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IPO日報
近日,國內AI語音獨角獸——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知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爲聯席保薦人。
雲知聲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通用人工智能(AGI)技術創建互聯直覺的世界。作爲一家以技術創新爲核心驅動力的公司,雲知聲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領域不斷深耕,致力於將人工智能技術轉化爲實際應用,爲各行各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目前來看,雲知聲在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營收也保持了穩步增長,但如何盈利可能是它的挑戰——高額的研發投入是一個方面,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湧入人工智能領域,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在不斷加劇。
製圖:佘詩婕
三位“75後”博士聯手創業
雲知聲的故事始於三位“75後”博士——梁家恩、黃偉和康恆聯手創業。
具體來看,梁家恩,現年48歲,爲雲知聲共同創辦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曾2001年7月獲得中國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學士學位,並於2006年7月獲得中國北京市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博士學位。
黃偉,現年48歲,爲雲知聲共同創辦人、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曾於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擔任上海吟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黃偉於2004年6月獲得中國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學位,並自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從事中國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研究。
康恆,現年46歲,是雲知聲爲執行董事兼物聯網部門副總裁。曾於2000年7月獲得中國北京市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學位。於2007年1月獲得中國北京市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博士學位。
他們憑藉中科院和中科大的深厚技術背景,共同開啓了一段技術驅動的創業征程。
在他們的帶領下,雲知聲吸引了強大的資本支持。
截至遞表日,三人合計控股約33.93%。其中,黃偉通過雲思尚義(天津)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雲思尚義”)和北京雲創互動投資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雲創互動”)間接控制已發行股本總額的24.08%及3.80%。
股東名單中,雲知聲的股東陣容豪華,包括啓明創投(明富)、摯信資本(TBP HK)、中網投、京東尚科、Qualcomm(高通)等知名投資機構和企業。作爲戰略投資者,京東尚科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更在技術生態和市場資源上與雲知聲形成深度協同。奇睿天成(360旗下)等企業的參與,進一步完善了雲知聲的產業佈局。
2023年最後一輪融資後,雲知聲的估值達到約87億元。
雲知聲的上市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20年,公司便以“AI語音第一股”身份衝刺科創板,計劃募資9.1億元用於技術研發與市場擴張。
然而,這場上市之旅在2021年2月戛然而止——公司以“戰略調整”爲由撤回申請,但行業內的爭議卻因此浮出水面。
爭議的焦點源於雲知聲在招股書中宣稱的“語音病歷市場70%佔有率”。
2020年12月11日,行業巨頭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大訊飛”,002230.SZ)通過深交所互動平臺公開質疑這一數據真實性,並從覆蓋醫院數量、收入規模、雲服務模式三個維度提供詳實對比數據,直指其“嚴重失實”。這場數據對決迅速升級,科大訊飛進一步將質疑擴展至家電語音模組領域,直指雲知聲宣稱的“70%市場佔有率”同樣存在誇大嫌疑。
行業排名靠前
AI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第三方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中國的AI解決方案市場從2019年的人民幣422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人民幣180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3.7%,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人民幣11749億元,2024年-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36.7%。
招股書顯示,雲知聲在2024年成爲中國第四大AI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爲0.6%。在年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中,雲知聲的增速排名第二。在醫療AI服務及解決方案領域,雲知聲排名第四;在生活AI解決方案領域,排名第三。
2023年,雲知聲推出一個擁有600億個參數的自有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作爲公司中心技術平臺雲知大腦的新核心算法模型。
相較UniCore(單一碼,一種用於字符編碼的國際標),山海大模型具有更大的參數及數據規模、生成能力以及強大的多語言及通用知識能力。支撐這一技術突破的,是雲知聲強大的Atlas智算平臺(Atlas是華爲的AI芯片系列名稱,即“升騰AI芯片”的代稱)。該平臺擁有184 PFLOPS(衡量計算機系統處理數據能力的單位)的算力和超過10PB(計算機存儲容量單位)的存儲容量,爲大模型的訓練和商業化應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高效的算力和海量的存儲,確保了模型在複雜任務中的穩定運行和持續優化。
目前,在醫療領域,雲知聲的AI解決方案已成爲提升醫療效率的得力助手。2024年,公司服務了166家醫療機構,其中包括北京協和醫院等業內標杆。病歷語音輸入和質控系統不僅將病歷錄入速度提升了4-6倍,還使質控時間縮短了80%,爲醫療工作者減輕了負擔,讓患者得到了更高效的服務。
生活場景中,雲知聲的AI解決方案同樣無處不在。住宅、商業空間、酒店、交通等多個領域都因雲知聲的技術而變得更加智能。2024年,公司賦能了411家企業,深圳地鐵20號線的語音售票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通過這一系統,購票時間從15秒縮短至1.5秒,大幅提升了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
硬件領域的突破則是雲知聲技術實力的又一體現。2023年,公司交付了1300萬顆消費級AI芯片,並通過NPUIP(神經網絡處理器)授權將車用芯片商業化。
面臨挑戰
在技術商業化的道路上,雲知聲正面臨新的考驗。
從財務數據來看,雲知聲的營收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下稱“報告期”),雲知聲的營收分別爲6億元、7.27億元和9.39億元,毛利也相應增長,分別爲2.4億元、2.95億元和3.64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雲知聲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56億元。
然而,雲知聲在淨利潤方面仍面臨挑戰,2022年至2024年的虧損分別爲3.75億元、3.76億元和4.54億元,經調整後的淨虧損也分別爲1.83億元、1.37億元和1.68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在研發方面的高投入導致的。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雲知聲研發投入爲2.87億元、2.66億元以及3.7億元。與此同時,賬上現金僅剩1.56億元,經營現金流爲-3.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雲知聲正與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0020.HK)、上海聲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95.HK)等強勁對手展開激烈角逐。隨着AI解決方案市場的不斷成熟,市場份額的爭奪愈發白熱化,這對雲知聲的市場拓展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監管政策也在不斷收緊。尤其是在醫療等垂直領域,雲知聲的商業化應用需要應對日益嚴格的行業合規性要求,這可能增加其運營成本和市場推廣的難度。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