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ICU的“手機鼻祖”,被聯想救活了

藍鯨財經
04-08

文|正解局

最近,聯想控股發佈了2024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非常亮眼。

2024年,聯想控股實現收入5128.06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達76.83億元,同比大增1119.52%。

業績大增,主要受益於聯想集團在產業運營板塊的突出表現。

分板塊來看,PC業務,聯想以24.3%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手機業務,聯想在海外市場躋身行業前五。

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被聯想收購後,創下了十年來最佳“戰績”。

聯想,是如何救活摩托羅拉手機的?

3月31日,聯想集團2025/26財年誓師全球首站在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正式舉行。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公佈手機業務成績單。

聯想智能手機業務繼續盈利性增長,在保持拉美和北美市場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向歐洲-中東-非洲以及亞太市場大力拓展,在中國以外市場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五位。

聯想沒有公佈具體的數據,第三方調研機構提供了一些參考。

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TOP 10的廠商中,聯想-摩托羅拉5810萬部,排名第八。

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TOP 10

最引人關注的是高達24.3%的增長速度,僅次於華爲,遠超排名前7的廠家。

聯想-摩托羅拉已然坐穩了第二梯隊,憑藉高增速,未來有望拿下更高的市場份額。

在海外市場,聯想-摩托羅拉基本上都進入了前五。

在北美地區,聯想-摩托羅拉穩居第三位,市場份額增至12%。

在拉美市場,聯想-摩托羅拉市場份額達到了21%,僅落後於三星,排名第二。

聯想-摩托羅拉在拉美的市場份額

在日本,聯想-摩托羅拉通過收購富士通(Arrows)品牌,首次躋身前四(僅次於蘋果谷歌夏普)。

在歐洲,聯想-摩托羅拉2024年出貨量突破800萬部,市場份額增長至6%,位列第四,創下了歐洲市場最佳表現。

歐洲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

細分到具體的產品,根據調研機構IDC公佈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聯想-摩托羅拉以44.5%的市場佔有率再次成爲全球豎向摺疊屏市場第一。

這是繼2024年二季度之後,聯想-摩托羅拉再次登頂。

聯想-摩托羅拉的小摺疊屏手機,賣爆了。

聯想-摩托羅拉官宣

在國內,聯想-摩托羅拉的摺疊手機賣得也不錯。

去年雙十一期間,聯想-摩托羅拉razr系列在天貓平臺奪得摺疊屏手機熱銷榜冠軍,在抖音平臺摘得手機行業熱賣榜和小摺疊單品銷售額榜的雙料桂冠。

11年前,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很多人並不看好。

摩托羅拉手機總算被聯想救活了。

聯想,做對了什麼?

一部摩托羅拉,半部通信史。

作爲通信行業的先驅之一,摩托羅拉對無線通信、移動電話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做出了深遠貢獻。

1983年,摩托羅拉推出DynaTAC 8000X,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商用蜂窩移動電話,標誌着移動通信時代的開端。

摩托羅拉手機,堪稱“手機鼻祖”。

“Hello,Moto!”的廣告語,風靡世界。

2004年,摩托羅拉推出刀鋒V3,被譽爲功能機時代的巔峯之作。

刀鋒V3

僅此一款手機,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部,助力摩托羅拉手機的市佔率更是一度超過30%。

遺憾的是,進入智能手機時代,摩托羅拉迅速衰落,成了“沒落的貴族”。

2011年,摩托羅拉分拆業務,將手機業務以12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谷歌。

谷歌出手,看上的其實是摩托羅拉的專利,自己又缺乏硬件製造的經驗,最終未能挽救摩托羅拉手機業務。

2014年1月,聯想以29.1億美元的價格從谷歌手裏買下摩托羅拉移動業務,收購資產包括3500名員工、2000項專利、品牌和註冊商標。

聯想買下摩托羅拉移動業務

這是一筆不被看好的交易。

一方面,摩托羅拉的大部分專利已經被谷歌拿走,很多人覺得“不值”。

另一方面,過去兩年多時間,摩托羅拉已累計虧損28億美元,很多人覺得“沒救”。

雖然摩托羅拉的手機出貨量還有1000萬部,但是,病入膏肓,相當於進了ICU。

聯想頗有信心,計劃在收購後的4至6個季度內實現摩托羅拉的扭虧爲盈。

現實很殘酷,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後,並不順利。

摩托羅拉的手機沒有重振雄風,重組付出的高昂成本,反而拖累了聯想的業績。

聯想2015-2016財年二季度共虧損7.14億美元,這是聯想六年來首次遭遇季度虧損。

2018年,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被曝出大裁員。

有媒體認爲,摩托羅拉大勢已去,將逐步被市場邊緣化。

媒體報道

今天再看,聯想與摩托羅拉挺過來了。

回顧這段艱難的整合歷史,聯想做對了什麼?

一是務實,收購摩托羅拉後,聯想沒有好高騖遠,而是將扭虧爲盈作爲發力的重點,砍掉了很多不盈利的區域和產品線。

二是賦能,聯想利用運營經驗、資金、研發力量和渠道,幫助摩托羅拉提高了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三是擴張,摩托羅拉扭虧爲盈、步入正軌後,聯想推動摩托羅拉拓展產品、擴展市場。

在正解局看來,聯想的兩大優勢成爲救活摩托羅拉的關鍵。

一是國際化優勢。

企業國際併購後,面臨文化差異、業務重組、組織協同、技術優化等多重挑戰。

早在2004年12月,聯想就以12.5億美元收購IBM全球PC業務,創下了中國企業“蛇吞象”的經典案例,也積累了國際併購整合的經驗。

此外,聯想是國際化水平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

聯想產品銷往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1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75%以上營收來自海外。

聯想的全球化視野、國際化運營,既有助於吸納摩托羅拉,也能夠幫助摩托羅拉拓展更多的市場。

二是供應鏈優勢。

PC是一個全球化、強競爭、高複雜、低利潤的品類,對廠家的供應鏈要求極高。

大浪淘沙,凡存活下來的PC廠家,都是供應鏈的高手。

作爲全球PC出貨量最大的廠家,聯想的供應鏈堪稱全球科技行業的標杆。

僅以生產基地爲例,聯想在全球佈局30多個製造基地,覆蓋中國、墨西哥、巴西、印度、阿根廷等關鍵市場,實現“本地生產、就近供應”。

位於合肥的聯寶科技,是聯想全球最大個人計算機研發製造基地,也是全球個人計算機出貨量最多的單體工廠之一。

今年2月26日,聯寶科技第3億臺個人計算機完成下線。全球每售出8檯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產自聯寶科技。

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位於武漢的聯想產業基地,是聯想移動智能終端業務全球最大、最先進研發製造基地,年產手機+平板產品年產量4000萬部。

接入聯想供應鏈體系,摩托羅拉手機能夠共享供應商資源和採購渠道,降低採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聯想救活摩托羅拉,靠的不是“一味藥”,而是一套覆蓋供應鏈協同、技術賦能與市場深耕的“綜合療法”。

十年整合,終於修成正果。

在MWC 2025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放出豪言:

聯想moto手機要成爲領先的全球廠商,先是前五名,然後進入到前三名。

進入全球前三,意味着聯想-摩托羅拉要幹掉現在的小米。

年出貨量,從現在的5800萬部增長至1.68億部。

也許有人會說,聯想的野心有點太大了。

還真不算大。

要知道,在十一年前,聯想+摩托羅拉就是全球第三。

彼時,聯想手機的年出貨量約4500萬部,加上摩托羅拉的1000萬部,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行榜

楊元慶喊出的目標,只是拿回屬於聯想的位置。

聯想,能實現自己的野心嗎?

難度很大。

暫且不說困難,談一下聯想-摩托羅拉實現的路徑。

一是全力押注AI。

2月14日,聯想moto宣佈其AI手機正式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大模型(671B參數),這一升級使得聯想moto手機用戶可直接體驗DeepSeek大模型帶來的快速、精準、智能、高效的交互體驗。

AI在重塑千行百業的同時,也在快速改變智能手機。

早在2017年,聯想就提出“All in AI”戰略,全方位佈局數據、計算力、算法等人工智能三要素。

多年技術儲備,聯想新一代AI產品與解決方案,開始賦能手機。

moto手機AI功能介紹

AI,有可能成爲聯想-摩托羅拉手機彎道超車的殺手鐧。

二是拿下中國市場。

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增長5.6%。

聯想-摩托羅拉手機要想重返全球前三,必須拿下中國市場。

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年出貨量佔全球近30%,體量大,機會多。

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全球最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市場競爭轉向存量用戶的爭奪,品牌多元,價格戰常態化。

你看好聯想-摩托羅拉手機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