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物流供應商大力押注醫療保健業務

環球市場播報
04-08

  全球三大綜合包裹和物流運營商正積極將高利潤的醫療保健垂直領域作爲利潤中心,敦豪於週一宣佈將在五年內投資 22 億美元,聯邦快遞預計從新的醫療保健客戶那裏獲得 4 億美元的業務收入。

  聯合包裹也不甘落後,今年 1 月收購了 Frigo-Trans 及其姐妹公司 BPL,這兩家公司爲歐洲的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提供溫控倉儲和運輸服務。

  這些公司對醫療保健領域感興趣,是因爲該領域較高的技術和合規要求使得除了基本的包裹運輸外,還能提供利潤豐厚的增值服務。據行業專家稱,由於全球人口老齡化,需要更多藥物和生物醫療產品來應對慢性病,醫療保健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1300 億美元增長到明年的 1520 億美元。

  敦豪集團週一表示,計劃投資 22 億美元,用於提升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領域的物流能力並擴大業務覆蓋範圍。一半的資本支出將分配給美洲地區,其餘部分則在亞太地區以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之間分配。

  這筆投資是敦豪近期戰略的一部分,其目標是到 2030 年將醫療保健物流收入翻一番,達到 108 億美元,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包括建立廣泛的溫控網絡、提供首尾兩端的專業快遞覆蓋服務,以及推出綜合服務產品。上週,敦豪同意以 1.95 億美元收購總部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 CryoPDP 公司,這是一家爲臨牀試驗、生物製藥以及細胞和基因療法提供物流服務的專業快遞公司。

  投資將集中於改善從工廠到患者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包括溫控存儲、訂單履行、配送、全球運輸和最後一公里配送。敦豪表示,這些改進將使其能夠提供綜合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同時提高製藥、生物製藥和醫療設備客戶以及患者的配送速度和可靠性。

  敦豪總部位於德國波恩,最近成立了敦豪醫療物流(DHL Health Logistics),作爲一個總括性品牌,整合敦豪快遞、全球貨運和供應鏈部門所具備的端到端服務能力。2024 年,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業務爲該集團貢獻了超過 50 億歐元(54 億美元)的收入。

  敦豪稱,投資的很大一部分將用於建設新的跨部門製藥樞紐,以運輸多溫區貨物,擴大現有設施的冷鏈容量,訂購新的溫控車輛,並改進隔熱和冷藏集裝箱。

  隨着臨牀試驗、生物製藥以及細胞和基因療法等關鍵領域的需求不斷增長,敦豪還在投資建設專業的製冷基礎設施,以適應低溫和超低溫環境。此外,該集團表示將實施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提供實時狀態更新,以確保敏感醫療產品不受影響。

  敦豪集團在近 130 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着近 600 個專注於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物流的場所,溫控倉庫總面積超過 2700 萬平方英尺。

  聯邦快遞的工具助力醫療保健業務

  與此同時,聯邦快遞(紐交所代碼:FDX)在醫療保健物流領域能力建設方面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該公司首席客戶官布里・卡雷爾(Brie Carere)在 3 月 20 日的第三季度財報發佈會上表示,公司將在未來 90 天內引入近 4 億美元的新年度化醫療保健業務收入。

  卡雷爾稱,聯邦快遞用於追蹤和監測對溫度敏感的生命科學貨物的最新技術正在吸引製藥和醫療公司,這使得這家快遞物流公司有望在截至 5 月 31 日的財年結束時,實現約 90 億美元的醫療保健業務收入。

  卡雷爾強調了聯邦快遞如何將其包裹退貨平臺用於醫療保健客戶(如實驗室和醫療服務提供商)的雙向定期運輸,實現了平臺的雙重用途。她說:“這一流程使運輸過程更簡單,透明度更高,讓貨物接收方能夠更合理、高效地安排人員。”

  聯邦快遞還在繼續推廣聯邦快遞 Surround,這一工具將先進的傳感器技術與人工智能驅動的儀表盤相結合,可對全球範圍內的貨物運輸進行持續監測並主動干預。

  這種緊湊的傳感器每隔兩秒通過藍牙短程無線系統將精確的包裹位置數據傳輸到聯邦快遞網絡中的 Wi-Fi 接入點或已建立的網關設備。據聯邦快遞稱,配備了 SenseAware ID 傳感器的包裹被追蹤的次數可達數百次,而按照傳統的包裹掃描協議,追蹤次數僅爲數十次。其功能包括預測延誤警報,以及在聯邦快遞網絡中優先處理最關鍵或對時間敏感的貨物。

  聯邦快遞 Surround 目前已在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出。卡雷爾表示,對於運輸高價值或敏感貨物的客戶來說,增強的可視性和控制力尤爲重要。

  聯合包裹去年表示,計劃到 2026 年通過有機增長和收購,將醫療保健物流業務的收入翻一番,達到 200 億美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郭明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