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預審IPO)
文/瑞財經 李姍姍
在夏佐全的正軒投資官網頁面,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諾優達”)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該網站顯示,正軒投資是一家致力於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投資機構,先後在先進製造、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新能源等領域投資40餘家企業,平均投資回報超過10倍,旗下管理的資產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安諾優達也是夏佐全的“囊中物”之一。作爲比亞迪聯合創始人,安諾優達是夏佐全跨界基因科技領域的一次嘗試,也是他首個實際控股的IPO項目。
雖有夏佐全坐鎮,但安諾優達的創始團隊卻在公司成立不久後悄然解散。不過,這些創始成員仍與公司藕斷絲連,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在公司估值高位時套得真金白銀。
而作爲首批實現NIPT試劑盒商業化的國產企業,安諾優達因高額的銷售開支和研發投入等仍處於虧損態勢。
01
比亞迪聯合創始人背書,投資回報超40倍
安諾優達的背後站着一位著名投資人——夏佐全。
2012年4月,在夏佐全的加持下,安諾優達誕生了,公司以分子診斷爲核心,聚焦於IVD(體外診斷)醫療器械及多組學生命科學研究服務。
相比安諾優達創始人的頭銜,夏佐全有一個更爲人知的身份,即比亞迪的聯合創始人。
1995年,從事證券工作的夏佐全投資了30萬元支持王傳福創辦比亞迪,20年後,這一投資決策給他帶來了超萬倍的豐厚回報。目前,夏佐全持有比亞迪2.84%的股份,持股市值超300億。2024年胡潤百富榜上,夏佐全的賬面身價高達265億。
投資比亞迪一炮打響後,夏佐全以此爲起點,開始擴張投資版圖。2003年,他創辦了正軒投資,成爲職業天使投資人,先後在先進製造、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投資企業40餘家,其中有5家公司已經實現上市。
2013年前後,夏佐全接觸到人工智能企業優必選,這也成爲繼比亞迪之後,他投出的第二個明星項目。2024年12月,優必選成功掛牌港交所,夏佐全作爲天使投資人,是除創始人周劍外的第一大個人股東。
而安諾優達則是夏佐全涉足基因科技領域的一環。公司成立之初,夏佐全作爲天使投資人給安諾優達的創始團隊提供幾百萬的啓動資金,他因此持有公司93.75%的股權。
有了夏佐全的背書,安諾優達的股東結構也逐漸豪華起來。自成立以來,安諾優達累計獲得了6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國人壽、北極光創投、國泰君安、平安集團和高特價投資等知名企業,募資總額合計15.39億元。
招股書顯示,安諾優達最後一次股權變動發生在2022年10月,德禮創業以4414萬元的價格收購65.28萬元註冊資本,股改後約佔總股本的1.09%。以此計算,安諾優達的估值約爲40.5億元。
IPO前,夏佐全直接持有安諾優達9.95%股權,按40.5億元估值粗略計算,這筆股權以價值約3.98億元,回報率至少超40倍。
此外,夏佐全還通過三家關聯實體安諾復琢、時豐華富、正軒安諾間接擴大控制範圍,合計掌控安諾優達54.25%的投票權,成爲控股股東。
而隨着安諾優達估值的升高,一些早期投資公司的股東在入股三年左右之後,紛紛高位減持套現。
2017年8月,北極光以50.13元/註冊資本的價格轉讓出合計199.47萬元註冊資本,累計套現1億元;2020年10月,諸暨高特佳、平安置業以78.14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合共出售218.34萬元註冊資本,套現1.71億元;2022年10月,深圳軟銀及寧波軟銀合計轉讓65.28萬元註冊資本,套現4414萬元。
02
創始團隊離職不退股,借員工持股減持套現
現年61歲的夏佐全雖是安諾優達的控股股東,並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但公司的日常管理並非由他負責。
安諾優達的管理團隊由董事會主席兼CEO李志民領導。履歷顯示,李志民擁有逾30年製藥和醫療行業的管理經驗,在加入公司之前,他曾在康恩貝(600572.SH)、奇正藏藥(2287.SZ)、振東製藥(300158.SZ)等國內多家著名製藥公司擔任核心高管,2018年12月加入安諾優達。
此外,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爲牛曉陽,現年51歲,於2019年6月加入安諾優達。此前先後在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奇正藏藥、振東製藥、北京海吉星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事了23年有關藥品銷售及市場營銷方面工作。
與牛曉陽擔任同一職位的還有王海良,其在製藥及管理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此前相繼就職於衛生部北京醫院、默沙東(中國)有限公司、山東省醫藥公司新藥開發公司、巨能實業集團藥品事業部及北京合衆偉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於2012年5月進入安諾優達。
三人裏面,牛曉陽拿到最高年薪。2024年,李志民、牛曉陽、王海良三人的年薪分別爲157萬元、186.8萬元和131.8萬元。2022年-2024年,李志民以股份結算的股份獎勵分別爲-1831.2萬元、2384.5萬元、1597.7萬元。
仔細對比入職時間可以發現,安諾優達目前的核心高管團隊並非初創團隊,僅有王海良這一位“元老”。
據瞭解,2017年,公司C輪融資完成時,安諾達優曾表示將盡快啓動上市進程,但後續並未傳出有關上市的消息。此後,2018年10月-2020年7月,夏佐全及其控制的安諾復琢分別向公司若干當時股東收購595.7萬元、284.31萬元註冊資本,對應14.69%股權。但招股書中並未披露這部分股東名單,據天眼查,上海禾印在此期間退出了安諾優達股東之列。
除了投資者退出,公司創始團隊也悄然“離席”。2018年,安諾優達CEO兼總裁陳重建、首席運營官梁峻彬因涉嫌在安諾優達系外開展同業競爭“停職”,隨後,安諾優達發佈澄清聲明稱二人均在職正常工作。目前,兩人均已不在公司任職。
離職後,梁峻彬繼續創業,目前擔任瑞風生物CEO,主要從事基因編輯療法,2021年獲得了元生創投領投、創新工場等跟投的數億元A+輪融資。而陳重建的去向,公開資料並未透露。
不過,兩人雖不在安諾優達擔任職位,但仍與公司存在間接股權關係。
公司控股股東之一時豐華富(持股比例20.74%)的有限合夥人中,包括李志民、王海良、陳重建、梁峻彬等人,分別持有32.23%、21.25%、13.77%、10.7%。安諾優達表示,除李志民爲安諾優達的執行董事外,時豐華富的所有其他有限合夥人均爲獨立第三方。
另外,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匯智優達(持股比例2.31%)由陳重建、王海良、梁峻彬分別持有34%、33%、33%份額。2017年,三人還通過匯智優達轉讓股權減持套現了5940萬元。
03
虧損難題待解
安諾優達的核心產品線覆蓋基因測序試劑盒、測序儀、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及配套技術服務,用於內部基因測序及分析,及早發現遺傳異常引起的疾病風險,預防出生缺陷。
當前,安諾優達已擁有3款三類IVD產品、2款二類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另有12款IVD產品處於研發階段,覆蓋腫瘤早篩、新生兒遺傳病檢測等潛力市場。
不過,IVD產品平均審批週期3-5年,12款在研產品中僅2款進入臨牀試驗Ⅲ期,管線進展滯後可能錯失市場窗口。
從時間線來看,2017年,安諾優達NIPT試劑盒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證書,成爲首批實現商業化的國產企業之一;2024年,公司又開發了CNV-seq試劑盒,並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證書。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向覆蓋26個省市的86傢俱備產前診斷認證的醫院銷售IVD產品。
2022年-2024年,安諾優達分別實現營收4.35億元、4.75億元和5.18億元。
公司的收益基本來自臨牀測序解決方案,報告期內,這一業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爲2.51億元、2.7億元及3.29億元,逐年增長,佔公司總收入的六成左右。
而這六成左右的營收,又靠NIPT(無創產前檢測)試劑盒、CNV-seq試劑盒、NextSeq 550AR測序儀等產品撐起。招股書顯示,這三類產品的售價分別爲7200元-9500元、6500元-9200元、1200萬元-1600萬元。
不過,NextSeq 550AR測序儀的產能利用率並不高,2024年僅有50%。此外,公司檢測試劑盒在2024年的產能爲86.6%。
儘管收入持續增長,但安諾優達仍未擺脫虧損,2022年-2024年,公司產生淨虧損分別爲6681萬元、2.40億元、1.26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1551.3萬元、6716.4萬元、1178.7萬元,累計經調整淨虧損額達9446.4萬元。
安諾優達在招股書中預計,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繼續虧損,並且虧損金額可能隨着擴大產品管線及尋求新產品的監管批文而增加。
高額的銷售成本和研發開支是安諾優達虧損的主因之一。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爲6272.9萬元、1.08億元、1.15億元;研發成本分別爲7367.4萬元、4493萬元、2659.8萬元。
附:安諾優達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聯席保薦人:建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
核數師及申報會計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