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下場回應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智駕當直面階段性不足

藍鯨財經
04-02

文/ 數讀社 Jade Roche

3月29日發生的嚴重交通事故,最終在4月1日徹底發酵。

日前,網絡上流傳出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後爆燃致人員傷亡事件,4月1日,小米汽車、雷軍先後對此做出了回應。

雷軍表示,事故還在調查,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還沒有辦法回答。他同時表示,“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

三人遭遇不幸,雷軍:“小米不會迴避”

對於這起悲劇,雷軍在4月1日晚間終於做出回應。

其表示,“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雷軍稱,由於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他同時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雷軍的這份聲明並非“致歉”,而更多是回應和表態。

這起事件發生在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

有自稱系車乘人員家屬的網友表示,“3月29日晚車輛撞擊護欄導致車門鎖死,電池爆燃,車上三人活活燒沒了。”

這起事件最終在3月31日晚間開始在網絡上流傳開來。4月1日,南方都市報對此事件進行報道,事件最終發酵。

首次回應被指公關套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軍之前,小米曾做出過回應。

據南都報道,遇難者父親羅先生表示,“我女兒和她的同學被活活燒死,第三位女孩被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我在殯儀館見到女兒的遺體已經碳化了。”

小米方面,小米汽車客服人員表示,“目前公司已經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趕赴現場,會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屬對事故進行詳細的還原調查。”

不過,對於小米專門工作小組,遇難者父親羅先生稱,“小米汽車所謂成立的工作小組直到現在都沒有跟我們接觸過,一直在冷處理。目前我們得不到任何的進展。交警部門說要固定證據,在事故調查完整之前,不方便對外公佈。”

事故車輛車主則表示,“距離事故發生已經是第4天了,小米沒有主動聯繫過我們,客服部對家屬以及對外的說辭與實際不一樣。”

相關報道引發了大衆對於小米的態度的不滿。隨後小米做出回應,詳細羅列了時間線。

小米表示,據初步瞭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爲97km/h。

事故發生後,小米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繫,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

對於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小米表示:“專項組也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與事故受難者家屬取得聯繫,全力協助善後事宜,並提供支持與幫助。”

小米隨後公佈了事故發生前後時間線。

不過,這份聲明隨後遭遇廣泛指責。

關鍵質疑點包括三個:第一,將事故發生前16分鐘的“輕度分心報警”放入時間線,被質疑將事故責任引導至受害人身上。

第二,從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到人駕狀態,前後時間只有1秒鐘,缺少反應時間。

第三,小米隻字不提“爆燃”、三人殞命等字眼,被指逃避責任,漠視生命。

4月1日晚間,網友紛紛要求雷軍出面回應。而最終雷軍終於發佈微博進行了表態。

這起事件是小米SU7上市以來,最爲嚴重的一起碰撞爆燃事故。

今年2月26日,雷軍發佈微博表示,Xiaomi HAD端到端全場景智駕正式發佈,已開啓全量推送。小米su7 ultra出廠即搭載。

所謂“端到端”,即是指系統從最初的外部環境信息捕捉,到最終的車輛控制指令輸出,都由一個整體化的軟件和硬件平臺協同完成,無需中間繁瑣的模塊拆分,從而大幅降低了信息傳遞的延遲和誤差。

小米表示,只需上車、開啓導航、掛入D擋,再按下智駕鍵,車輛即可自動完成路邊啓動、ETC或閘機通行、環島駕駛等多種駕駛場景的無縫銜接。無論是在城市道路、快速路,還是高速公路、封閉園區和停車場,小米承諾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都能夠提供穩定、流暢的行駛體驗。

不過,小米智駕似乎並沒有宣傳的那般讓人放心。

有媒體統計,超70位小米SU7標準版車主在11月14日中午至11月15日凌晨因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導致車輛泊車過程中發生剮蹭和碰撞,甚至還有車主發生撞車事件。這70多事故發生在全國多個城市。

另外,小米Su7發佈之初,有媒體報道,小米車主在高速公路上開啓自動駕駛NOA功能時,車輛未能及時做出反應而追尾前車特斯拉。最終小米汽車售後表示,由於缺少行車記錄,其無法準確判斷事故原因。

如今,這起悲劇似乎是此前問題的集中爆發。對小米接下來的產品可能產生不小的影響。

3月交付量超2.9萬

從發佈至今,小米Su7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小米SU7是中國造車史上,最快交付突破10萬輛的新勢力。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小米SU7的單月銷量更是來到了2.9萬輛。

按照計劃,小米新款SUV——YU7將在本月舉行,預計6月份上市交付。此外,小米增程SUV也預計將於‌2025年四季度‌亮相‌。在這起事件之前,保守預期小米的單月交付量將直接拉昇到5萬輛以上。

目前,汽車業務已經成爲小米最大的亮點。

3月18日,小米發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公告。

財報顯示,小米全年總收入達人民幣 3659 億元,同比增長 35%,創歷史新高;經調整淨利潤 272 億元,同比增幅 41.3%,同樣刷新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度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 1090 億元,同比增長 48.8%,單季經調整淨利潤 83 億元,同比增長 69.4%。

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是本次財報的最大亮點。 2024年全年汽車業務收入321億元。其中 SU7 系列交付量達 13.6854 萬輛。儘管該分部仍處於投入期,全年經調整淨虧損 62 億元,但第四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20.4%,環比改善明顯。

小米集團表示:“2024年,Xiaomi SU7系列交付量達136854輛。同時我們將擴充產能,保障交付,全力衝刺2025年小米汽車交付35萬臺的目標。”

小米汽車的快速發展,爲集團帶來了新的增長引擎,也預示着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加速落地。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這起事件對小米的品牌形象註定會帶來負面影響,能否妥善處理變得至關重要。

籌資425億港元研發擴產

當前,小米正在進入關鍵的“決戰”階段。

當前小米汽車訂單迅速積累,交付週期拉長,需要解決產能瓶頸,縮短交付週期,滿足用戶需求。

小米集團高管在電話會上明確表示,公司正推進所有產品品類向高端化邁進,例如力求手機要突破6000元以上的價格區間。此外,小米集團計劃持續加大硬核技術創新尤其是AI領域的投入。在渠道方面,計劃國內外門店大規模拓展。

支持這些戰略,小米需要更大的資金支持。

3月31日,小米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配售及認購股份事項已完成,合計8億股股份的配售價格爲53.25港元/股,募資淨額約爲425億港元。擬用於加速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一般公司用途。

小米配售前一天的收盤價爲57港元,自宣佈配售以來,小米股價持續走低,截至3月31日收盤,小米股價爲49.2港元,較57港元的價格已下跌15.9%。參與配售的機構也已浮虧7.2%。有不少投資者吐槽,小米股價上漲時配售,完全是把投資者當中“韭菜”割。

不過,這並不是小米一家的做法,比亞迪、小米、蔚來都接連進行配售,在當前競爭的關鍵階段,需要爲戰略增加更多的底氣。

據媒體報道,此前,客戶下單小米Su7正在變得更加謹慎,北京某小米體驗店銷售透露,3月退訂率高達18%,意向客戶最常問的問題是:“智駕系統安全嗎?”這起悲劇事件更加重了車主的不安,現階段,智駕仍然需要直面階段性的不足,減少誇大宣傳並重視每一位車主的人身安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