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銀髮經濟。要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而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措辭則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時隔一年,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已從“積極發展”變爲“加快發展”,其迫切感已不言而喻。
在銀髮經濟時代,積極構建個人養老金產品和服務體系,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乃至將養老金融作爲保險業增長的第二曲線,已成爲諸保險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
日前,行業“頭雁”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壽險”)舉辦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會上該公司董事長蔡希良表示,“公司將圍繞商保年金、健康保險、普惠保險、綠色保險等領域繼續加大產品服務創新供給,特別是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積極發展商保年金,確保個人養老金行業領先地位。探索將養老保險與健康、養老照護等服務有效銜接。”
錨定新戰略,謀定養老金融“規劃圖”
老齡化逼近之際,發展養老金融,已成爲不可迴避的時代命題。中央高層和金融監管部門,十餘年來推出了一系列關乎養老金融的新政,助力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從2013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到2019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爲國家戰略,2022年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再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養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路徑和措施已日漸清晰。
2024年12月12日,五部委發佈《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制度框架構建至此完成。次日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中國式養老事業的概念,明確了養老金融體系的建設目標,明確提出到2028年,養老金融體系要基本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和業態逐步豐富。到2035年則要基本實現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政策帶來的新機遇面前,諸保險公司根據各自的戰略和發展重點,勾畫各自的養老金融發展“規劃圖”。
2024年6月,中國人壽集團和壽險公司董事長蔡希良在2024陸家嘴論壇“銀髮經濟與養老金融”全體大會上指出,發展養老金融應該要把握好這個功能定位,在頂層設計、激勵政策以及產品服務的提供等各個方面,切實體現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標的一致性,引導廣大社會民衆通過科學規劃,爲老年生活提供穩定、可期的現金流,健康醫療等必要的風險保障,從而做好14億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事項,讓老年生活無憂慮,生命旅程有尊嚴。
爲了科學研究、把準定位,以改革創新的思維和方式推進高質量發展,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今年1月在集團的工作會上,中國人壽推出了新戰略——333戰略。333戰略提出的三大新增長極,其中之一便是養老,並對這個新增長極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全面加快養老金融跨越發展。
中國人壽壽險一直大力踐行養老金融。2022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開閘,中國人壽壽險成爲首批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保險公司。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的首日,中國人壽壽險便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高效的行動力,成功簽下第一單,打響了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第一槍”。2024年是中國人壽大力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的一年。據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總精算師候晉在業績發佈會上介紹,截至2024年底,中國人壽個人養老金業務累計規模近30億元,服務保單件數超27萬件。其中,2024年實現業務規模20億元,服務保單件數超過15萬件,位列行業第一。
近年來,“保險+康養”已成爲保險業的一大趨勢。在具體模式上,各保險公司則有不同的實現路徑和範式。蔡希良此前曾在論壇上指出,促進養老金融與養老產業的高效互動,可以爲提升養老產業的可持續性創造更好的條件。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可以通過養老金融+養老服務、養老金融+健康管理,探索養老金融與養老產業的深度協同,來破解養老產業低盈利所帶來的難題。
就中國人壽而言,近年來積極探索符合國情、具有國壽特色的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模式,構建“讓子女放心、讓老人安心”的養老生態建設理念,穩步推進養老服務多方式供給,截至目前,已累計在15個城市佈局養老服務,擁有18個機構養老項目,推出三款“隨心居”旅居產品,積極推進CCRC養老社區、城心養老公寓、康養旅居三條產品線落地。
以創新之力,構建多元產品矩陣
央行前行長、現任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2020年有一篇曾被刷屏的文章《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文章指出,預期壽命比以往延長,會帶來養老金通脹的問題。通脹預期可能包含了居民和家庭對於養老、醫療等成本的變動趨勢。
因此,與以前相比,除了教育、住房支出,目前普通老百姓的“在支出籃子”裏還必須考慮對養老、醫療的支出。人們需要早日規劃好未來的晚年生活,而商業養老保險無疑是規避養老通脹的選擇之一。
養老產品和服務是保險公司與客戶最直接的觸點,也是決定保險公司市場影響力的立足點。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以來,截至今年1月,市場上已有九百多款個人養老金專項產品,其中保險產品有177 款,佔比18.5%。不過,仍有專家指出,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依然存在同質化,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完全滿足,需要加大創新力度。
通過深入調研市場需求,中國人壽壽險積極拓展創新邊界,結合不同年齡層次、收入水平人羣的特點,圍繞個人養老金產品運作安全、成熟穩定、側重長期保值等基本特徵,在保障穩定性、收益性等方面下足功夫。
比如,針對年輕客羣偏好靈活、高收益的特點,中國人壽壽險可匹配投保靈活、保障多元、賬戶保底穩健增值的產品,其中失能護理的周全保障和終身領取的養老託付,則符合臨近退休的人羣的實際需求。
截至目前,中國人壽壽險的在售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12款,涵蓋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多種類型,從傳統養老保險到創新型養老產品,個人養老金產品矩陣已初步構建成形,可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養老規劃需求。
合適的保險產品觸達合適的保險消費者,需要一個橋樑——保險代理人。個人養老金制度開閘不過兩年時間,還是新生事物。爲了讓保險消費者瞭解和接受這個產品新形態,首先要讓保險代理人熟悉個人養老金制度及產品特性。
爲此,中國人壽壽險開展了全面且深入的培訓,幫助代理人快速理解個人養老金政策、稅收優惠細則以及公司各類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特點與優勢。通過專業講師授課、案例分析、模擬銷售等多元化培訓方式,提升代理人的專業素養,使其在面對客戶時能夠準確、清晰地闡述產品價值,尤其是稅優和養老的雙重屬性。
爲了提升客戶服務體驗,中國人壽壽險搭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在拓寬購買渠道和提高購買便捷性上下足功夫。優化了官方APP和官網功能,在“中國人壽壽險”手機APP設置了個人養老金專區,客戶可以便捷地進行產品查詢、投保諮詢、賬戶管理等操作,同時還製作個養計算器等便捷工具,爲客戶提供規劃建議。爲了更好地觸達消費者,中國人壽壽險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入駐了電子社保卡APP和石化金融APP等多個消費場景平臺,拓寬了客戶獲取渠道。
經過兩年的實踐,中國人壽壽險以創新之力破解養老難題,如今已建立了覆蓋青年至老年、儲蓄至保障的多維度產品體系,助力客戶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享”。
行穩致遠,雙輪投資堅守長期主義
自從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壯大耐心資本”以來,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這一概念便風行於金融業。
秉持長期主義,培養耐心資本,需要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爲此,高層相繼推出《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新政,完善“長錢長投”制度環境。
與短期資金相比,長期投資更需要實現長期性、安全性、收益性的平衡。資金安全是養老規劃的核心訴求,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投資收益穩健,是致力於養老金融佈局的壽險公司堅守長期主義的基石,亦是個人養老金行穩致遠、穿越週期的底氣。正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所言,產品設計和提高產品收益率是第三支柱發展起來的關鍵。個人養老金產品要符合長久期資產配置的特徵,並獲得與之匹配的投資收益率。
如何提高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收益率?有業內人士指出,保險公司受久期的限制,不僅要考慮投資收益,還要考慮負債問題和流動性問題,需要在重重約束條件下做出最優的投資決策,與投資組合的有效配置息息相關。
作爲心懷“國之大者”的金融央企,中國人壽壽險始終將讓客戶“投得安心、領得放心”置於首位,將守住客戶的“養老錢袋子”作爲本分,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審慎投資理念,憑藉超6萬億元的雄厚投資資產規模,精心構建起“穩健型 + 進取型”雙輪驅動的產品策略。秉持這一雙輪驅動策略,2024年中國人壽壽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賬戶險投資組合賬戶(B)和投資組合賬戶(A)的結算利率分別爲3.3%和3.1%。實實在在的數據,詮釋着對客戶養老資金的穩健保障。
養老產業是長坡厚雪的行業,唯有堅守長期主義,方得穿越週期,抵達彼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