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商報
“對等關稅”,成爲美股最大的利空!美國股市遭遇自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週。
當地時間4月4日,美國股市連續第二天遭受重創,當日收盤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231.07點,收於38314.86點,跌幅爲5.50%;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322.44點,收於5074.08點,跌幅爲5.9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962.82點,收於15587.79點,跌幅爲5.82%。
截至當天收盤,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去年12月16日創下的20173.89點最近一次歷史新高相比,累計跌幅達22.73%,正式進入技術上的熊市。
需要注意的是,“對等關稅”換來的是數十萬億市值的蒸發。兩天時間內(4月3日—4日),美股市場蒸發近6.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47萬億元)的市值。其中,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Meta、英偉達、谷歌等美股“七巨頭”的市值總共損失1.8萬億美元(摺合13萬億元人民幣)。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4月2日宣佈的加徵關稅計劃導致市場陷入混亂,引發了人們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在4月9日全球互惠關稅生效最後期限之前,市場可能出現更多波動。
在消息面上,中方反制措施來了。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4月4日發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宣佈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
爲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商務部決定將高點航空技術公司等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爲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商務部決定將斯凱迪奧公司等11家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商務部決定自2025年4月4日起對進口醫用CT球管進行產業競爭力調查。
商務部決定自2025年4月4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由於相關進口產品存在檢驗檢疫問題,海關總署決定暫停1家美國涉事企業高粱輸華資質、3家美國涉事企業禽肉骨粉輸華資質,並暫停2家美國涉事企業禽肉產品輸華。
4月4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佈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中國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對華產品加徵“對等關稅”措施提起訴訟。4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方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對等關稅”措施答記者問。
4月5日,中國多個商會就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發佈嚴正聲明。
此外,特朗普再施壓美聯儲降息。
當地時間4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稱,現在是降息的絕佳時機。同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比預期的要大。他強調美聯儲需要保持通脹預期穩定,這意味着加息可能不會迫在眉睫。
鮑威爾說:“我們面臨高度不確定的前景,失業率和通脹率上升的風險都在升高。”他認爲,未來將面臨艱難的決定,而美聯儲無力阻止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這一發言也加劇了當天的跌勢。
此外,鮑威爾還表示:“我們最好等待更明確的信息,然後再考慮調整我們的政策立場。現在說貨幣政策的合適調整路徑還爲時過早。”
至此,投資者原本希望美聯儲能夠釋放降息信號來拯救經濟的願望也破滅了。
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爲,這實際上是自1968年以來美國最大的一次增稅,他們表示,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更大。該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利表示:“我們現在預計,在關稅的重壓下,實際GDP將會萎縮。就全年而言,我們預計實際GDP增長率爲-0.3%,低於此前的1.3%。”
恐慌情緒在市場蔓延,股市重挫,美元走弱,美國和歐洲企業的許多槓桿貸款價格下滑。全球垃圾債券遭遇5年來最嚴重拋售。根據彭博全球高收益公司債指數,週四這類垃圾債券相對於美國國債的利差擴大了45個基點,達到386個基點,創下去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數據顯示,這也是自2020年3月以來最嚴重的垃圾債拋售。全球投資級債券的風險溢價也擴大了7個基點至104個基點,達到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摩根大通的預測與其他銀行的預測變化相似,自關稅宣佈以來,這些銀行一直在大幅下調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此前,巴克萊銀行表示,預計2025年美國GDP將萎縮,“與經濟衰退一致”。花旗經濟學家將今年的增長預測下調至僅0.1%。
新聞多一點
黃金、A股、債市等走勢最新研判
受相關消息衝擊,包括股市、黃金以及債券等多項資產均迎來重估。
北京時間4月3日,A股指數全天震盪,但滬指盤中一度收紅,白酒、電力、地產等高股息概念領漲。方正富邦基金經理喬培濤認爲,對等關稅衝擊超出市場預期,後續要關注國內政策的對沖力度。市場階段性偏向於防禦,大盤指數階段性面臨調整壓力。
“但是我們可以關注結構性的機會,我們選取受關稅衝擊較小且可能受益財政、貨幣政策發力的交集,可關注純內需相關、偏防禦的行業,如食品飲料、地產、社服等受關稅衝擊較小,潛在受益後續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發力。其次,利率預期下行,高股息板塊(公用事業、公路鐵路等)階段性有望受益。科技相關的彈性板塊需要等待風險偏好的企穩,當前時點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喬培濤說。
在股市巨震之際,頻頻突破歷史新高的黃金避險作用再度凸顯。4月3日,關稅政策消息一出,全球資產市場同步開啓大幅下跌,避險情緒急劇升溫,現貨黃金價格創下3200美元/盎司歷史新高。不過,本週五,紐商所6月黃金期價收於每盎司3035.40美元,下跌2.76%,抹去了本週早些時候的漲幅。隨着全球貿易爭端加劇,投資者大量拋售黃金,以彌補市場大跌帶來的損失。本週國際金價累計下跌2.53%。
永贏基金劉庭宇認爲,往後看,如果全面對等關稅政策無更多實際和解空間,各國都將採取反制措施,會處於一個高度波動、避險的階段,黃金作爲對沖不確定性的避險資產將直接受益。其次,全面關稅中長期將推高美國的通脹水平,美國經濟或在較長時間內處於滯脹環境中,黃金的抗通脹屬性將得以體現。最後,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加大其他國家對美國市場的不信任,美元信用受損、美元走弱,各國央行的長期資金未來或將更加堅定加大對於黃金的增持,與美國資產(美元、美債)逐漸降低關聯,傳統實際利率框架的投資者也將回流黃金資產。
民生加銀基金認爲:“目前關稅衝擊導致風險偏好下移,對經濟的衝擊會逐步體現,對於債市來講,基本面仍是主邏輯,而央行也要面臨多重目標的再平衡。策略上可維持偏高久期,並在適當位置考慮止盈。如果有想小幅拉昇久期或者切換個券,目前30年與10年利差不到20個基點, 吸引力稍顯不足,10年價比稍好。”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衝突頻髮帶來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有增無減。商務部數據顯示,外商迄今累計在華投資設立的企業數量已超120萬家,中國製造業中的31個大類和548個小類都有外商投資。2024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萬家。近5年來,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
中國商報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券商中國、人民網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