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該換賣車“密碼”了?

字母榜
04-08

在鴻蒙“四界”汽車銷量陷入低迷之際,主管汽車業務4年後的餘承東,也迎來了新的職位調整。

近期,華爲官網信息顯示,餘承東不再擔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簡稱“車BU”)董事長,僅保留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頭銜。

不過,據字母榜(ID:wujicaijing)獲悉,在卸任車BU董事長之外,餘承東還同時卸任了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

過去4年間,餘承東在車BU的職務經歷了四次調整:

2020年11月,華爲車BU成立一年半後,餘承東正式出任重組後的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統領車BU;

2021年5月,餘承東兼任車BU CEO;

2023年9月,餘承東卸任車BU CEO,轉任車BU董事長;

2025年4月,餘承東卸任車BU董事長,且不再擔任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

儘管告別了車BU,但這並不意味着餘承東跟華爲汽車業務再無關聯。歸屬在終端BG的智選車業務,即鴻蒙智行,仍歸屬餘承東領導。

此時選擇調整餘承東在車BU的職務,一大原因是車BU分拆獨立一事進入到了收尾期。此時,華爲車BU已沒有存在的必要,餘承東卸任車BU董事長也便順理成章。

2023年11月,華爲與長安汽車在華爲深圳總部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協議,華爲擬成立一家新公司,整合車BU的核心技術和資源。

近一年半過去,近期,獨立後的新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引望”)又完成了新的工商信息變更,現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兼任深圳引望董事長,餘承東則出任副董事長。

至於爲何餘承東未能繼續履職新公司深圳引望的董事長,這或許跟餘承東負責之下華爲汽車銷量不佳有關。

進入2025年,華爲鴻蒙智行銷量下滑嚴重,明星車型問界M9在1月的銷量還有12483輛,2、3月則分別下滑至5571輛、5236輛。問界M9的銷量下滑,還可以拿車型換代解釋,但另一明星車型問界新M7,月銷量也開始連續不足萬輛。

圖注:2024年1-12月鴻蒙智行銷量

根據懂車帝2月份車型數據,鴻蒙四界旗下一衆車型,已經沒有一款能夠實現月銷破萬的成績。具體來看,問界M9當月銷量5242輛,問界新M7爲5204輛,問界M5爲869輛;智界R7爲8748輛,智界S7爲832輛;享界S9爲622輛。

餘承東之外,近期因銷量不佳而下課的車企高官還有樂道總裁艾鐵成。

因未能實現3月份月銷破3萬輛的目標,樂道總裁艾鐵成於近期正式辭職,並同時辭去了蔚來高級副總裁職務。

對於餘承東而言,連續兩個月銷量不佳,背後反映出的更大問題或許在於,華爲曾經那套把車賣爆的密碼,當下成功實施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不同於小鵬、小米乃至零跑們的極致性價比爆款策略,華爲一開始就走向了技術溢價的道路。但隨着各家車企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追趕,以及硬件設施的快速迭代,技術溢價的生命週期正變得越來越短。想要繼續被貼上“遙遙領先”的標籤,擺在餘承東面前的挑戰,正被進一步放大。

在解釋如何保證華爲與合作車企最終都能夠賺到錢的問題時,時任華爲終端智選車業務總裁汪嚴旻給出的答案是,華爲只有讓這些30萬元以上的新車一一成爲爆款纔有可能,“如果不能成爲爆款,商業模式就不能閉環。”

依據當下新能源行業的爆款底線,這意味着華爲鴻蒙四界下的一衆車型,都至少需要做到月銷過萬。

過去兩年間,華爲找到的將車賣爆的密碼之一就是技術溢價,通過將華爲領先行業的技術創新裝入合作車型,進而推動汽車大賣。

爲了更順暢推動上述技術溢價策略的落地實施,三年前推出智選車模式時,餘承東特意避開了BBA(奔馳寶馬奧迪)們,其給出的解釋是,華爲要贏、要能活下來,主動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個“主動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價格的主導。從目前已經達成合作的汽車品牌來看,賽力斯藉助問界M7、M9售價最高超過50萬元,北汽藉助享界S9也賣到了40萬元往上,江淮更是憑藉尊界S800突破百萬元。

技術溢價帶來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隨着問界系列大賣,在牽手華爲後虧了四年的賽力斯,終於迎來扭虧爲盈時刻:近期發佈的2024年報中,賽力斯實現營業收入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04%,淨利潤59.46億元,上年則爲淨虧損24.50億元。

合作車企賺錢,華爲也跟着喫肉。最近更新的2024年華爲財報顯示,車BU收入同比增長474.4%,達到263.53億元,並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但想要將這套技術溢價的賣車密碼循環往復,前提之一是車企得始終確保自身車型搭載的技術能力,能夠跑贏行業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

如今,在華爲引以爲傲的智能駕駛技術上,其正迎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2023、2024年,標配智駕尚未成爲行業共識,華爲一度憑藉其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領先優勢,給旗下智選車業務帶來差異化賣點。

但隨着大模型技術引入車圈,由特斯拉流行開來的端到端模式,給了一衆車企迎頭追趕的機會。

進入2025年,比亞迪、吉利、奇瑞等更是接力掀起了一場全民智駕平權的新競爭。原來只能在30萬元車型上體驗的部分高階智駕功能,現在10萬元小車上也有了。

智能化加持下的品牌溢價認可能力,同樣經受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拷問。

即便是老牌高端車企奔馳,在其2022年推出的百萬級豪華新能源車型 EQS後,因銷量慘淡,售價也不得不被官方多次下調,降幅最高一度超過40萬元。

技術溢價和品牌溢價均遭遇挫折之際,另有一批汽車廠商則靠着極致性價比策略,成爲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新的“優等生”。

經歷過2022年G9定價和配置設計等失誤引發的銷量災難後,在去年發佈的兩款新車上,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開始轉向極致性價比,MONA M03下探到12萬元,P7+下探到18.68萬元。

在晚點LatePost的報道中,小鵬內部原本爲P7+定了18.98萬元的起售價,以此搏一個更高的毛利,但只有何小鵬堅持,“我不幹了,我要規模”,並拍板定下了18.68萬的價格。

極致性價比的效果立竿見影。去年初月銷量還無法破萬的小鵬,最近已經連續5個月交付量破3萬。

比何小鵬早一步踐行極致性價比路線的雷軍,在小米SU7上獲得成功後,又再一次將其應用到了年初發布的小米SU7 Ultra上。

相比去年10月份亮相時的預售價81.49萬元,雷軍向外界營造出了一種買到小米SU7 Ultra立省近30萬元的佔便宜錯覺。橫向對比華爲尊界S800的百萬售價和蔚來ET9的近80萬元起售價,小米SU7 Ultra的52.99萬元售價,又一次搶到了最具性比價豪車的標籤。

價格開道之下,雷軍給小米SU7 Ultra設定的年銷售超1萬輛目標,在開售2小時內就率先完成。

同樣靠着性價比策略大賣的零跑,更是毫不避諱外界對其“半價理想”的認知。零跑創始人朱江明回應道:“大家對零跑汽車產品力的認可,設計、舒適性可以和理想媲美,是對產品的加分項。不過零跑還有更多的創新,很多方面和理想汽車完全不一樣。”

憑藉上述一策略,零跑汽車在2024年成功扭虧爲盈,成爲繼理想汽車之後,第二家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走上極致性價比路線的這些車企,另一大共同點在於,它們雖然也強調技術創新,但幾乎從不標榜自己有了超越特斯拉的能力。

放棄跟行業頭部車企比拼技術領先,轉而比拼性價比,這顯然是一套比走技術溢價路線更容易維持競爭優勢週期的策略。

在餘承東說出華爲智駕能力還要好於特斯拉FSD時,何小鵬曾感慨特斯拉FSD V12版本“非常非常驚訝,跟以前完全不是一個版本了。”雷軍更是在智能化上直接將特斯拉稱爲小米汽車的學習追趕對象。

面對銷量下滑的現實,華爲也開始向性價比路線妥協。

這一趨勢更早能從去年發佈的智界新S7上略窺一二。上市一年之內,華爲已經接連爲這款車型開了三次發佈會,且每開一次就降價一波:去年4月份,智界S7二次上市發佈會上,該車大部分車型直降2萬元;同年11月份,智界S7第三次發佈會上,該車起售價再次調低2萬元。

更何況,華爲還爲鴻蒙智行定下了極具野心的預期銷量。2024年,鴻蒙智行累計交付超44萬輛汽車,官方展望鴻蒙四界將在2025年挑戰100萬輛的新高度,這意味着其月銷量平均要超過8.3萬輛。

事實是,過去的一季度中,鴻蒙智行只在1月更新過一次官方銷量,爲34987輛。即便按照這一最好成績計算,華爲也需要補上近5萬輛的月銷缺口。

推出更具性價比的新車型,便是華爲的應對手段之一。

3月份開始,全新問界M8開啓預定,根據36氪爆料,問界M8的角色之一就是對標理想L9,以便在售價22.98萬起的問界M7及售價46.98萬元起的問界M9中間,插入一輛35萬-45萬元價位的新產品。

與此同時,華爲還把問界M9上的很多技術與配置下放到了問界M8,以增強後者的產品力,如M9的同款“百萬像素智慧大燈”,最新的華爲ADS高階智駕系統,華爲途靈智能底盤等。

憑藉36.8萬元起的更低預售價,日前,根據餘承東介紹,問界M8小訂已經突破10萬輛。

除了推出新車型之外,華爲轉向性價比的另一應對手段則是加碼增程。

在與奇瑞合作的智界R7上推出增程版本後,近期,華爲與北汽合作的首款豪華純電轎車享界S9,也將推出增程版本,預售價爲31.8萬元起,相比純電版本便宜了10萬元左右。

這還不算完。此前一直喊着不做20萬元以下車型的餘承東,最近也開始被曝出正聯手上汽打造第五界——尚界,進軍20萬元以下的大衆主流市場。

屆時,爲年輕人造第一輛車的名單上,就又要添上華爲的身影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