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申萬宏源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025年初以來,經濟轉弱和對等關稅衝擊之下,美股持續回調。美股下跌是否會對經濟形成“負反饋”、美股大幅回撤是否預示着經濟衰退將至?
熱點思考:美國經濟:“跌”出來的衰退?
一、歷史上,美股回撤是否預示着經濟衰退?更重要的是下跌的原因
年初以來,美股大幅回撤,距離“熊市”或僅剩臨門一腳。2月19日以來,標普500和納指分別回調17.4%和22.3%;根據SEC定義,“熊市”指市場寬基指數跌超20%以上並持續2個月以上,當下美股已逼近邊緣。結構上,近期週期較防禦明顯超跌,也符合“衰退交易”特徵。
經驗上看,美股熊市大概率預示着經濟衰退。這次是否不一樣?歷史回溯來看,1929年以來的14輪熊市中,僅1961年、1966年和1987年美股熊市受恐慌情緒、信貸緊縮等影響;而其他11輪市場下跌與經濟走弱“互相強化”中,後續美國經濟均出現了衰退。
二、定性視角下,如何理解美股的“財富效應”?核心在於高收入羣體的消費意願+股息收入
美股“財富效應”的傳導機制: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1)居民收入方面,股息收入與股市表現有關,但佔居民收入比重僅8%,短期資本利得不計入居民收入;2)消費傾向方面,根據歷史規律,美國居民儲蓄率與淨值/可支配收入呈現負相關關係,即股市增值可提升消費意願。
股市“財富效應”或僅影響高收入羣體的消費能力和傾向。美居民消費更多由高收入羣體貢獻,80-100%收入分位的高收入羣體貢獻消費的39%,消費傾向接近50%。高收入羣體的股息收入佔比更大,持有權益資產更多,最高1%收入分位羣體的資產中公司權益佔比達45.6%;
三、定量視角下,美股“財富效應”有多大,股市下跌是否會對經濟形成 “負反饋”?
學界普遍認為,美國股市財富效應對消費的彈性(MPC)在0.02-0.08之間。股市對消費彈性呈現出三大特徵:貨幣寬鬆環境下彈性更高、高收入人羣彈性更高、長期股市變動彈性更高。此外,部分研究認為美國房市由於“抵押品效應”,其財富效應要大於股市。
美股下跌會在多大程度上拉低美國經濟增速?1)美股下跌20%對美國經濟的拖累最高可達1個百分點;2)根據美聯儲金融狀況指數(股票分項)與股市表現的擬合,2024年末以來股市下跌拖累經濟增長的幅度或在0.4-0.5個百分點之間。
這一次,美股大幅回調是否預示着經濟衰退?需關注如下方面:1)本次美股下跌與特朗普關稅政策衝擊產生的恐慌有關,重要的是關稅政策如何演繹;2)美股持續下跌或產生次生衝擊,重點關注金融脆弱性;3)勞動力市場是美國經濟的基本盤,失業率是是否衰退的“試金石”。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美聯儲超預期轉“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