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選國壽還是選平安?”對於內地消費者來說,通常會在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前糾結不已。事實上,不論品牌影響力、保費規模、代理人隊伍等,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都位列中國保險公司排行榜頂端。但對比來看,兩家公司起點不同、戰略各異,在壽險領域的“一哥”之爭持續了數十年。透視兩家公司在2024年的業績,誰更勝一籌?
保費對比:中國平安保費總額行業第一,中國人壽穩坐“壽險一哥”
保費收入是一家保險公司硬實力證明。從總保費層面來看,中國平安在2024年的保費總額與增速均高於中國人壽,穩居行業龍頭地位。但是分業務來看,中國人壽仍穩居壽險“一哥”位置。
2025年1月14日,中國平安公佈保費情況:2024年中國平安保費收入爲8581.43億元,同比增長7.17%。
2025年3月27日,中國人壽召開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全年總保費收入達到6714.57億元,同比增長4.7%。
年報數據顯示,中國平安的保費收入來自平安人壽、平安健康險、平安產險以及平安養老險。其中,平安人壽的保費收入爲5028.77億元,同比增長7.8%;平安健康險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爲168.49億元,同比增長14.9%;平安產險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爲3218.21億元,同比增長6.5%;而平安養老險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爲165.95億元,同比下降4.2%。
也就是說,在人身險領域,平安人壽與平安健康險的保費收入總額爲5197.26億元。而中國人壽這兩大板塊的保費收入總額超6000億元,位居行業第一。具體來看,2024年中國人壽實現壽險業務保費收入5387.11億元,同比增長5.1%;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1191.36億元,同比增長4.5%;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136.10億元,同比下降7.6%。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中國平安首度超越中國人壽,成爲保費規模第一的公司,至今已聯繫8年蟬聯保費收入榜榜首。歷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平安實現保費收入6046億元。同期,中國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爲5123億元。如今8年過去,中國人壽與中國平安與的總保費差距進一步拉大,差距從923億變成1867億。
淨利潤對比:中國平安收入高,但增速不如中國人壽
保費的增長並不一定意味着利潤的增長。如果公司在業務拓展、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上升速度超過保費收入增速,那麼整體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平安的營收和淨利潤都高於中國人壽,但是淨利潤增長的速度卻不及中國人壽的一半。
3月19日晚,中國平安發佈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6.07億元,同比增長47.8%;營業收入11413.46億元,同比增長10.6%。
3月26日晚,中國人壽發佈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營業收入5285.67億元,同比增長30.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69.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8.9%。
爲何2024年中國人壽淨利潤增速遠超中國平安?有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資收益的拉動。作爲驅動利潤大增的主要因素,中國人壽2024年總投資收益業績表現亮眼。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2024年總投資收益首次超3000億元,達到3082.51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爲5.50%,較2023年的2.57%提升近3個百分點,創下十年來新高。再看中國平安,手握5.73萬億元保險資金,實現綜合投資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實現險資投資收益爲836.13億元,雖然也沒少賺,但是對比中國人壽投資收益差距較大。
其次,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和科技賦能使其在行業競爭中具有顯著優勢,但中國人壽在壽險領域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優勢也不容小覷。細分業務結構來看,作爲中國平安的支柱業務,2024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960.22億元,較上一年度下滑3.8%。而中國人壽2024年在壽險業務方面實現了較爲穩定的增長,2024年首年期交保費達到1190.77億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爲566.03億元,同比上升14.3%;續期保費同比增長6.2%,14個月保單持續率達91.60%,同比提升1.20個百分點。
新業務價值對比:兩家公司均快速增長,但渠道差異明顯
對於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而言,“新業務價值”是衡量公司價值和業務增長潛力的關鍵財務指標,反映了新籤保單對公司未來利潤的貢獻。兩家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均實現快速增長,但渠道差異明顯。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國人壽總資產、投資資產雙雙突破6萬億元,分別達6.77萬億元和6.61萬億元。在2024年經濟假設下新業務價值總額達337億元。基於2023年經濟假設,該公司一年新業務價值實現24.3%的增長,個險渠道同比增長18.4%。同期,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達285.3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28.8%。
從現有統計口徑得出的數據來看,中國平安新業務價值增速略高於中國人壽。其中,平安壽險的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增長明顯,增速遠高於代理人渠道。2024年,可比口徑下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5%,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3.3%;截至2024年末,平安壽險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36.3萬,人力規模連續三個季度企穩回升。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2.7%。銀保渠道、社區金融服務及其他等渠道,貢獻了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的18.7%。
而中國人壽則堅持產品和業務多元化,保持業務均衡發展。2024年中國人壽個險渠道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2024年,中國人壽個險渠道總保費爲5290.33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續期保費爲4098.23億元,同比增長4.8%。首年期交保費爲1002.48億元,同比增長9.2%,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爲566億元,同比增長14.3%。在銷售隊伍規模方面,截至2024年末,中國人壽總銷售人力66.6萬人。個險銷售人力爲61.5萬人,基本保持穩定;公司隊伍質態延續改善,績優人力規模和佔比逐步提升;銷售隊伍產能在高平臺上穩步提升,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費同比提升15.0%。
退保率是衡量保險公司業務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2024年兩家公司的退保率均有下降,但中國平安的退保率高於中國人壽。年報顯示, 中國人壽2024年的退保率爲1.01% ,較2023年下降了0.10個百分點。 中國平安壽險業務的退保率也由2023年的2.06%下降到了1.91%。
市值對比:中國平安一年股價上漲37.6%,漲幅低於中國人壽
作爲中國保險行業的兩大巨頭,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起點不同。中國人壽前身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於1949年,是國內最早經營保險業務的企業之一,多年來中國人壽佔據國內壽險市場份額第一寶座,深耕主業積極轉型,成爲保險行業“頭雁”。中國平安則成長於改革開放大潮中,依託多元化的業務佈局,從一家地方性財產保險公司發展成爲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
自從2014年,時任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丁當提出了新五年戰略構想,即更快實現“中國最大最好的壽險公司”的戰略願景,被業內解讀爲,平安人壽將趕超中國人壽作爲戰略構想的一大目標。兩大巨頭的“一哥”之爭拉開帷幕。
從上述2024年業績表現來看,中國人壽在壽險領域仍佔據絕對優勢,而中國平安則通過綜合金融模式在多個領域表現出色。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中國平安在2024年取得了諸多積極進展,然而資本市場的反饋卻稍顯冷淡。公開數據顯示,得益於上市險企的穩健經營,2024年五家上市險企平均股價漲幅超50%。其中,新華保險股價上漲66.26%,漲幅最高;中國平安股價漲幅爲37.6%,在五家企業中排名墊底;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股價漲幅分別爲50.59%、62.06%、48.68%。
截至2025年4月7日,中國人壽的總市值爲9548億元,中國平安的總市值爲8843億元。從市值來看,中國人壽略高於中國平安,但兩者差距不大。
應對低利率環境:中國人壽統籌多目標發展,中國平安將做好資負匹配
進入2025年,科技的蓬勃發展爲保險業務創新注入強大活力;同時低利率環境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帶給保險行業諸多不確定性。保險業在轉型之路上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兩家公司也上下求索,尋求破解之道。
如何控制低利率環境下的各類風險?中國人壽堅持從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出發,持續打造“壽險+”綜合金融生態。中國人壽董事長蔡希良在年報致辭中表示,未來將更加聚焦核心功能、價值創造、變革轉型和夯基固本。中國人壽總裁利明光表示,“進入2025年以來,中國人壽持續推動產品和業務多元化發展,包括形態多元化、期限多元化和成本多元化,多目標發展是應對未來利率環境的必需之舉。公司已持續深化資產負債聯動,達成業務形態進一步豐富,浮動收益型保險佔比快速提升,整體業務平穩發展。”
中國平安則推行“綜合金融+醫療養老” 戰略。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將從投資端、負債端並行發力。從投資端來看,必須追求穿越週期的戰略資產配置、有紀律的戰術配置和價值投資產生的超額收益相結合。從產品端來看,則需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創新能力。隨着預定利率下調和資本市場向好,分紅險“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進一步顯現,也成爲了保險行業應對利差損風險的必然選擇。從運營端來看,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有效控制死差、費差水平,亦能幫助保險公司跨越週期。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中國平安業績的基本盤,近幾年平安壽險逐漸走出改革陣痛,從人海戰術轉向績優、增優發展。中國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日前公開表示,“平安從2019年開始壽險改革到現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他坦言,“接下來如何持續提高代理人隊伍產能,持續提升績優佔比,是平安對高品質代理人轉型持續要完成的一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