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國際金融報
小米SU7碰撞燃燒後導致三人去世的事件仍在發酵,大衆對於電池、智駕、車門等問題的討論甚囂塵上。
4月2日,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由於事故還在調查,小米目前還未接觸到事故車輛,對於起火原因、車門能否打開等問題目前無法得到準確回覆。
根據小米所提供的事故前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碰撞時車速達到97km/h。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小米碰撞燃燒事件中,車輛行駛速度過快,換做其他車輛在該速度下碰撞導致起火的可能性也會很大。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受到嚴重撞擊後,電芯變形擠壓容易導致車輛起火,特別是鋰電池在燃燒時內部反應劇烈,電解液會產生大量熱量,並分解釋放氧氣,因而存在爆炸風險。
此次事件也讓新能源車的電池安全問題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孫婉秋 攝
事故中的小米SU7共有三個版本:標準版、Pro版以及Max版。其中Pro版搭載寧德時代94.3kWh磷酸鐵鋰神行電池,Max版搭載寧德時代101Kwh的三元鋰電池。
事故車則爲標準版,該版本自2024年6月起採用雙供應商體系,由比亞迪(弗迪電池)、寧德時代分別供貨,配備73.6kWh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記者向小米客服求證得知,在實際裝配時“兩種電池混裝,隨機安裝,車主在購車時不能選擇”。
上述三個版本均採用CTB一體化電池技術,該技術能提升車輛的空間利用率、結構強度和續航表現。但標準版在電池安全配置上與其他版本存在差異,沒有配備電芯倒置技術。
電芯倒置技術是指將電池中的電芯反向安裝,即電芯的正極朝下,負極朝上,同時將泄壓閥也進行倒置。電芯倒置技術在極端情況下,可快速向下釋放能量,儘可能保證乘員艙安全,因而標準版也被認爲在電池安全方面可能相對較弱。
記者瞭解到,比亞迪和小米汽車的合作並非整裝供應,而是提供電芯,小米自行組裝電池包pack。記者向寧德時代方面詢問其合作模式時,相關人員並未回覆,僅反問了解這一情況的目的是什麼。
孫婉秋 攝
4月2日上午,寧德時代方面在互動易平臺回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3月29日發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車“不是我們的電池”。
由於小米方面表示還未接觸到事故車,加之電池是隨機安裝,寧德時代如何確定電池歸屬?記者就此再次向寧德時代方面求證,相關人員拒絕回覆。
有電池行業從業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電池溫度超過正常工作範圍的上限,或者電壓、電流出現異常波動超出允許範圍時,BMS(電池管理系統)會判定電池出現異常情況並將電池的狀態數據和故障信息傳輸給車輛的中央控制系統,至於此次事故中的信息反饋,上述從業者表示,要看BMS屬於電池供應商還是主車廠。
根據2020年工信部標準,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在熱失控後應至少有5分鐘的不起火不爆炸時間,爲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即所謂的“黃金5分鐘逃生時間”。
事故過去3天后,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4月1日晚間以微博的形式首次對事件給出回應。
雷軍稱,小米汽車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並於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並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由於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吳迪 攝
雷軍回應後第二天,《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遇難者之一——羅某的家屬,其父親表示截至4月2日中午小米方面仍未和其聯繫,他希望小米能夠說到做到,能給遇難者家屬們一個說法。
受此事件影響,昨日小米股價下挫,今日開盤後繼續走低,盤中一度跌逾4%,4月2日小米集團報收44.55港元,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9%,總市值縮水1100多億港元。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