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4年財報數據背後,一場從產品到生態的戰略躍遷正在發生,成爲李寧穿越週期的核心邏輯。
2024年的中國消費市場,是一場“漸進式回暖”與“深度調整”的拉鋸戰。
隨着國家持續加大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實施力度,以利好政策升級推動市場復甦加快,國內服裝行業延續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衣着消費支出1521元,增長2.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爲5.4%。
但當前國內消費市場仍處於漸進式回暖和深度調整中,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2024年,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爲14691億元,同比微增0.3%。
在運動品牌賽道,國際巨頭加速本土化佈局,新興品牌以細分品類突圍,行業競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在此背景下,李寧則選擇以“穩健經營”和“專業運動”爲錨點,通過“單品牌聚焦+多品類運營”構建護城河。
3月28日,李寧發佈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李寧集團實現營收286.8億元,同比增長3.9%,毛利爲141.56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上升6.0%,集團整體毛利率爲49.4%,較去年提升1個百分點。
從財務狀況看,李寧整體資金狀況充裕,運營資金長期保持健康水平,爲穩健打下堅實基礎。經營現金淨流入上升12.4%至52.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計75.0億元,較2023年12月31日淨增加20.6億元,派末期股息每股20.73分人民幣,全年派息率較23年提升至50%。
在消費復甦的不確定性中,李寧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持穩健?科技投入如何轉化爲市場競爭力?2024年財報數據背後,一場從產品到生態的戰略躍遷正在發生,成爲李寧穿越週期的核心邏輯。
科技力:從“單點突破”到“平臺化壁壘”的進階
近十年(2015-2024),李寧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超35億元,2024年,研發投入增長9.3%,研發費用增速跑贏營收增速。構建六大獨有科技平臺(碳核芯/GCU/李寧弜/超䨻/極限䨻絲/最速曲線系統),覆蓋中底、大底、鞋面及結構等多維度創新。
2024年,李寧集團科技研發領域實現多維突破。年內,推出全新中底科技“超䨻”,這款科技不僅更輕、更彈,還擁有卓越的彈輕比,創造了超臨界發泡材料的性能巔峯。䨻科技平臺在6年完成4次迭代,實現了從“單一技術”到“四大科技”的平臺構建。
不僅展現了集團對材料、工藝的極致探索和超強的應用能力,還進一步拓寬了運動科技的應用,提升了產品矩陣化和產品系列迭代能力。
而搭載超䨻科技的實戰籃球鞋ULTRALIGHT 2025,在發佈60天內售罄率超過85%,獲得市場認可,展現李寧從科技研發-產品應用-市場表現的轉化能力。
2024年,李寧與國家級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的“防暴雨雙透納米科技”,通過產學研資源聯動,在兼具防暴雨耐高水壓及主動透氣性兩項優異性能方面,推動中國戶外裝備面料創新。
也正是得益於科技的長期投入與積累,2024年李寧鞋專業產品繼續發力,跑鞋核心IP全年量突破1060萬雙,李寧鞋類收入爲143億元,佔營收比例爲50%。
與此同時,在產業鏈話語權方面,也實現隱性突破。李寧的䨻科技平臺帶動國產中底材料迭代,而全降解運動鞋的研發則搶佔可持續賽道先機。通過廣西高端生產線等供應鏈佈局,李寧將技術優勢延伸至產業鏈上游,形成從研發到生產的閉環掌控。這種B端影響力,使其在行業標準制定中佔據主動,甚至被業內稱爲“中國運動科技的隱形推手”。
李寧的專業產品助力國內外運動員奪得66個馬拉松及越野賽冠軍,累計登臺128次,成功將中國品牌跑鞋的成績提速至“203”時代。此外,李寧還助力無錫馬拉松成爲2024年度單場“破三”人數賽事全球前五、中國第一,大幅提升了品牌的市場關注度與專業形象。
這種“科技研發+運動資源”的雙輪驅動,既強化專業形象,又推動技術成果的市場轉化。
品類力:核心賽道縱深與新興場景卡位的平衡術
在單品牌之下,李寧構築了多品類運維模式,圍繞跑步、籃球、綜訓、羽毛球、乒乓球和運動生活六大核心品類,實現綜合品類深入經營。
李寧是少數能夠在綜合多運動品類(跑步、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均獲得市場認可的運動品牌,李寧不僅實現了在多元化運動品類構建競爭壁壘,同時也具備橫向品類持續擴容能力。
2024年,李寧深化“多品類”佈局,以品類發展驅動業務發展。不僅實現了在多元化運動品類構建競爭壁壘,同時也具備橫向品類持續擴容能力。
在覈心品類方面,李寧跑步、籃球、綜訓三大品類流水佔比達到64%。其中,跑步品類,2024年零售流水實現了25%的顯著增長。通過迭代升級“超輕”“赤兔”“飛電”三大核心跑鞋IP,取得了銷售突破1060萬雙的穩健成績。其中,飛電系列銷量突破173萬雙,同比提升35%;赤兔7PRO深受消費者喜愛,全年銷售超435萬雙,同比大幅提升45%。
美國營銷戰略家艾·里斯在《品牌的起源》書中,提到“品類是隱藏在品牌背後的關鍵力量,消費者‘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品牌與品類是整體策略,如海洋中的冰山,品牌是冰山上的部分,品類是水下的部分,也決定了冰山的大小。”
從消費者視角看,產生需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品類”,再進入到品牌的選擇。
這正是李寧以品類爲觸角,以跑步、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品類方式,深入核心運動人羣進而影響廣大運動愛好者背後的核心邏輯。
自2009年開始發展羽毛球業務以來,李寧已經成爲世界羽毛球運動領域最具競爭力的品牌之一。據悉,2024年羽毛球業務收入同比顯著增長。而李寧通過聯動紅雙喜,實現了乒乓球專業全產品覆蓋,構建了乒乓球專業運動領域的獨特優勢,並與中國國家乒乓球隊攜手超過24年,以“國球”影響力帶動品牌專業影響力。
在每個核心品類都在各運動項目上均獲得了專業認可及一定市場地位,廣泛覆蓋中國運動人羣的同時,李寧也根據市場趨勢,橫向靈活拓展新興運動品類。2024年,戶外、網球、匹克球的拓展,都得到了積極的市場反饋。
這種“縱向深耕+橫向拓展”的邏輯,既鞏固基本盤,又開闢增量空間。李寧的品類策略,本質是將品牌與核心目標人羣的溝通方式精準化、聚焦化,以品牌價值和科技賦能加持品類發展,又一品類認可進而撬動品牌專業運動心智。
經營力:庫存健康與渠道優化的“平衡”
在庫存管理方面,李寧公司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動態平衡術”。
通過長期持續的體系化管理,庫存始終保持健康可控。2024年,全渠道庫銷比維持在4個月,庫存週轉天數僅爲64天,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安踏123天、特步68天)。體現了公司在庫存管理上的高效與精準。
在業績發佈會上,李寧聯席CEO錢煒對公司的庫存管理能力和狀態表示滿意,“管理得還是比較不錯的。”
“我們建立了真正意義上體系化的庫存管理業務的體系。去年底已經把今年的庫存目標定好了,分解到半年度和每個季度,再分解到每個月,分解到每一週,我們都會基於整體管控目標落實到全渠道的庫存管理,每週都會跨部門進行整體進度管理。”錢煒表示,“這樣的業務體系的建立帶來的是什麼?當生意外部環境流水發生巨大變化,當消費市場跟我們的預期不一樣,可能會帶來庫存過多或者過少的時候,以每一週進行判斷和應對,從而保證整年度的庫存健康和可控。”
在渠道佈局方面,李寧進一步優化渠道結構,注重效率提升。一方面,公司鞏固和提升高層級市場的運營效能,優化渠道佈局,加速關閉低效店鋪,推進優質店鋪整改,保持高層級市場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加快新興市場的拓展步伐,注重新興市場的渠道佈局調整。
從“鋪量”到“提質”,李寧的渠道策略折射出李寧的穩健選擇。
精細運營支撐了李寧的穩健——2024年,李寧集團毛利提升6.0%至141.6億元,毛利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49.4%,權益持有人應占淨溢利爲30.1億元,淨利率爲10.5%。各項財務指標健康,毛利、經營利潤等持續優化。
李寧的2024年財報,是一部“長期主義”的實踐手冊。科技研發與專業運動的深度融合,構建了技術壁壘;品類生態的縱橫佈局,打通了從賽場到市場的消費場景;而庫存與渠道的精細化管理,則爲穿越週期提供了韌性底盤。
當行業陷入價格戰與流量焦慮時,李寧選擇了一條更艱難卻更可持續的路——用多年投入換技術話語權,用賽事資源築心智護城河。這種戰略定力,或將成爲中國品牌從“規模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轉折點。
面對未來,李寧的護城河正是圍繞李寧品牌,構建科技、品類、經營的三重壁壘。
而這,或許正是中國運動品牌發展,必須要堅定持續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