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衆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貴婦搶購老鋪黃金” 被稱作是 2025 年開年最亮眼的消費趨勢。
現在,這股趨勢的能量,已經被東亞弄潮兒們整出了新版本。
不管是身邊的朋友,還是社交平臺的用戶,有越來越多的人趁着假期,遠赴日本花大錢購買 80、90 年代日本黑幫用的跑路金鍊 —— 喜平鏈。
所謂喜平鏈指的是日本生產的首飾,常見材質爲 K18 金(75% 金含量)、K24 金(99% 金含量)和白金,大多數主流珠寶商製造的喜平鏈都有日本造幣局的刻印,以證明其純度。
雖然這玩意看上去跟所謂的古巴鏈、蛇骨鏈在工藝上沒啥太大區別,都是由金屬鏈扭曲、壓扁製成,但對於弄潮兒來說卻大有不同。
喜平鏈對於其消費者而言,最大的魅力在於名爲冰切的切割工藝,通過對扭曲成型的金屬塊進行多次切割,使得喜平鏈擁有比同類飾品更閃亮的表現。
在材質相同的情況下,切面數越多,首飾的亮度也會更高,一般來說價格也就越高。以在小紅書上最受歡迎的 1892 年老店 @田中貴金屬 - Ginza Tanaka 售賣的喜平鏈價格爲例:
在同樣 300g 重 K18 金的用料基礎上,12 面切的鏈子價格約合 39 萬元人民幣,2 面切的價格則爲 32 萬人民幣。
在流行文化中,喜平鏈地位非凡,總跟硬派風格和復古潮流掛鉤。
復古風格來源於記憶,它在上世紀 80、90 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極爲暢銷,blingbling 是那個時代的消費綺夢,喜平鏈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個時代經濟的關鍵詞是金融投資、土地投機和閒錢。這個時代的消費關鍵詞是高爾夫會員、黃金和消費升級,在這種狀況下,日本的青年消費奧義根本不在意個人的表達,而是着重於彰顯財富地位。
我們能從 1988 年 10 月 5 日的《Popeye》中洞察到當時日本青年消費的樣貌,這期內容圍繞 “即使很勉強,我也要想要這個!” 展開,充斥着消費升級的論調,編輯部鼓勵年輕人通過信用卡提前消費金錶、喜平鏈和奢侈品。
我想要這個,但是沒有現金。這種時候別猶豫,就用信用卡吧!
硬派風格的感受,則源自黑幫的青睞。
勞力士與金鍊子,是全世界黑幫的好兄弟。除了能夠炫耀權力與財富,它們也是黑幫成員給自己上的保險:
“喜平鏈、勞力士保值率高,如果在日本國內出了事,要跑路去東南亞的話,你帶金磚、現金都很不方便。但這倆東西能在當地迅速變現。” 家住日本東京,一位瞭解幫派文化的人這樣說。
電影《家族極道物語》
遊戲《如龍》
現實
隨着經濟危機的降臨與極簡生活方式的流行,喜平鏈不再是時代的寵兒,而是被大量變賣,成爲土味和暴力團的代名詞。
其中消費情緒除了與美學變遷有關,更與經濟形勢相關,經濟危機讓曾經的全能政府變成了無能政府,終身就業變成自由競爭的無限制格鬥 ——
從此,叛逆、黑幫文化崇拜就成了青年文化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環,如果在經濟上行時期 “不想當個平凡的上班族” 算酷酷宣言的話。那在這個時期,人們已經進入成爲平凡一人都很難、都很酷的境遇裏了。在這種狀態下,泡沫時代消費觀的崩裂和喜平鏈的退場是絕對必然。
1980年代的一份情人節禮物,龍蝦配鑽石
正因喜平鏈的這層文化含義,今天的日本人總會對當下的時尚物語感覺迷惑:
“現在年輕人穿着緊身衣、染着奇怪的淺發、戴着喜平鏈、岔着胳膊玩手機,跟流氓一樣,這種風格到底是怎麼席捲全國的啊?有沒有人能寫篇論文啊?” 推特用戶 @gearnootaku 現場求助。
喜平鏈今天被年輕人重新挖掘並崛起的趨勢,早有預兆。
作爲當代 City Boy 風格塑造者之一、日本時尚關鍵人物 @長谷川昭雄的動作,總會成爲風向標。自卸任《POPEYE》時尚總監及首席造型師後,長谷川昭雄便常常在與 @HOUYHNHNM 合作創立的時尚網站 AH.H中分享想法。
在 2022 年的文章中,長谷川公佈了和 @田中貴金屬 - Ginza Tanaka 的合作產品。在當時幾期內容的視覺中,印章戒指和喜平鏈被刻意強調。
“喜平鏈項鍊是經典的珠寶設計,是工裝的必備之物,如果你想買一條,就買 K24 的。價格自然不菲,但如果按市場價賣出再買進,也不會像衣服那樣貶值一半以下...”
喜平鏈時尚趨勢,自然跟多重危機時代下的金價暴漲有關——
在這一點上,全球同此涼熱,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注重投資、消費的安全性與保值性,即便對弄潮兒來說,亦是如此。
不過,喜平鏈回潮背後並不是東亞市場的特殊現象,而是整個世界時尚潮流中的一部分。
在@tiktok趨勢中,也能發現黑幫金鍊熱潮的洶湧。
2024年10月-2025年4月間,這種首飾的檢索熱度上升了465.15%。
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喜平鏈的商品定義中找到答案。
在現代消費語境下,喜平鏈總是被商人和KOL附加很多不切實際的想象:
有人說喜平鏈是日本傳統首飾,自江戶時代武士的火銃繩演變過來。有人說喜平鏈是美國內戰時騎兵馬刀使用的連接件,理由是日語喜平的發音與騎兵相同。還有人說,喜平鏈是日本金工匠發明者的名字。
這些故事聽起來吧,好像都有道理,但仔細一琢磨,就感覺經不起推敲,總有股這道菜老佛爺逃難的時候也喫過的意思。
因爲,喜平鏈這個提法,在除東亞地區外並不流行,至少在西方,人們更愛用日式古巴鏈的說法來稱呼它。這意味着,喜平鏈來源並沒有日本商人們宣傳的那麼悠久。
在我看來喜平鏈是全球化的產物,從歷史視角觀察,古巴鏈從上世紀70、80年代的美國邁阿密古巴移民區啓程(古巴革命後,大量古巴移民到了邁阿密《疤面煞星》講述了這個故事)作爲嘻哈音樂配飾的一部分,流行世界。
這一時期,日本很多時尚從業者都在西方遊歷時接觸到了這種文化趨勢,他們將時髦的嘻哈文化帶回日本,並通過日本的高超金工手藝,呈現出了喜平鏈的熱潮。
從某種意義而言,黑幫金鍊回潮背後藏着時代關鍵詞。
人們消費買貴金屬首飾是爲了資產安全,富翁購買末日地堡爲了人身安全,整個世界跟隨復古趨勢是想來一場精神大保健。
好了,後全球化時代新的共識正在形成,時尚領域已現端倪:
平穩起飛,安全落地,重回黃金時代。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