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在剛剛過去的週五(4月5日)經歷了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最劇烈的震盪。美股三大股指單日蒸發逾3萬億美元市值,歐洲、亞太股市集體下挫,商品市場與債券收益率同步異動,恐慌情緒席捲全球。
這場風暴的導火索直指美國激進的關稅政策升級,疊加美聯儲對通脹與經濟前景的謹慎表態,市場對“全面貿易戰”與“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達到臨界點。
科技股成重災區,納指進入技術性“熊市”
美國股市週五出現歷史性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231.07點,跌幅達5.5%,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暴跌5.97%,收於5074.08點,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本週累計下跌9%,爲2020年初以來最差周表現。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5.82%,報收15587.79點,較去年12月的歷史高點累計跌幅達22%,正式進入技術性“熊市”區間。
科技巨頭成爲暴跌的重災區。蘋果公司股價暴跌7.29%,英偉達下跌7.36%,特斯拉大跌10.42%。此外,波音公司股價下跌9%,卡特彼勒下跌近6%。
市場恐慌指標VIX指數暴漲46%,收盤報45.31,創2020年4月以來最高收盤水平。分析人士指出,市場情緒已經從擔憂轉向恐慌,投資者對全球貿易戰可能引發經濟衰退的擔憂是主要誘因。
中概股亦未能倖免,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暴跌8.87%,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等跌幅普遍在8%-14%之間。市場人士分析,科技股作爲過去兩年牛市的核心驅動力,其暴跌標誌着投資者對全球貿易環境惡化下企業盈利前景的深度擔憂。
中國反制!對美商品加徵34%關稅
美國本週宣佈對華加徵新一輪關稅後,中方迅速回應。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4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商務部與海關總署同步出臺多項反制措施。這一針鋒相對的舉措加劇了市場對“全面貿易戰”的恐慌。
摩根大通分析師警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已升至60%,若各國進一步採取報復性措施,局勢可能徹底失控。Bowersock Capital Partners首席執行官Emily Bowersock Hill表示,全球貿易戰對長期經濟增長的衝擊令人擔憂,短期內市場或許接近底部,但長期影響仍需觀察。
華爾街對特朗普政府“製造業迴流”政策的質疑聲高漲。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指出,關稅衝擊對全球消費和貿易的連鎖效應“可能被市場低估”,其引發的不確定性堪比疫情初期。分析人士普遍認爲,美國試圖通過關稅保護本土產業的目標成本極高,且需要數十年才能實現,但短期內的政策衝擊已足以重創市場信心。
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避險情緒迅速蔓延至全球市場,歐洲和亞太股市同樣遭遇重創。泛歐斯托克600指數下跌5%,創下今年以來最差單週表現。銀行股領跌,跌幅達8.5%。法國CAC 40指數下跌5.2%,德國DAX指數下跌4%,意大利富時MIB指數下跌6%。
亞太市場同樣表現慘淡。日經225指數收跌2.75%,韓國綜合指數下跌0.9%,澳大利亞S&P/ASX 200指數下跌2.4%。日本股市在避險情緒推動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0個基點,創下1月29日以來的最低水平。
商品市場同樣受到衝擊。NYMEX WTI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下跌,盤中創出接近兩年的新低,兩日跌幅超過10%。銅價大跌逾5%,創2022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黃金價格一度升至3130美元/盎司上方,但隨後回落至3110美元附近。債券市場成爲罕見贏家,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4%,大量避險資金湧入壓低了收益率曲線。
美聯儲表態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五的講話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他承認,新關稅可能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但強調美聯儲需等待政策影響明朗化後再調整利率,“當前通脹太高,無法像2018年貿易戰時那樣提供保險”。這一表態被解讀爲“推遲降息”的信號,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幅度的預期從100個基點下調至更保守水平。
鮑威爾同時指出,核心通脹仍以2.8%的年化速度運行,高於政策目標,而公衆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正在下滑,“長期通脹預期必須被錨定”。分析機構MacroPolicy Perspectives認爲,美聯儲的謹慎態度可能加劇經濟“硬着陸”風險,下半年衰退概率顯著上升。
市場普遍認爲,美聯儲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來評估政策影響,而降息的預期也在不斷升溫。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將從6月開始啓動降息週期,年底前累計降息幅度可能達到100個基點。
“牛市已死”還是技術性調整?
Freedom Capital Markets首席策略師Jay Woods將當前市場定義爲“信心崩盤”,直言“全球正走向全面貿易戰”。Bowersock Capital Partners則斷言“牛市已死”,稱意識形態驅動的政策正在摧毀經濟增長根基。
不過,部分機構認爲暴跌已釋放短期風險。高盛分析師指出,若關稅衝突未進一步升級,市場可能進入震盪築底階段,但科技股等高估值板塊仍需警惕盈利下修風險。
這場“黑色星期五”的餘波仍在發酵。隨着中國反制措施落地、美聯儲政策路徑模糊化,全球市場或迎來更漫長的動盪週期。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在貿易戰陰雲與政策不確定性中尋找新平衡點,將成爲未來數月的最嚴峻挑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