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上市險企連續兩年下調經濟假設

證券日報
04-01

  繼2023年下調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風險貼現率等經濟假設之後,2024年,多家上市險企再次下調相應假設。

  受訪專家認爲,下調經濟假設短期內將對險企的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營運利潤等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提高了各項核心指標的可信度,有利於險企長期穩健經營。

  近兩年連續下調

  保險資金是一種典型的中長期資金,許多長期保險產品一經銷售,就會在未來多年持續爲保險公司帶來收入和利潤。爲準確評估保險公司經營價值,保險公司在法定會計準則的規定下,採取一系列關於未來經驗的風險假設,將保單未來的長期現金流進行折現處理,獲得當年保險公司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包括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等。其中,長期投資回報率和風險貼現率就包含在上述一系列關於未來經驗的風險假設中。

  近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保”)、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保險”)6家上市險企在發佈的2024年年報中,均將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從4.5%下調至4.0%,並對風險貼現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調。

  具體來看,風險貼現率方面,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陽光保險統一將風險貼現率下調至8.5%。中國平安按照產品類型設定,將傳統險的風險貼現率設定爲8.5%,分紅與萬能等非傳統險的風險貼現率爲7.5%。中國人壽考慮不同業務性質對應的風險後,普通型業務所採用的風險調整後的貼現率假設爲8%,浮動收益型業務所採用的風險調整後的貼現率假設爲7.2%。

  2023年,上述6家上市險企均將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從5%下調至4.5%,風險貼現率從11%降至9.5%。這意味着上述險企已經連續兩年下調經濟假設。

  拉長時間線來看,部分上市險企曾在2016年下調相關假設,此後的2017年至2022年皆未再次下調,直到2023年。2024年,上市險企再次下調經濟假設。

  中國平安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基於對宏觀環境和長期利率趨勢的綜合考量,公司於2024年審慎下調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和風險貼現率。中國人壽總精算師侯晉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人壽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基於對市場利率中樞下降的客觀實際情況,中國人壽相應地調整了經濟假設。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險企連續兩年下調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和風險貼現率,背後有多重因素驅動。一方面,市場環境的複雜多變和利率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投資風險;另一方面,險企基於對未來市場環境的預判,選擇更爲審慎的財務策略。此外,強化風險管理、確保長期穩健經營也是相關經濟假設調整的重要考量。

  提高核心指標可信度

  受經濟假設調整影響,雖然上市險企的多項核心經營指標如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等有所下滑,但也增加了核心指標的可信度。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和風險貼現率主要是關於未來經驗的,因此主要影響險企的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此外,保險公司股票估值等指標也會受到側面影響。

  相較於2023年末的經濟假設和模型,在新假設下,多家上市險企2024年的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營運利潤等指標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兼擬任首席財務官付欣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平安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去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營運利潤同比微降,主要是因爲去年其將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從4.5%下調至4.0%,並按調整後的投資回報假設對2023年數據進行了追溯調整。如剔除投資收益率假設由4.5%調整至4.0%的影響,壽險板塊的營運利潤與2023年基本持平。

  儘管經濟假設指標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對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等產生負面影響,但上述指標的可信度也得到了提升,擠出了險企賬面上的“水分”。

  民生證券研究院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張凱烽表示,頭部險企普遍下調內含價值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和風險貼現率並進行追溯調整,短期內內含價值規模或階段性承壓,但新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率仍然維持同比穩健提升的趨勢,反映出渠道人力質態提升和產品結構改善等改革效果。

  此外,中國平安、中國人壽首次針對不同產品類型,採用了不同的風險貼現率。對於這一舉措的影響,楊帆表示,一方面,不同的風險貼現率可以更加精準地反映各類產品的風險特性,有助於險企更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和資本配置;另一方面,也可能引發險企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的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提升市場競爭力。

  展望未來,險企如何應對利差損壓力,維持穩健經營?徐昱琛表示,保險公司可以在三方面採取措施,一是在負債端優化負債結構,增加保障性產品的佔比;二是在資產端強化投資能力,在利率較高的時點多進行長久期資產配置,並增加對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三是要做好資產負債的聯動和久期匹配,維持公司穩健經營和發展。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