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夢碎了!

飛鯨投研
04-04

醫藥融資,寒冬未盡!

據統計,2024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額持續下滑,降至73億美元,融資事件數量也減少至811起,均不足2021年高峯期的四分之一。

當前,全球醫療創投策略發生明顯轉變,不再一味聚焦創新潛力,而是更青睞成熟且確定性高的項目。

這一轉變使得多家創新藥企,陷入“融資斷供”的生死競速之中,保住現金流成了企業能否繼續走下去的關鍵。

即便是身爲行業巨頭的復星醫藥,也未能置身事外。

僅在2024年度,復星醫藥便處置了旗下6家子公司的股權,並藉助減持、出售持有資產等方式,成功回籠資金約30億元。

到了2025年3月13日,公司再度發佈公告,宣佈已將和睦家醫院及診所的全部股權售出,持續推進業務的收縮。

如此舉措實屬意料之內,畢竟復星醫藥身上揹負的包袱實在太沉重

自2010年設立復宏漢霖起,復星醫藥便踏上了併購進擊之路。

此後,公司通過一系列佈局運轉,相繼進入疫苗、醫學診斷、醫美、醫院、手術機器人、CAR-T、小分子靶向藥等多個細分賽道,一路野蠻生長。

復星醫藥甚至被外界戲稱爲恆瑞醫藥+邁瑞醫療+愛爾眼科合體”。

對此,公司前董事長陳啓宇曾公開表示,復星醫藥主要對標國際藥企巨頭強生,走多元併購的發展路線。

但近年來,受行業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明顯看出公司的拓展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首先,業績表現不佳。

近年來,隨着前兩年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產品需求降低,復星醫藥業績持續下滑。

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410.7億元,同比下滑0.8%;淨利潤雖同比增長27.7%,卻僅恢復至2018年水平。

同期,公司整體毛利率僅微升0.13個百分點。可見,此次淨利潤大幅回升,一方面得益於期間費用率的管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2023年基數較低。

持續跟蹤復星醫藥的朋友或許留意到,復星醫藥絕大部分的經營利潤來自於其投資收益。

在2021年,公司投資收益一度高達46.24億元,佔當期淨利潤的98%,而其中80%以上來自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

然而,近兩年來,投資收益卻持續下滑。到了2024年,公司投資收益僅爲21.05億元,相較於2021年的巔峯時期,三年間暴跌54.48%。

其次,商譽、擔保金額高企。

從多年來的業務發展軌跡不難看出,復星醫藥志在構建醫療健康全產業鏈。

爲此,公司長期堅持多元併購策略,不斷拓展業務版圖。

但是,復星醫藥大規模併購的諸多公司資產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公司內部子公司層層嵌套,股權結構龐大複雜。

這不僅增加了管理難度,也使得商譽減值風險直線上升。

到2024年,公司商譽增長至109.1億元,佔總資產的9.28%,成爲公司發展中不容忽視的負擔。

與此同時,復星醫藥的部分子公司造血與融資能力皆弱,宛如無底洞,需要公司不斷融資擔保,持續輸血維持運營。

粗略統計,自上市以來,復星醫藥發佈的擔保相關公告近200條,且大多集中在公司步入併購式增長期之後。

根據2025年3月20日的最新公告,公司對外擔保金額已達239.98億元,擔保總額佔淨資產的51.87%。

雖說相比2024年的338.61億元與74.12%有所下降,但仍遠超官方50%的限制標準。

另外,從被擔保子公司的財務狀況來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在最新的擔保名單中,8家被擔保子公司裏,僅復星醫藥產業與復星北鈴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業績盈利,其餘幾家均處於虧損狀態。

鉅額的擔保金額,加上資質參差不齊的子公司隊伍,極大地考驗着公司的現金保障能力。

再次,自身負債壓力大。

除了要爲子公司持續輸血、提供擔保之外,復星醫藥自身的償債負擔也極爲沉重。

截至2024年末,公司貨幣資金爲135.2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25.96億元。然而,其短期負債卻高達187.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有44.61億元,兩項負債之和遠遠超過公司同期的類現金資產規模。

同時,公司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也均降至1以下,這表明公司流動資產不足以足額償還流動負債,財務風險正急劇攀升。

最後,管理層頻繁出走

2024年以來,復星醫藥管理層變動頻繁,已有6名高管相繼離職,如前執行總裁李勝利、前副總裁許愛華和張躍建等。

要知道,高管團隊是公司戰略決策與執行的關鍵,如此密集的人員變動,不禁讓人擔憂公司未來戰略執行的連續性。

不過,當下公司最緊迫的難題仍是資金問題。

鉅額對外擔保與負債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資金鍊斷裂,公司未來發展將直接受阻。

幸運的是,公司在逐漸正視這些問題。

一方面,復星醫藥着力剝離部分醫療醫藥業務,積極推進管線調整。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公司陸續關停幾個國外高成本研發中心,將相關研發工作遷移至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國內。

在資金投放上,重點佈局轉移性結直腸癌、ESR1突變乳腺癌等競品稀缺的適應症領域,同時大力推動TIGIT、EGFRADC等優勢管線,全力塑造未來差異化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復星醫藥全力聚焦回收現金流。

2024年,公司經營現金淨流入達44.77億元,同比增長31.13%,增速超越當期經營性利潤,創下歷史最優成績。

同時,復星醫藥也在持續開拓海外市場。

目前,其製藥與醫療器械業務已廣泛覆蓋美國、歐洲、非洲、印度及東南亞等地區,組建起超1000人的海外商業化團隊,海外營收佔比達27.51%。

2025年,公司的斯魯利單抗已啓動歐洲銷售,並且在未來1-2年內有望獲美國FDA批准。

因此,憑藉全球銷售網絡優勢與創新藥研發推進,復星醫藥有望在2027年實現PD-1產品在歐美市場商業化價值,步入發展正軌。

最後總結一下

長期併購使得復星醫藥揹負着沉重的商譽、負債及對外擔保負擔。

不過,公司正積極減負,重新聚焦核心業務,至於何時能擺脫困境、實現飛躍,不妨給予其更多耐心與時間。

以上分析不構成具體買賣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最後,別忘了點擊右下角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投資路上一起成長!

給大家推薦個很牛X的短線玩家發哥,深度瞭解主力動向,精準把控市場節奏,手把手教你如何抓龍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no data

沒有相關數據

如果下載按鈕點擊無跳轉,請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 “在瀏覽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