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北京SKP商場的老鋪黃金門店前,曾經需要排隊數小時的盛況已不復存在。
一位店員向藍鯨新聞記者坦言:“漲價前確實人山人海,但現在客流已迴歸日常。”
這與幾個月前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在春節和情人節期間,消費者早晨7點排隊搶購,單店日銷破千萬,黃牛代購日賺萬元。而如今,門店內僅零星顧客駐足,曾經的排隊限購告示牌也悄然撤下。
北京消費者劉女士告訴記者:“春節前聽說要漲價,我提前買了3萬元的飾品,現在暫時沒有需求了。”同樣類似劉女士的“提前消費”案例並不少見,在情人節期間排隊購買老鋪黃金的消費者昭昭(化名)也表示,在那之後就沒再購買過老鋪黃金。
3月31日晚間,老鋪黃金(06181.HK)交出上市後首份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老鋪黃金實現銷售業績98.0億元,同比增長166%;實現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254%;毛利約爲35.1億元,同比增長162.9%。
老鋪黃金2024年的業績神話,似乎與這種“漲價恐慌”驅動的集中消費密切相關。然而,當漲價策略透支了短期需求,這種增長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提價策略的“魔力”與提前消費的“雙刃劍”
據中國黃金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黃金消費量985.31噸,同比下降9.58%。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同比降幅達到24.69%。受此影響,周大福、老鳳祥等頭部品牌近三個月累計關閉門店超300家,六福集團內地門店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然而,在黃金飾品市場整體遇冷的背景下,“按件不按克”、以高品牌溢價著稱的老鋪黃金卻成爲其中的“異類”。
從銷售渠道來看,2024年,老鋪黃金門店收入74.50億元,同比增長164.3%,收入佔比87.6%;在線平臺收入10.55億元,同比增長192.2%,收入佔比12.4%。
老鋪黃金方面表示,儘管公司主要致力於以線下渠道銷售,但2024年天貓“雙11”期間,在線旗艦店仍登頂珠寶店鋪銷售業績榜首;於報告期內實現總銷售業績約12.60億元。
老鋪黃金的增長邏輯與傳統金店截然不同:摒棄“金價+工費”模式,採用奢侈品“一口價”,毛利率高達41.2%,遠超周大福的20.5%。
春節前,一些老鋪黃金門店外,顧客爲了購買八寶羅盤、金剛杵、點鑽葫蘆等產品排隊六七個小時。而漲價消息的傳出,無疑是引發排隊現象的關鍵因素之一。2月25日,老鋪黃金開啓調價並開始限購,每次購買同款產品限購不超過2件、購買總數不超過5件。
在此之前,老鋪黃金分別在2024年3月、9月還進行過兩次漲價,每次價格上調比例約在7%-15%。每次調價前,都會提前預告,引來一波排隊潮。據湧流商業報道,老鋪黃金的經典款、頭部商品對業績貢獻極高,約30%的商品帶來70%的業績。
然而,有分析師指出,這種策略本質上是將未來需求“前置”。
招股文件披露,截至2023年末,老鋪黃金“忠誠會員”人數超過8萬名,分爲四檔:年消費100萬以上者貢獻營收的15.9%、年消費30萬-100萬元者貢獻營收的10.8%、年消費5萬-30萬元者貢獻營收的29.7%、年消費5萬元以下者貢獻營收的39.6%。
截至2024年末,老鋪黃金“忠誠會員”已增至35萬。但高淨值客戶佔比並不高,一旦主力消費羣體完成階段性採購,後續增長動能可能有斷檔風險。
可持續性之問:高增長能否穿越週期?
在黃金之外,老鋪黃金的剩餘價值還有什麼?
實際上,老鋪黃金的競爭力不僅在於黃金本身,更在於其構建的“非標價值體系”。
老鋪黃金創始人兼董事長徐高明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自己排斥外界將老鋪黃金與其他國內黃金珠寶品牌類比,“我們第一步是對標國際珠寶品牌,從去年開始調整爲對標國際奢侈品牌。因爲我們不是單純賣飾品的品牌,是一個全品類品牌。”
此外,更是豪言,“未來5億以下門店可能被關閉,我們希望未來老鋪的平均店效一定要過10億,纔是我們的追求。”徐高明稱,“在競爭的角度來說的話,老鋪把自己放在一個無競爭狀態,老鋪到目前爲止沒有感覺到競爭壓力,更多的還是我們自己能不能夠像核心理念講的堅決追求、不斷調整自我,能夠提升自我。”
儘管老鋪黃金的模式頗具創新性,但其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
一方面,是行業競爭加劇,工藝門檻虛高。如今,古法金賽道已越發擁擠:周大福“傳承”系列、周生生“東方古祖”系列已加速佈局,工藝差異化優勢被稀釋。
據招股書,老鋪黃金外包生產佔比上升,2021年至2023年,老鋪黃金外包產量從36%增至41%。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老鋪黃金所謂的“複雜”工藝也可以被深圳水貝等供應鏈輕易模仿。深圳水貝的工廠僅需拆解一件樣品,便能以自動化設備批量復刻,工費成本壓低至老鋪的1/3。
另一方面,金飾市場呈現整體疲軟,現實並不樂觀。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金飾消費中,自戴、婚慶是最主要的消費場景,分別佔比27%、24%。
具體到婚慶場景,國家民政部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結婚登記數爲610.6萬對,同比下降約20%,自然而然,相應的金飾消費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從資本市場看,老鋪黃金的估值也存在風險。老鋪黃金上市8個月股價暴漲超10倍,市值一度突破900億港元,但市盈率已超50倍,遠超行業均值。高盛、花旗雖上調目標價,但若增長不及預期,股價回調壓力巨大。
根據老鋪黃金4月1日晚間公告,公司已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申請,擬將三名股東持有的4039萬股非上市股份轉換爲H股並上市交易。這一舉措意味着,股東們將能夠在港股市場上對這些股份進行減持或套現操作。
然而,儘管H股全流通獲批理論上可提升流動性與市場信心,但公司股價卻逆勢下跌。4月2日,老鋪黃金在前一日暴漲近20%後上演閃崩,公司股價尾盤一度跌10%,最終跌8%。部分投資者擔憂,解禁壓力可能引發大股東拋售潮。
6月28日,老鋪黃金將迎來上市後最大規模限售股解禁,12名股東合計持有的14264.25萬股股份(佔總股本86.44%)將解禁。若再疊加H股全流通釋放的股份,市場供給可能遠超需求。
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徐東波、徐高明合計控制67.66%的股份。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達84.92%,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爲90.62%。
4月3日,瑞銀髮表報告指,“買方預期過高,意味着短期下行風險。另一個下行風險是股東的潛在獲利回吐。”
截至4月3日收盤,老鋪黃金股價報收800港元/股,市值1347億港元。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