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保險的多重危機:淨利潤暴跌85%,市值蒸發近千億,科技光環褪色

財事匯
04-08

衆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衆安在線",6060.HK)於今年2月被移出恒生科技指數,引發市場關注。截至4月7日午間,衆安在線的股價10.2港元/股,總市值178億港元。

3月19日,衆安在線公佈的2024年財報顯示,淨利潤同比暴跌85.2%至6.03億元。這家曾以“全球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光環上市的企業,曾在2021年2月17日港股市值達到了1158億港元,如今面臨核心業務成本激增、技術投入產出失衡等挑戰,經營方面的隱憂也逐漸暴露。

健康險業務:

成本率攀升與監管壓力加劇

從2024年年報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2024年,衆安在線全年總保費收入達334.17億元,同比增長13.3%,但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4.2個百分點;營業總收入317.44億元,同比增幅15.3%,較2023年24.1%的增幅顯著收窄。儘管公司連續第四年實現承保盈利,但淨利潤同比驟降85.2%至6.03億元,創下歷史最大跌幅。

其中,健康險作爲衆安在線的核心業務板塊,2024年貢獻了總保費收入的42%,但其綜合成本率從2023年的87.2%上升至95.7%,其中賠付率增加4.8個百分點,費用率增加3.7個百分點。尤其是門急診險,保費規模同比增長200%,但理賠頻次達到行業均值的3.2倍,件均賠付金額上漲18%。

同時,監管環境的收緊進一步加劇了健康險業務的壓力。2024年第三季度,銀保監會啓動短期健康險專項整治,將賠付率波動超過15%的產品列爲重點核查對象。衆安在線的門急診險賠付率同比激增22%,已超出監管預警閾值。根據《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公司可能需提交精算報告、調整費率或暫停銷售相關產品。

此外,醫保支付體系改革對商保市場形成結構性衝擊。2024年,全國40%的三級醫院實施DRG/DIP付費模式,醫院爲控制成本壓縮了商保可報銷項目。一家三甲醫院的運營數據顯示,商保患者次均費用同比下降8%,但衆安在線的精算模型仍基於3.5%的醫療通脹假設,與實際市場變化存在脫節。

與此同時,外部競爭加劇了健康險業務的困境。全國198款“惠民保”產品以平均89元的低保費覆蓋4.2億人次,憑藉政府信用背書迅速搶佔中端市場。相比之下,衆安健康險保費增速僅爲5.4%,低於行業平均水平8.2%,顯示出其在市場份額爭奪中的劣勢。健康險業務的成本壓力、監管約束和競爭態勢,共同揭示了衆安在線在覈心業務板塊面臨的深層挑戰。

數據來源:衆安在線2024年財報

技術應用與風險管控:

投入高企與產出失衡

衆安在線從成立以來,就被冠以技術驅動型企業,然而,從其研發投入來看,名不符實。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發投入爲8.46億元,而總營業收入爲334.17億元,研發投入佔比僅2.53%,明顯低於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要求的5%門檻。

從研發投入來看,衆安在線的“保險科技第一股”的地位也正在動搖,且呈現出“去科技化”的明顯趨勢。而在研發投入中,大部分用於現有系統維護而非創新研發,實質性創新投入佔比不足。

從技術應用層面看,衆安在線的升級主要集中在流程自動化,而非風險定價的核心環節。智能覈保系統雖提升了承保效率,但對高風險客戶的識別能力不足,導致保險池內高風險人羣佔比上升。以門急診險爲例,其快速擴張雖帶來保費增長,但因風控精細化不足,理賠頻次和金額大幅攀升,最終推高綜合成本率至95.7%。

此外,與平安產險的共保業務中,衆安承擔63%的保費份額,卻完全依賴平安的線下理賠網點,數據閉環缺失限制了智能理賠系統的優化空間。在AI訓練需依賴真實數據的背景下,這種外部合作模式削弱了技術自主性。

資產質量方面,衆安在線的風險管控同樣承壓。退貨運費險作爲數字生活生態板塊的核心業務,貢獻了該板塊53%的收入,但其對頭部電商平臺流量依賴度高達75%,渠道成本持續上升,且淨推薦值(NPS)低於行業均值12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衆安在線2024年淨利潤增長顯著受益於資本市場回暖帶來的投資回報。年報顯示,公司境內保險資金總投資收益同比激增85.4%至13.35億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貢獻9.90億元,同比增長109.3%,投資收益淨額3.49億元,同比增長41.3%。總資產收益率與淨投資收益率分別提升1.5和0.1個百分點至3.4%、2.3%。

從人員結構方面來看,年報證實了裁員傳聞,其員工總數連續兩年收縮,2024年較2023年再減284人至2395人,較2022年峯值累計減少1574人。區域分佈顯示,上海總部人數佔比72.4%(1733人),北京、杭州、深圳分別佔8.1%、6.8%、6.6%。對比2023年數據,四大辦公地員工數量均呈現下降,其中深圳裁員幅度達21.3%。這與2020~2022年期間年均25%的人員擴張形成鮮明反差,反映公司戰略調整已進入深度實施階段。

業務模式下的合規與口碑挑戰

從衆安在線的業務模式來看,也暴露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短板。以退貨運費險爲例,其高度依賴電商平臺流量導致渠道成本高企,而用戶體驗未獲相應提升,淨推薦值低於行業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2024年,衆安在線嘗試通過與順豐、京東物流合作,將退運險嵌入面單打印環節,並開發區塊鏈溯源系統以減少惡意退貨,但這些舉措的效果仍需驗證。技術專家指出,區塊鏈應用依賴多方數據共享意願,實際落地存在不確定性。

而在健康險領域,衆安在線的“魔方業務”備受質疑。該業務通過免費贈送保險或以低廉保費吸引用戶,後面再升級保額。但是很多用戶對於後期升級並不知情,導致糾紛和不滿,從黑貓平臺的投訴量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截至2025年4月3日,衆安保險累計投訴量超過11000條,涉及理賠爭議、費用透明度和客戶服務等問題的投訴較爲集中。

黑貓投訴平臺衆安保險相關數據,數據來源:黑貓投訴官網

數據來源:衆安在線2024年財報

根據天眼查APP信息,其公佈了一則衆安在線作爲被告/被上訴人的開庭公告,案由爲健康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將於2025年4月9日開庭。根據統計,近一年內以衆安在線爲當事人的歷史開庭公告有4167則,其中案由爲“保證保險合同糾紛”的公告以2715則居首,其次爲“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有564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有247則。

在多重經營壓力與資本光環消退的背景下,褪去科技指數成分股光環的衆安在線,雖憑藉投資端階段性成績維持了業績增長,但其在互聯網保險賽道的領跑地位正面臨挑戰。從科技概念股估值邏輯轉向傳統險企經營模式後,能否持續鞏固市場優勢,仍需通過業務結構優化、成本管控深化等經營實效加以驗證。(《理財週刊-財事匯》出品)

-End -

推薦閱讀

《理財週刊》編輯部評出2024中國十大理財新聞

2024-12-30

萬物有時,靜待花開!|理財週刊-財事匯2025新年獻詞

2024-12-31

2024年醫藥板塊虧損基金出爐!基民感慨:匯添富基金回本比登天還難!

2025-01-16

聯繫電話:021-64943288

商務合作:chenlh@moneyweekly.com.cn

內容溝通:public@moneyweekly.com.cn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