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四十條資本)
在萬豪、洲際、凱悅、錦江、亞朵等3萬多家酒店裏送東西的機器人要IPO了。
該機器人來自“雲跡科技”,由一位深耕傳感器與自動化領域的女工程師支濤,帶着對“機器人服務人類”的執着信念創立於2014年。
十年磨一劍,這家從北京中關村起步的創業公司,憑藉一款款“能送物、會清掃、懂調度”的智能機器人,不僅征服了北京冬奧會的奧運村,更在全球酒店場景中穩坐市佔率第一的寶座,年收入突破2.4億元。
如今,雲跡科技以“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第一股”之名衝刺港交所,背後站着阿里巴巴、聯想、騰訊、攜程、安徽人工智能公司、中信證券、光控衆盈、海銀資本、沸點資本、金茂資本、啓明創投、瀾亭資本、睿聚投資、河南科投、泰州東南文投基金等一衆資本。
酒店場景市佔率第一
雲跡科技的創業故事始於2014年,由創始人支濤帶領一支在傳感器和自動化領域有着深厚背景的團隊創立。團隊成員在工業機器人和室內定位導航等方面有着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運營經驗。起初,雲跡科技專注於室內定位核心技術的研發,但很快意識到僅有底層技術難以找到合適的市場切入點。
而後,雲跡科技將目光投向了酒店場景,發現酒店行業在用工方面存在痛點,機器人可以在此發揮巨大價值。支濤認爲,酒店場景需求明確(如送物、清潔)、標準化程度高,且客戶付費能力強,是驗證商業化能力的“試驗田”。
公司早期推出“潤”系列送物機器人,憑藉高精度導航與多任務調度能力,迅速打開市場。此後,產品線迭代至“格格”系列(多功能交互機器人)。
2022年的冬奧會讓其一戰成名。期間,公司機器人在奧運村與媒體中心承擔引領、送物、垃圾回收等任務,單日最高服務超10萬次,以“零故障”表現贏得國際口碑,並因此打入萬豪、洲際等全球酒店集團供應鏈。
雲跡科技於2023年發佈了新型服務機器人——複合多態機器人“UP”。這款機器人具備使用工具、理解任務、羣體協作等能力,聯合清華大學教授團隊榮獲IROS獎項。此外,雲跡科技還推出了垂類大模型應用HotelGPT,應用於國內衆多酒店,進一步提升了機器人在酒店場景中的智能化服務水平。
目前,雲跡科技已成功推出三代機器人產品,包括“潤”系列、“格格”系列和“UP”系列。截至2024年底,雲跡機器人已部署於全球40餘國超3萬家酒店,單日同時在線峯值超3.6萬臺,累計完成服務超5億次。其在2023年全球酒店場景市佔率第一。此外,公司擁有近千項專利,參與制定26項行業標準,技術壁壘顯著。
年收入突破2.4億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雲跡科技在報告期內的財務表現較爲亮眼。2022年至 2024 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爲1.61億元、1.45億元、2.45億元,呈現出短暫回調後大幅增長的態勢。報告期內淨虧損在逐步縮小,分別爲3.65億元、2.65億元及1.85億元。
酒店機器人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上述報告期內佔比分別爲70.1%、95.1%及83%,其餘收入主要來源於寫字樓、社區等其他場景的機器人銷售及服務。由於公司實施加強AI數字化系統商業化的戰略,來自該業務線的收入實現45.5%的年複合增長率。
公司毛利率依次爲24.3%、27.0%、43.5%,與同行業企業相比,雲跡科技的收入規模和增長率均處於較高水平。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中國酒店場景收入計算,市場前五大參與者的市場份額總計爲27.6%。其中,雲跡科技憑藉12.2%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榜首。
雲跡科技在技術研發方面的高投入是其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爲6776萬元、6944萬元、5739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爲42%、47%和23 %。
爲了改善財務狀況,雲跡科技近年來也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除了加強成本控制,就是開拓新的市場。管理層也稱,未來將拓展醫療、樓宇等場景,目標3年內非酒店收入佔比超30%。能否從酒店王者蛻變爲多場景巨頭,將是一場最爲關鍵的戰役。
41億,騰訊、阿里、聯想都投了
十年發展,雲跡科技共完成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0億元。公司吸引了騰訊、阿里等衆多知名投資機構的參與,投後估值達到41億元。
雲跡科技的歷次融資情況如下:
2014 年獲得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爲 750 萬元,投資方爲安徽人工智能公司。該公司的股東包括合肥工業投資控股、安徽投資集團、科大訊飛。
2015 年完成 A 輪融資,融資金額爲 3100 萬元,投資方包括安徽人工智能公司、騰訊、海航旅業創新投資、科大訊飛、瀾亭資本。
2016 年獲得 A + 輪融資,融資金額爲 6000 萬元,投資方爲騰訊、聯想、沸點資本。同年,雲跡科技還完成了 A + 輪戰略融資,融資金額爲 5600 萬元,投資方爲沸點資本。
2018 年的 B 輪融資,融資金額爲 7500 萬元,投資方爲聯想、攜程、啓明創投。
2019 年完成B輪戰略融資,融資金額爲 1.28 億元,投資方爲聯想基金、上海雨樹、AlphaX及T等。
2021年1月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爲 2.645億元,投資方包括啓明創投、中信證券投資、騰訊、沸點資本、聯想創投、瀾亭資本。
2021年12月完成 D 輪融資,融資金額爲 5.8 億元,投資方包括睿聚投資、阿里巴巴、騰訊、聯想、攜程、河南科投、上海沸點、啓明創投、泰州東南文投基金等。
IPO前,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8%,騰訊持股9.09%,啓明創投共持股5.39%,聯想基金持股4.22%,金茂持股4.06%,阿里持股2.94%,攜程持股2.69%。
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迭代,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需求也日益旺盛。雲跡科技定位在中國機器人服務智能體賽道,具體釋義爲一種具有自主感知、記憶、推理分析、決策和動作執行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直接針對特定任務提供端到端、持續迭代的解決方案。該市場規模預計2028年達97億元,年增速爲18.7%。
這是行業風口,也屬於競爭紅海。行業集中度低,玩家競相卡位多元場景。優必選發力人形機器人,普渡科技深耕餐飲配送,科沃斯則從家用場景反向滲透商用。隨着人形機器人的爆發,或許也將降維涉足這一領域。
雲跡科技曾計劃A股掛牌,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終重新選擇轉向港交所18C章上市,計劃募資加碼研發與全球化。這是繼黑芝麻智能、晶泰科技、越疆科技、希迪智駕和五一視界後的第六家以此規則遞表的“特專科技”公司。
招股書披露,此次募資資金將用於提升機器人通用性、拓展歐美市場及開發醫療機器人產品線。若成功,其或成港股“服務智能體第一股”,爲後續科技企業探路。
除了雲跡科技之外,擎朗科技作爲酒店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另一頭部企業,也被傳出正在籌備上市計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