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智駕“貼身肉搏” 激光雷達企業成“香餑餑”?

中國經營網
04-05

  “車市競爭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已然成爲行業普遍共識。進入 2025 年,隨着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紛紛亮出自己的智駕戰略,這一論斷得到了更加切實的展現。

  今年2月,比亞迪發佈“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計劃將高階智駕下沉至10萬元以下的車型,打響“智駕平權”第一槍。此後,長安、吉利、奇瑞等相繼推出各自的智駕方案。

  而在車企的智駕“貼身肉搏戰”中,激光雷達作爲自動駕駛的關鍵傳感器之一,其重要性愈發凸顯,市場需求在持續增長。如此背景下,激光雷達企業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今年3月,華福證券研報指出,智駕平權將帶來激光雷達需求的臺階式增長。數據表明,10萬—20萬元級別的新能源汽車是市場的主流消費區間,擁有龐大的消費羣體。“因此,若激光雷達在此區間車型上實現標配,市場普及速度將快速提升,並打開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聚焦於市場競爭,當下的激光雷達行業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以2024年爲例,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華爲技術、圖達通等激光雷達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九成。

  除車載外,不少激光雷達企業也將視角聚焦到機器人領域。針對智駕技術全面普及帶來的發展機遇、公司跨市場發展的考量等問題,3月31日—4月1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以致電致函的方式聯繫禾賽科技、圖達通等方面,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激光雷達產業發展提速

  作爲全球汽車行業公認的“高階智能駕駛元年”,2025年年初至今已有超過20家主流車企對外發布新一代的智駕戰略、技術路徑等各種信息。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競爭日趨激烈。

  比如,奇瑞在3月18日發佈獵鷹智駕系統,涵蓋獵鷹智駕200、獵鷹智駕500、獵鷹智駕700、獵鷹智駕900四個版本。據悉,奇瑞2025年的全系車型都將搭載獵鷹智駕系統。

  不久前,極氪千里浩瀚智駕發佈三大核心科技成果,行業首創、全球首發G-AES通用障礙物連續自動避讓功能,行業首個滿血版車位到車位和麪向未來的L3級智能駕駛技術架構。

  而在車企智能化駕駛技術角逐日趨白熱化之際,曾因“價格高昂”“應用小衆”而備受質疑的激光雷達,憑藉其超高清感知精度與全景環境建模能力,在暴雨、濃霧等極端場景下展現出的卓越穩定性,正獲得越來越多主流車企認可,從而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激光雷達搭載情況如何?蓋世汽車研究院智能駕駛配置數據庫的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標配量超過136萬輛,搭載率由2022年的0.5%增加至2024年的6%。

  對於激光雷達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目前,大部分車企在智能駕駛領域的主要技術路線離不開激光雷達的輔助,它們主要採用“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的解決方案。不過,也有少數車企,如特斯拉極氪、小鵬等,選擇採用純視覺方案,主要依賴攝像頭與AI算法實現環境感知。“在當前階段,隨着智駕平權的推進,激光雷達的市場需求也會持續攀升,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此外,華福證券研報也指出,2025年,汽車行業正經歷着一場顛覆性的變革,“全民智駕”時代加速到來。繼2月10日比亞迪發佈智駕平權方案後,國內各大車企快速跟進,推進智能駕駛功能普及,吉利、奇瑞等大廠的跟進意味着全民智駕的到來。“在這場變革中,激光雷達作爲智能駕駛的核心技術,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張翔稱:“激光雷達行業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和升級。產品形態從最初的機械式,逐步向固態、半固態及相固態方向升級。每次技術升級,都可能重塑市場格局,催生新的行業巨頭。”

  逐漸形成壟斷格局

  激光雷達行業正逐漸形成壟斷格局。蓋世汽車研究院乘用車智能駕駛配置數據庫數據顯示,2024年,速騰聚創禾賽科技、華爲技術、圖達通四家公司的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9%。

  “激光雷達行業存在顯著的規模經濟效益。當頭部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時,其採購成本和生產成本會隨之降低,利潤則會相應提高。長此以往,行業門檻會不斷提高,市場格局逐漸穩固,新企業進入的難度也隨之增大。從這方面來看,激光雷達行業與動力電池行業具有相似性。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形成少數企業主導甚至壟斷的市場格局。”張翔補充道。

  禾賽科技2024年全年營收20.8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營收7.2億元。全年激光雷達總交付量爲501889臺,同比增長126.0%;其中第四季度交付量達222054臺,同比增長 153.1%。

  國內市場,禾賽科技ATX正被衆多主機廠客戶規劃爲 2025 年量產車型的標配。截至目前,禾賽科技已與22家國內外汽車廠商的120款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關係。據公開數據,2024年中國市值最高的10家汽車製造商中,有9家已經與禾賽科技達成了量產定點合作關係。

  3月31日,速騰聚創也對外發布了2024年業績財報。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公司總收入約爲16.5億元,同比增長47.2%。經調整淨虧損約爲3.96億元,同比下降約8.9%。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速騰聚創已成功取得28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95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併爲12名客戶的32款車型實現SOP(Start of Production,生產啓動)。與此同時,速騰聚創與全球310多家汽車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2024年,來自用於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的銷售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7.77億元增加至13.35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1.8%。

  記者注意到,成本的下降,或是激光雷達得以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家激光雷達企業推出了千元級別的產品。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速騰聚創執行董事兼CEO邱純潮接受採訪時就指出,過去10年,激光雷達價格從七八萬美元降至如今低於200美元。

  對於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記者,激光雷達成本下降將極大地改變激光雷達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更多的車企能夠負擔得起激光雷達,這將促使激光雷達市場迅速擴大,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入,加劇市場競爭。同時,成本的降低也將使得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普及率大幅提升,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卡位機器人賽道

  面對火爆的機器人賽道,很多企業都在跨界佈局。車企方面就包括特斯拉、上汽、奇瑞、小米等,零部件企業包括均勝電子三花智控等,激光雷達企業同樣也在深耕機器人賽道。

  “我們已將激光雷達硬件和感知解決方案應用用例廣泛擴展到汽車行業以外,如農業機器人、檢測機器人、物流機器人、V2X解決方案和真值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們已爲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的大約2800名客戶提供服務。”速騰聚創表示。

  在出貨量方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產品、用於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用於機器人及其他產品的激光雷達產品的銷量分別爲約54.42萬臺、51.98萬臺及2.44萬臺,分別較2023年度增加約109.6%、113.9%及47.0%。

  記者注意到,禾賽科技同樣深度佈局機器人賽道。今年1月,禾賽科技在CES 2025上發佈面向機器人領域的迷你型超半球 3D 激光雷達JT系列,並宣佈已開始向客戶量產交付。

  JT系列可廣泛應用於人形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AGV、港口物流自動化、靜態感知等領域。2024年12月,禾賽科技面向機器人市場單月交付激光雷達已超過2萬臺。

  對於2025年發展規劃,禾賽科技稱,公司激光雷達交付量預計2025年將提升2至3 倍,達120萬至 150萬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交付量預計將達近20萬臺。

  談及激光雷達企業相繼佈局機器人領域,江瀚表示,激光雷達企業紛紛佈局機器人市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着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機器人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感知技術需求日益增長。“激光雷達作爲一種重要的感知技術,在機器人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激光雷達企業佈局機器人市場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江瀚補充道。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