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日前,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二季度的調整並不改變中國這一輪資產估值的核心邏輯,內因纔是決定A股、港股行情大趨勢的關鍵變量。短期積極防禦,等待風雨過後,不要加槓桿。中期來說,堅定看多中國資產。因爲中國資產重估遠沒有結束,特別是科技和新消費的重估,他認爲纔剛剛開始。所以可以從中期維度來說,利用二季度的震盪,這個黃金坑,逢低戰略性佈局戰略資產。
張憶東指出,這次特朗普關稅政策在4月2號宣佈全面徵收對等關稅,導致了全球大通脹,直接受衝擊的就是股市,特別是美股,明顯開啓了它的一輪熊市。這次超預期的貿易戰其實沒有贏家。從短期維度來看,它影響了全球資本市場,毀滅了全球的社會財富,特別是美國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上週來看,無論是納斯達克、道指,還是以原油、日本股市以及新興市場股市爲代表的資產都遭遇全面大跌。黃金和比特幣這幾天的大跌,恰恰反映了市場邏輯已經從情緒化的邏輯轉向了流動性衝擊,甚至可以類比2020年美國疫情導致的美股走熊引發的全球流動性衝擊。從短期來看,美國擴表來對沖流動性衝擊的可能性隨時都可能發生,甚至可能走在美聯儲降息之前。
張憶東認爲,反彈之後,美股很難改變其走熊的大趨勢。美國的基本面未來是先衰退後滯脹,這是大概率事件,那麼整個美國的牛市可能已經宣告結束,而熊市將基本確立。
面對現在的外部風險,張憶東認爲,中國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只是被殃及的風險偏好的衝擊。真正到後面看中期還是要看基本面,還是看內因,內因纔是決定事物的核心變量。短期衝擊之後,後續伴隨着流動性風險(釋放),美聯儲放鬆帶來的對沖效應,全球資本市場將會分化,最終還是看誰的基本面主導。
展望中國資本市場,他認爲二季度的調整並不改變中國這一輪資產估值的核心邏輯,內因纔是決定A股、港股行情大趨勢的關鍵變量。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就是說“慫了、跪了”,只要回到零利率、零關稅,就可以躲過一劫,但其實躲不過。因爲美國關注的是逆差,而不是你是不是對美國零關稅。比如像越南,即使“跪”也沒用。只要對美國有逆差,他就要徵稅,而且不單單是徵稅,他甚至還想讓你去買他的長久期國債。他就是想無所不用其極地拆東牆補西牆,修復他的資產負債表。
張憶東對宏觀的看法叫“東穩西蕩”,東穩,中國是平穩的,我們在構建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錨。而西方,特別是特朗普他不消停,他的這種以鄰爲壑,無論是貿易戰還是在俄烏衝突上的欺凌弱小,都讓美國原來標榜的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普世價值、國際秩序這種燈塔角色,被他自己撕掉了。
張憶東認爲短期內中國政策對沖力度在未來一兩週一定能看得到,無論是降準還是財政擴張。宏觀基本面是“東穩西蕩”,那麼股市基本面,這輪行情能否延續,核心中的核心在於科技和新消費的發展趨勢會不會延續。
未來幾年,張憶東認爲中美大國博弈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很難逆轉,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中概股在美股上市的位置,遇到了越來越大的系統性風險。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港股作爲中國新經濟企業出海融資的首選市場,甚至有可能是最爲穩定的對中概股的替代選擇。
如果科技浪潮能夠持續的話,他認爲中國科技牛市的行情也能延續。也就是說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科技浪潮能持續是今年下半年繼續創新高、明年繼續創新高的勝負手。這一次科技突破,在應用端的突破,在中國率先發生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張憶東認爲到了今年中期,快的話,6、7月份,慢的話到了四季度,中國的機器人、中國的AR應用將會出現可持續的商業變現路徑。
港股方面,張憶東認爲,現在的香港資本市場和前些年不一樣了。以前香港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徵是離岸市場,沒有“錨”,而現在有了“錨”,內資的持續流入以及中央的呵護,就是香港資本市場的底氣。要跟隨着有形的手,進行價值投資。所以二季度他認爲對沖海外風險,國家的政策會更加積極,穩定經濟、穩定股市、穩定樓市,特別是穩定股市,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好招,能夠提升預期又提振信心。
如果能夠及時維穩港股,能夠及時維穩離岸人民幣匯率,那麼整個港股乃至A股,後續行情調整基本到位,後續向下的空間非常有限。那麼也意味着說可能很快,如果鮑威爾能夠採取一些最終措施,那麼港股和A股在短期隨美股調整之後,將有希望率先企穩,從而成爲動盪事件的避風港,這是一個樂觀情形。
從中期來說,張憶東堅定看多中國資產。因爲中國資產重估遠沒有結束,特別是科技和新消費的重估,他認爲纔剛剛開始。所以從中期維度來說,利用二季度的震盪,這個黃金坑,逢低戰略性佈局戰略資產。
第一個維度,核心還是科技主線,科技主線值得深耕,疾風知勁草。第二條相對也是主線,是新消費領域裏的機會,要找阿爾法。第三個立足中期,值得配置的戰略性資產,是軍工、黃金這類對沖國際秩序的脆弱,對沖原有國際體系動盪的傳統戰略資產。特別是黃金,短期跌是因爲流動性衝擊,所以一旦鮑威爾進行了對沖,他認爲黃金還是有戰略配置價值。而軍工,全球軍工都在大擴張,這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已經跟二戰以後的秩序不一樣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