白卡紙實現營收45.53億元,同比下降16.88%,毛利率爲-12.91%。
爲減少虧損,去年11月份以來,晨鳴紙業對部分生產基地進行限產、停產,佔總產能的71.7%。中金公司認爲,此次是過去多輪週期底部中最大規模的停產事件。
停產之後,晨鳴紙業對機器設備的檢修維護,這也導致產能發揮不理想,產銷量同比下滑,公司對部分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爲1.93億元。
在造紙行業的週期性波動中,各造紙企業的發展狀況呈現分化態勢,多數上市造紙企業仍實現了盈利。2024年,民豐特紙淨利潤同比增長54%;太陽紙業營收和淨利潤實現小幅增長,淨利潤達31.26億元;陽光紙業股東應占利潤2.8億元,同比下降28.8%。
一位造紙行業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各家造紙廠主營業務、細分領域不相同,如特種紙市場盈利較好,但白卡紙虧損嚴重,而有的企業出現持續虧損,更與其長期以來內部管理、多元化發展、運營成本等因素有關。
如今,晨鳴紙業尚未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截至2024年年報披露日,晨鳴紙業黃岡晨鳴、江西晨鳴和壽光晨鳴部分生產線已陸續復工復產。
胡長青說,公司制定恢復生產計劃方案,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對接,爭取以最短時間實現復工復產。
從造紙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晨鳴紙業主業仍面臨較大挑戰。
卓創資訊分析師孔祥芬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隨着產能持續釋放,供需不匹配仍會制約市場發展,造紙企業仍面臨較大挑戰。從白卡紙來看,各大造紙廠前幾年加碼佈局相關產線,如果沒有明確退出,產能持續釋放的話,預計供應過剩的問題在未來幾年都不會有明顯好轉。
“在產能週期下,越來越考驗造紙廠的穩價能力,未來廠家會愈加註重成本管控,並進行差異化轉型,增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孔祥芬說。
跨界金融後遺症顯現
晨鳴紙業鉅額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金融業務,2024年公司對部分經營不善的融資租賃客戶提高了壞賬準備計提比例。
晨鳴紙業從2013年正式跨界金融,同年11月籌建財務公司獲原銀監會批准,並於2014年開業運營。同樣是在2014年,山東晨鳴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晨鳴租賃”)成立,晨鳴紙業成爲造紙行業內第一家擁有財務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的產融結合企業。
晨鳴紙業原董事長陳洪國曾在早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跨界沒有那麼可怕,爲什麼不敢?難道我們天生就是乾造紙的嗎?既然能把造紙這個產業做好,也能把其他產業做好,其實打法都差不多。”
陳洪國自2001年開始擔任晨鳴紙業董事長,直至2024年11月才辭職,掌舵公司23年,帶領公司開啓多元化,涉足金融、地產等領域。
晨鳴紙業在2014年年報中稱,財務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的開業,使公司獲得了一條全新的多元化發展之路。
在多元化發展下,晨鳴紙業一度斥重金髮展融資租賃業務。2014年,晨鳴租賃註冊資本從3億元逐步增資至27億元;2015年1月又增資至40.72億元;2015年3月,晨鳴紙業公告稱,擬用自有資金進行分期增資50億元;2016年,晨鳴紙業公告稱,擬使用募集資金33億元增資。
2014年,晨鳴租賃還參股上海利得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之後,晨鳴租賃相繼在青島、北京、上海等地投資設立融資租賃公司。
隨後的數年間,融資租賃業務異軍突起,迅速躋身爲晨鳴紙業的重要利潤支柱。根據財報數據及券商估算,2014年-2017年,晨鳴租賃實現淨利潤分別約爲8408.34萬、6.19億元、9.19億元、8.76億元,毛利率一度高達88%。其中在2015和2016年,佔晨鳴紙業淨利潤約一半。
直至2018年,晨鳴紙業金融業務開始“踩剎車”,晨鳴租賃改變總體經營策略,持續壓縮融資租賃業務規模;2019年租賃業務規模持續壓縮,全年實現淨回收59億元,融資租賃規模降136億元。
晨鳴紙業跨界融資租賃業務的風險逐漸暴露,並拖累業績。2019年—2024年,晨鳴紙業融資租賃款壞賬損失分別爲5.24億元、6.5億元、2.39億元、1.02億元、1.76億元、14.68億元。
圖源:晨鳴紙業2024年年報
截至2024年末,晨鳴租賃投放餘額降至44.67億元,其中,逾期金額14.32億元(本金12.19億元),已計提撥備6.68億元,撥備覆蓋率46.65%,且已通過訴訟查封部分資產。
晨鳴紙業還曾跨界保理、期貨等,2017年成立了山東晨鳴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廣州晨鳴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保理業務風險也逐漸顯現,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期末,晨鳴紙業應收保理款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爲9.13億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晨鳴紙業應收融資租賃款、應收保理款和應收債權轉讓款賬面餘額合計88.99億元,計提減值準備46億元,賬面價值42.98億元。這也是財報的關鍵審計事項。
從非主營業務來看,晨鳴紙業2024年投資收益虧損7.67億元,主要是報告期內確認的對外投資收益和分紅以及處置股權、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產生的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92億元,主要是渤海銀行股票、林木資產及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波動。
圖源:晨鳴紙業2024年年報
晨鳴紙業還跨界房地產領域,2024年對部分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減值準備1.02億元。
2024年,晨鳴紙業加大非主業資產的處置力度,繼續壓縮融資租賃業務規模,並註銷了廣州晨鳴保理有限公司;今年2月,晨鳴財務公司獲批解散。
至於晨鳴紙業後續如何處置金融、地產等領域資產,仍待觀察。
438億短期債務壓頂
晨鳴紙業還面臨着嚴峻的債務問題。
2024年,受部分金融機構壓縮貸款規模影響,晨鳴紙業階段性面臨流動資金緊張局面,致使公司及個別子公司出現債務逾期情況。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晨鳴紙業總負債約506.74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 79.79%,流動比率爲 0.36。公司流動負債合計438.42億元,其中短期借款爲267.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5.78億元;公司貨幣資金爲59.1億元,其中57.28億元受限。2024年,公司財務費用高達19.68億元。
圖源:晨鳴紙業2024年年報
另外,截至2025年3月31日,晨鳴紙業及子公司累計新增債務逾期16.56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歸母淨資產的18.09%。
債務壓頂下,晨鳴紙業訴訟纏身。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部分債權人已就相關債務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法院已裁定凍結晨鳴紙業及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及資產。
2024年年報顯示,晨鳴紙業未決訴訟仲裁涉及的標的額合計24.92億元。即便晨鳴紙業作爲南粵銀行第二大股東,因未能及時償還借款也被南粵銀行起訴,涉及金額爲4.2億元,案件處於一審審理中。
2月28日,晨鳴紙業公告稱,自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2月27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因債務逾期、合同履行糾紛等原因,累計新增發生訴訟案件共計63 件,涉案金額合計爲人民幣20.17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2.09%。其中,金融機構因融資合同糾紛起訴晨鳴紙業的案件數量達14件,涉案金額約爲18.16億元。
晨鳴紙業表示,金融機構已成立省級債權人委員會,約定維持存量授信穩定,對到期業務應續盡續,不抽貸、不壓貸,並給予展期、降息、延長結息週期等支持,減輕了公司經營負擔。 公司正努力籌措流動資金,加大非主業資產的處置力度,提高資產處置效率;加大欠款追繳力度,努力增加企業流動性。
告別“家族式管理”
即便上市公司鉅額虧損、債務壓頂,晨鳴紙業高管們依舊拿着較高的薪酬。
2024年年報顯示,晨鳴紙業報告期內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達1622.15萬元,年薪超150萬的有4人,原董事長陳洪國年薪207.47萬元,現任董事長鬍長青年薪174萬元,副董事長李興春年薪201萬元,總經理李偉先年薪167.06萬元。
實際上,晨鳴紙業高管薪酬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24年已有所下降。wind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陳洪國年薪分別499萬元、359.99萬元、317.42萬元;李興春年薪分別爲480萬元、480萬元、420萬元;胡長青年薪爲350萬元、224.65萬元201.25萬元。
晨鳴紙業的股權結構較分散,其控股股東爲晨鳴控股,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公司27.87%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爲山東壽光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下稱“壽光國資”)。
2015年,晨鳴控股公告將減少公司現有註冊資本,減資完成後,壽光國資委通過金鑫投資持有晨鳴控股45.21%股權,壽光銳豐投資持有36.14%股權,壽光恆聯投資持有18.65%股權(後兩者爲晨鳴紙業管理層和員工持股投資成立公司)。其中,陳洪國及其配偶李雪芹持有壽光恆聯投資76.79%股權。
“至此,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管理層實際控制上市公司。”國信證券當時在研報中指出。
晨鳴控股這樣的股權結構一直保持到現在。而近6年來,陳洪國個人還是晨鳴紙業前十大股東。
在這樣的股權結構下,作爲一家地方國有控股企業,晨鳴紙業長期存在“家族式管理”的痕跡,也備受市場關注。
晨鳴紙業的前身是原壽光縣政府造紙廠,一度發展虧損,1987年,原壽光縣臺頭鎮副鎮長陳永興成爲壽光造紙廠廠長,帶領公司扭虧爲盈;1993年企業改制後,他出任晨鳴紙業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帶領公司2000年A股上市,於2001年卸任,其子陳洪國出任晨鳴紙業董事長。
1965年出生的陳洪國,1988年進入壽光造紙廠,歷任造紙廠車間主任,晨鳴紙業造紙分廠廠長、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從35歲就開始擔任晨鳴紙業董事長,其間一度兼任公司總經理,2023年辭去總經理一職,逐步“放權”。
2024年11月,在晨鳴紙業陷入債務危機、鉅虧之後,陳洪國辭去董事長等職務;同日,其妻子李雪芹因到齡退休,申請辭去副總經理職務,兩人辭職後,將不在公司任職。目前,李雪芹的弟弟李峯仍在晨鳴紙業擔任董事兼副總經理。
晨鳴紙業表示,陳洪國擔任董事長期間,勤勉盡責,帶領公司率先戰略佈局漿紙一體化戰略,打造了規模優勢、產業佈局優勢、環保治理優勢、品牌優勢等,不斷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
2024年四季度,陳洪國也減持600萬晨鳴紙業股票。截至2024年末,他持有公司1908萬股,持股比例爲0.65%。
審計機構在出具非標準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指出,晨鳴紙業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管理層對風險評估或風險意識不足,在公司出現風險時缺乏有效、穩健的應對措施,導致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陳洪國辭職後,晨鳴控股及晨鳴紙業均換帥。曾在晨鳴紙業任高管,後創立陽光紙業的王東興迴歸,2024年11月出任晨鳴控股董事長;晨鳴紙業副董事長鬍長青升任董事長。
胡長青上任董事長不久,提出“新晨鳴、新出發”理念,這不僅僅是一次企業管理變革的宣言,更是一種理念的重構、一種文化的重建、一種格局的再造。
“全力以赴對接引入戰略投資,主動對接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多渠道籌措恢復生產所需運營資金,助力公司儘快實現正常生產經營。”胡長青在年報中說。
只不過,審計機構指出,晨鳴紙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化解債務和復工復產的進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管理層未能充分披露消除上述持續經營能力重大不確定性的切實措施,對於管理層基於未來正常經營判斷所確認的2024 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累計餘額 17.91億元,無法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用以判斷是否具備企業會計準則所規定的確認條件。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