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603259.SH)再度引發市場關注。4月2日,公司公告稱,通過大宗交易出售藥明合聯(02268.HK)5080萬股股票,套現約21.78億港元。這是藥明康德自2024年11月以來第三次減持藥明合聯,累計回籠資金約46億港元。儘管公司宣稱資金將用於強化全球業務佈局,但頻繁減持動作背後,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頻繁減持或動搖市場信心
藥明康德三次減持合計出售藥明合聯約11.4%的股份(按總股本計算)。儘管藥明合聯作爲抗體偶聯藥物(ADC)領域龍頭,2024年業績亮眼(淨利潤同比增277.2%),且股價在減持當日創下49.50港元/股的歷史新高,但母公司密集套現可能傳遞消極信號。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內多次減持或引發投資者對藥明合聯獨立運營後增長可持續性的擔憂,尤其是其股價高位回調風險加大。
投資收益佔比過高 利潤結構存隱憂
根據公告,此次減持爲藥明康德帶來約18.47億元投資收益,佔2024年淨利潤超10%,並直接推高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然而,依賴股權出售增厚利潤的模式存在明顯短板:一是非經營性收益不可持續,若未來無類似減持動作,淨利潤增速可能承壓;二是過度側重資本運作可能削弱市場對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信任。
行業競爭加劇 訂單持續性待考
藥明合聯當前在手訂單雖同比增長71%,但XDC(生物偶聯藥物)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其北美市場訂單增速超100%,區域集中度過高可能放大地緣政治或監管風險。此外,隨着更多企業湧入ADC賽道,價格競爭和客戶分流壓力或將凸顯,高增長能否延續仍需觀察。
現金流預期與戰略協同風險
藥明康德在2024年財報中預計2025年自由現金流爲40-50億元,而此次減持貢獻近半資金。另一方面,藥明合聯自2023年分拆上市後,母公司持續減持可能影響雙方戰略協同效應,尤其在研發資源投入和長期合作穩定性上存在不確定性。
結語
藥明康德通過減持優質資產快速回籠資金,短期雖可提振財務表現,但頻繁套現背後的戰略意圖仍需謹慎解讀。對於投資者而言,需重點關注藥明合聯後續股價穩定性、行業競爭格局變化及母公司主業盈利真實性,警惕高光業績下的潛在風險敞口。
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