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下調美國GDP增長預期、預計通脹迴歸,美聯儲還能否降息引爭論

市場資訊
昨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分析認爲,關稅既可能削弱經濟增長(因此呼籲降息),又可能推高本已高於美聯儲目標的通脹率(從而推遲降息),因此“滯脹”已經越來越多地在金融圈被提及。有分析稱,如果這些關稅保持不變,將有可能抹去過去三年在美國降低通脹方面取得的大部分進展。然而,儘管預期通脹將上升,投資者仍然湧入對美聯儲今年晚些時候多次降息的押注。

  媒體報道,華爾街經濟學家表示,在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徵重大關稅後,美國今年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通脹可能回到疫情期間的水平。然而,在此情況下美聯儲能否繼續降息,分析師觀點兩極。

  華爾街:關稅政策將導致經濟下行、通脹再起

  特朗普週三的關稅聲明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打亂了對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的預測。多家主要銀行提供了對影響的初步評估,顯示經濟增長將遭受嚴重打擊,通脹將被推高,但由於關稅措施可能在未來幾天調整,因此尚未正式修改預測。

  野村證券國際公司表示,在考慮了新的進口關稅後,預計2025年美國GDP將增長0.6%,而衡量核心通脹的關鍵指標將升至4.7%。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的觀點則更加悲觀,預計GDP將萎縮0.1%,通脹則稍顯樂觀,預計上漲3.7%。他們還預計到年底失業率將上升。

  瑞銀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nathan Pingle週三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顯然,這麼大幅度的關稅調整對經濟擴張構成實質性下行風險。我們的評估認爲,這將不僅令通脹在2026年上升,同時也會導致GDP下降、失業率上升,我們預計將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

  分析認爲,如果這些關稅保持不變,將有可能抹去過去三年在美國降低通脹方面取得的大部分進展。美聯儲偏好的通脹指標——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在2月份爲2.8%,相比2022年2月疫情高點5.6%已有大幅下降。

  22V Research的經濟學家Peter Williams在週三晚間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如果將當前的關稅政策延續至2025年,那麼核心PCE通脹的預測應該被上調至4%至5%的區間,基於今天早上的政策情景,3%左右似乎還是合適的。過度精確的預測沒有必要也不現實。現在我們將看到核心PCE通脹出現第二波令人擔憂的上升。”

  滯脹或將再臨 Fed降息還是不降息?分析師矛盾

  分析認爲,這些關稅在某些情況下總額高達50%以上,既可能削弱經濟增長(因此呼籲降息),又可能推高本已高於美聯儲目標的通脹率(從而推遲降息)。這也是爲何“滯脹”(經濟停滯與高通脹並存)這一術語越來越多地在金融圈被提及。

  然而,儘管預期通脹將上升,投資者仍然湧入對美聯儲今年晚些時候多次降息的押注。據期貨數據顯示,投資者目前認爲美聯儲在5月7日結束爲期兩天的政策會議後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約爲30%,而在今年其餘五次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均超過一半。交易員全天推動債券收益率下跌,使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4%,同時加大了對降息的押注。

  其中,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Mark Haefele寫信告訴客戶說,美聯儲今年現在將不得不更加激進地降息——最多可能降息四次。

  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美聯儲現在根本無法降息。他和團隊取消了對6月降息的預測,認爲美聯儲將被迫推遲到明年再進行下一次降息。

“美聯儲在短期內很難忽視通脹衝擊並迅速採取寬鬆政策。”

  分析認爲,這種鮮明分歧凸顯出,在特朗普不斷升級貿易戰的背景下,當前經濟難題有多麼不同尋常、棘手。

  不過,Evercore ISI的Krishna Guha表示,投資者需要爲任何情況做好準備。就目前而言,他表示仍堅持他原先“兩到三次降息”的預測。

“目前來說,不降息、降息兩三次,或者在衰退情形下降息五次以上,這幾種情況的可能性幾乎是相當的。”

  瑞銀的Pingle表示,

“美聯儲官員可能會做出反應,但初期動作會很慢,只有在看到經濟受到實質性損害之後,纔會因爲通脹風險而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

“當前物價水平的上升幅度已足以讓貨幣政策存在被動的風險,這種情形類似於2022年,當時美聯儲加息動作滯後。”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新浪合作大平臺期貨開戶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